景帝面沉似水,步履沉重地回到了寝殿。
他的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栗姬和刘荣,一个是他曾经深爱的女人,一个是他的长子,这两个人都让他感到无比的心疼。
然而,作为大汉的帝王,他肩负着国家的重任,不能仅仅因为个人的感情而做出决定。
他深知,刘荣的性格过于软弱,缺乏决断力,这样的人很难担当起一国之君的重任。
而且,他也担心如果刘荣继承皇位,会重蹈吕后的覆辙。
吕后专权,导致大汉江山险些易主,这样的历史教训让景帝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他在寝殿中徘徊,心中的矛盾和痛苦不断折磨着他。最终,他长叹一声,无奈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他的儿子恐怕是要彻底放弃了。
“皇太子荣,居储位未久,德业未彰,无以承宗庙之重、继社稷之休。
其母栗姬,性行骄妒,言辞悖逆,不能率导后宫以承礼法,有失母仪之则。
太子身为人子,不能匡正其母,又无温恭敦敏之德以固储副之位,恐难负荷宗庙托付之重。
今仰承天意,俯察舆情,为宗庙长久、天下安宁计,即日废皇太子荣为临江王,遣就国。其位恭谨守藩,毋得有违。”
刘荣无奈的看着诏书,悲情道,“父皇,儿臣自知有诸多不足,不能让父皇满意。只是儿臣从未有过僭越之心,愿能守好本分。只是希望父皇,能否原谅母亲,给她一个善终”
说罢,刘荣跪地叩首,眼中满是悲戚与无奈。景帝别过脸,不忍再看,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

刘荣起身,一步三回头的离开大殿。
馆陶公主此时在窦太后的身边,这时窦太后的亲信郭举推门而进,“窦太主,陛下刚才下诏,废太子,贬为临江王,即刻前往封地”
窦漪房窦太后“什么?”
窦太后猛地坐直身子,眼中满是震惊
窦漪房窦太后“陛下为何如此仓促做此决定?”
郭举低着头,将景帝诏书的缘由一一说明。窦太后眉头紧皱,心中不悦,她本就偏爱刘荣,如今景帝擅自废太子,让她觉得颜面无光。
馆陶公主嘴角微微上扬,眼底闪过一丝得意
馆陶长公主“太后,陛下也是为了大汉江山着想,刘荣性子软弱,确实难当大任。”
窦太后冷哼一声
窦漪房窦太后“好了别以为我老糊涂了,真当我不知你与栗姬有嫌隙,可是即便如此,也该与我这个太后商议一二。”
此时,景帝踏入殿中,向窦太后行礼。窦太后质问道:“陛下,你废太子一事为何不与我提前说?”
景帝无奈道
汉景帝“母后,儿臣也是权衡再三,刘荣实在难以扛起这大汉江山。况且栗姬实在骄纵跋扈,没有容人之量”
窦太后虽心中不满,但也明白景帝的难处,最终只是叹了口气,不再言语。馆陶公主则在一旁暗自欢喜,她离让自己女儿成为皇后的目标,似乎又近了一步。
馆陶长公主“母后,您消消气,如今启弟已然是下定决心做的决定,不如我们一同想想,这新太子之位该属谁。”
馆陶公主适时开口。窦太后抬眼,若有所思。景帝也在一旁静静听着,心中也在考量合适人选。
馆陶长公主“胶东王刘彻聪慧伶俐,颇具帝王之资,若立他为太子,想必能让大汉愈发昌盛。”
景帝心中一动,刘彻平日里的表现他也看在眼里,确实有过人之处。窦太后微微点头,“这孩子我也瞧着不错。”
景帝思忖片刻,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窦太后和馆陶公主也不再强求。
此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一名侍卫匆忙来报
侍卫“陛下,栗娘娘听闻废太子,闹着要见陛下,臣告知,陛下实在太忙要处理政务,栗娘娘,栗娘娘就,服毒自尽了……”
景帝猛地站起,眼中满是震惊与悲痛。他快步走向殿外,深呼一口气,心中五味杂陈。曾经的爱意、愤恨,此刻都化作了深深的无奈。
窦太后和馆陶公主也跟了出来,看到这一幕,馆陶公主心中暗喜,觉得栗姬一死,刘彻成为太子的阻碍又少了一分。
窦太后则微微皱眉,心中对景帝的做法多了几分不满。
景帝强忍着悲痛,下令妥善安置栗姬的后事。景帝回到殿中,久久沉默不语。
此次栗姬的死,让他更加坚定了要选一个合适继承人的想法,他深知,大汉的未来不能再出半点差错。
景帝坐在龙椅上,眼神深邃而疲惫。这时,丞相前来奏报,近日朝堂上已有不少大臣私下议论皇后之位和太子之位。
景帝心中明白,这是各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了。
馆陶公主又进宫来,在景帝面前不断夸赞刘彻,还提及刘彻幼时便说要金屋藏娇,引得景帝也不禁露出微笑。
窦太后也在一旁旁敲侧击,希望景帝早日定下新太子。
然而,景帝并未立刻松口。他暗中观察刘彻的言行举止,也在考量其他皇子的才能。
是夜,景帝又招幸王夫人,看着她温柔的脸庞景帝心中思索着新太子之事,便问道:“夫人以为哪位皇子可堪大任?”
王夫人心中一凛,她知道这是个关键问题,略作沉吟后轻声道:“陛下英明,自能选出最适合的皇子,妾一个妇人,哪里懂得国家大事。
就在这时,突然有暗卫匆匆来报,说有人在宫外散布谣言,称景帝废太子是听信了馆陶公主之言,有失公正。
景帝脸色一沉,他知道这背后定是有人在搞鬼,想搅乱这太子之位的局势。他立刻下令彻查此事,同时心中更加谨慎起来,他明白选太子之事不能操之过急,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朝堂动荡。
王夫人在一旁看出了景帝的忧虑,轻声安慰道:“陛下不必过于忧心,公道自在人心。只要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做出的决定定会得到臣民拥护。”
景帝听后,心中稍感宽慰,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再做定夺。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