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的精准侧写如同在迷雾中投下了一颗照明弹。顾辰星立刻调整部署,将所有资源倾斜向对哥特亚文化圈、边缘艺术群体以及相关场所的拉网式排查。专案组上下士气大振,昼夜不停地扑向这个新的突破口。
就在倒计时进入第三天的凌晨,急促的报警电话再次撕裂了专案组短暂的沉寂。报案人是“弦月”琴行的夜班保安,声音因极度恐惧而变调。他语无伦次地描述,琴行里那位才华横溢、备受瞩目的年轻钢琴师陈宇,今晚在琴行闭门练习后失踪了。保安在例行巡查时,发现练习室的门虚掩着,里面灯光昏暗,钢琴盖敞开着,乐谱散落一地,却不见陈宇的踪影,只在地上发现了几滴不明来源的暗红色污渍。
“陈老师从来不会这样不收拾就离开……他的手机、外套都还在琴行……我、我怀疑出事了!”保安的报警信息立刻被提升至最高优先级。
几乎也在同一时间,技术部门监控网络舆情的小组也捕捉到了一条关键信息:在一个非常隐秘的、需要邀请码才能进入的哥特文化小众论坛上,一个匿名账号发布了一条含糊不清却又令人毛骨悚然的帖子,标题是“无声的乐章,唯有暗夜知”,内容提到了“城西废弃的‘共鸣腔’(暗指那个防空洞)即将奏响最终的乐章”。
琴行钢琴师的失踪,与论坛帖子中“无声的乐章”、“最终的乐章”这些充满指向性的词语产生了可怕的共鸣!两条信息交叉印证,瞬间将调查焦点牢牢锁定在了城西那片废弃的工业区和那个被戏称为“共鸣腔”的防空洞!
“目标确认!行动!”顾辰星没有任何犹豫,一拳砸在桌子上。五天来的压力、对受害者的愧疚、对市民的责任感,在此刻全部化作了行动的力量。他亲自带队,精锐尽出,稽查车无声地闪烁着蓝红警灯,如同离弦之箭般刺破夜幕,直扑城西。
就在车队在离目标地点还有一段距离时便悄然停下,队员们迅速下车,借着夜色和废弃厂房的掩护,呈战术队形向那个隐蔽的防空洞入口包抄过去。周围一片死寂,只有风声掠过残破厂房的呼啸,更添几分阴森。
越是靠近入口,一股新鲜而浓重的血腥味就越是刺鼻。顾辰星的心沉到了谷底,一种不祥的预感紧紧攫住了他。打出手势,队员们默契地突入防空洞!
手电筒的光柱瞬间划破了地下空间的黑暗。眼前的景象让所有身经百战的刑警都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
第三位受害者,年轻的钢琴师陈宇,被摆放在防空洞中央一张不知从哪里搬来的破旧木椅上,身体微微前倾,仿佛正对着一架无形的钢琴。而他那双曾经在琴键上飞舞、创造出美妙音乐的手,从手腕处被齐整地切断了,不翼而飞。断口处血肉模糊,空荡荡的袖子垂落下来,形成一幅极其诡异和残忍的画面。在他的面前,甚至还摆放着一本被血浸透的、翻到某一页的乐谱。
法医老秦迅速上前检查,面色凝重地对顾辰星低声道:“死亡时间不超过一小时!身体还是温的!这手法……比前两次更冷静、更……具有象征意义了。”
“搜!他刚走不久!”顾辰星的低吼在防空洞里回荡,带着极致的愤怒和一丝未能阻止惨剧的挫败感。取走钢琴师的双手——这已不仅仅是杀人,而是对受害者灵魂和天赋最极致的亵渎,是凶手扭曲“艺术观”最赤裸的宣告!
队员们也都立刻展开搜索。李瑾风在洞穴一个角落发现了一盏被打翻、煤油尚未完全燃尽的旧式煤油灯,灯罩还是温热的。王月然则在杂乱的脚步中,辨识出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朝着另一个出口方向离开的脚印,脚印边缘还粘着一种特殊的暗红色泥土,并且在脚印旁边,发现了一小段断裂的、似乎是某种黑色皮质手环的碎片。
“顾队!这里有发现!这个脚印很新!还有这泥土和这个手环碎片……”王月然喊道。
顾辰星蹲下身,用手电仔细照射那个脚印和物证,眼中寒光一闪。“这是他留下的!他还没跑远!通知外围单位,立刻以这片废弃厂区为中心,设置三层包围圈!所有车辆、行人,严加盘查!重点留意手部有伤或携带可疑箱包的人!”
倒计时还剩两天。恶魔在稽查组逼近的最后一刻完成了又一次极具挑衅意味的“创作”,空气中还弥漫着他留下的血腥味和煤油味。但这一次,猎手与猎物之间的距离前所未有地接近,并且首次留下了可能的实物线索(皮质手环碎片)。一场在错综复杂的废弃厂区展开的、争分夺秒的夜间大搜捕,骤然开始。每一秒都关乎着能否阻止凶手的下一次犯罪,每一寸土地都可能隐藏着终结这场噩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