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暗网追缉:深渊棋局
本书标签: 都市  网络犯罪  跨过追缉 

第3章 指纹尘埃

暗网追缉:深渊棋局

素攀警监和米勒顾问离开后,公寓里重新被一种近乎凝固的寂静笼罩。窗外曼谷的喧嚣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只剩下机箱风扇轻微的嗡鸣,以及江誉自己胸腔里那颗越跳越沉、越跳越响的心脏。

他没有开灯,任由显示器的冷光成为房间里唯一的光源,映亮他半边棱角分明的脸,另外半边则隐没在阴影里,晦暗不明。他没有立刻投入工作,而是靠在椅背上,闭上眼,指尖用力按压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

“技术习惯”……“历史视角”……

米勒的话像回音一样在脑海里震荡。官方层面确实捕捉到了那些异常的信号,这绝非偶然。五年了,那些被他视为职业生涯最大失败烙印的细节,那些在无数个夜晚折磨着他的、关于阿亮牺牲前最后任务的技术碎片,竟然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唯一桥梁。

他猛地睁开眼,目光如鹰隼般锁定在屏幕上。是时候了,进行一场跨越五年的数据尸检,在尘埃中寻找那些致命的指纹。

他首先调出了国际刑警提供的“暗网蜂巢”最新案件数据包。这一次,他不再泛泛地浏览,而是将目标锁定在那些最基础、最核心的底层代码和协议实现上。诈骗脚本可以抄袭,话术可以模仿,但一个组织、尤其是一个技术核心极其稳固的组织,其基础设施的构建逻辑、其安防体系的编码风格,往往会深深烙上主导者的个人印记。这就像书法,即使刻意模仿,笔锋间的力道、转折处的习惯,总会露出破绽。

他打开了自己加密存档中那个标记为“A-Liang / Final Op”的文件夹。点开它需要莫大的勇气,里面封存着五年前的一切:任务简报、技术分析报告、通讯日志截取、以及……阿亮牺牲前后的行动记录和事后检讨。每一次触碰,都像是在尚未愈合的伤口上撒盐。

江誉深吸一口气,排除掉所有情绪波动,将自己彻底变成一个纯粹的数据分析机器。他并排打开两个窗口,左边是“蜂巢”的数据,右边是五年前的档案。他开始进行一场毫米级的比对。

工作繁琐而枯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他比对的不是宏大的架构,而是那些最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

* 加密算法的嵌套冗余: 正如他之前注意到的,“蜂巢”在指挥链的底层通信中,使用了一种非标准的、在主流密码学看来效率不高的多层嵌套加密。而在五年前的勒索软件团伙的C&C服务器通信中,他找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冗余结构。这种对“绝对稳妥”近乎偏执的追求,超越了实用主义,更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个人风格。

* 数据覆写仪式: “蜂巢”的日志清理工具,对删除文件执行七次随机数据覆写。江誉编写了一个简单的脚本,扫描五年前那个恶意软件样本的残留物,果然,在碎片恢复的数据中,找到了同样的“七次覆写”模式。这不是常见的三次或五次,就是七次。这个数字对构建者来说,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

* 错误处理逻辑: 在分析“蜂巢”某个边缘节点与核心失联后的自动响应脚本时,江誉发现其错误处理流程异常复杂且保守,设想了几乎所有可能的失败场景,并给出了相应的、有时显得多余的备用方案。这种“防御性编程”的风格,与五年前那个勒索软件在遇到网络中断时的重连和自毁逻辑,如出一辙。都透露出构建者对“失控”的极度厌恶和对“冗余”的病态依赖。

* 时间戳的“怪癖”: 更微妙的一个发现是,在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目的的数据包中,用于生成随机种子的一部分时间戳,其取整方式存在一个极其细微的、非标准的偏差。这个偏差小到足以被任何自动化分析工具忽略,但手动比对时,却能清晰地看到同一种独特的处理习惯。就像两个人写字,即使模仿得再像,对某个偏旁部首的写法,总会带有自己最初练字时的影子。

一个个看似孤立的“尘埃”般的细节,在江誉强大的逻辑思维和近乎偏执的耐心下,被一点点搜集、清洗、比对、拼接。它们单独拿出来,任何一条都可以用“巧合”或“常见实现”来解释。但当这些微不足道的特征,跨越五年时光,在不同的犯罪项目中以高度一致的组合方式出现时,巧合的概率已经无限趋近于零。

这不是模仿,这是同源。

冰冷的汗水,不知何时已经浸湿了江誉的后背。不是因为疲惫,而是因为一种逐渐被证实的、令人心悸的真相。

五年前,那个导致阿亮牺牲的陷阱……也许根本不是什么“情报失误”。对方是刻意为之!那个团伙,或者说,那个隐藏在团伙背后的技术核心,早就察觉到了他们的追踪,并且精心布置了一个死亡陷阱。阿亮,成了对方用来警告追查者、并成功金蝉脱壳的牺牲品。

而如今,这个技术核心,已经进化成了笼罩全球的“暗网蜂巢”。它的首领“蜂后”李志,很可能就是五年前那个幽灵般的幕后黑手!

一股混杂着愤怒、愧疚、以及一丝近乎疯狂的兴奋感,在江誉胸中翻腾。愤怒于元凶的残忍与嚣张,愧疚于阿亮的牺牲或许本可避免,兴奋于苦苦追寻五年的目标,终于露出了冰山一角。

他再次点开与阿亮的合影。照片上的笑容依旧灿烂,但在江誉此刻的眼中,却蒙上了一层血色。阿亮不再是死于一场意外的“任务失误”,他很可能死于一场有针对性的、冷酷的谋杀。而凶手,此刻正隐藏在网络的深渊之中,操控着更大的罪恶。

“绝对正义”……这个词在江誉心中有着沉重的分量。它意味着不留死角,意味着无论多久、多难,都让罪恶付出代价。过去的五年,他因为“失误”的定论而陷入自责的泥沼。但现在,当“失误”很可能被证实为“谋杀”时,他肩上的负罪感并未减轻,却转化成了更为炽烈、更为坚定的追凶动力。

他欠阿亮一个真相,也欠所有被“蜂巢”吞噬的受害者一个交代。

江誉关掉了五年前的档案窗口,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回“暗网蜂巢”的当前数据上。眼神中的迷茫和挣扎已经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燃烧的专注和冷静。

他知道,仅仅发现技术上的关联还不够,他需要更直接的证据,需要找到“蜂巢”的破绽,需要切入其核心。米勒提供的权限和独立行动许可,正是他需要的武器。

他不再满足于被动分析。他要主动出击,在这数据的海洋中,为自己,也为阿亮,钓出那条隐藏在最深处的恶鱼。

江誉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指,在键盘上敲下了一行新的命令,开始利用国际刑警提供的更高权限,尝试定位“暗网蜂巢”在东南亚可能存在的、更具价值的薄弱节点。一场深入虎穴的“数据深潜”,即将开始。而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因愧疚而退缩的前警探,他是一个背负着血债与执念的复仇者,一个即将搅动深渊的捕猎者。

上一章 第2章 顾问召回 暗网追缉:深渊棋局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4章 数据深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