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女学的旨意传下时,朝堂上果然起了不小的波澜。国舅爷率先站出来反对,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开设女学只会乱了纲常”,还联合了几个老臣,在朝上跟顾秋渝据理力争。
林玖儿坐在长乐宫的窗边,听着春桃转述朝堂上的动静,指尖轻轻摩挲着茶杯。她早就料到国舅爷会反对,却没料到他会这么激烈——春桃刚说完,她就听见殿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伴随着一个小太监的心声:“国舅爷让我来看看玖嫔娘娘的反应,要是她慌了,就立刻回去报信,好趁机再在朝堂上添把火!”
林玖儿不动声色,让春桃把小太监叫进来。小太监进来后,支支吾吾地说:“玖嫔娘娘,国舅爷让奴才问您,开设女学的事,您是不是真的想好了?”
林玖儿抬眼,看着小太监躲闪的眼神,轻声说:“劳烦你回禀国舅爷,开设女学是臣妾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民间有很多女子想学识字,却没机会,臣妾不过是想帮她们圆个梦,怎么就乱了纲常了?” 她故意提高声音,让小太监能清楚地传达她的意思,心里却在冷笑:“国舅爷想激我慌神,我偏不遂他的意。”
小太监回去后没多久,顾秋渝就下朝回来了。他一进殿门,就松了口气似的坐在林玖儿身边,拿起她递来的茶喝了一口:“今天可把朕累坏了,国舅爷和那几个老臣,差点没把朝堂给掀了。”
林玖儿笑着帮他揉了揉肩膀:“陛下别生气,他们也是一时想不通。等女学办起来,看到效果,他们自然就不会反对了。” 她能听见顾秋渝心里的声音:“还是玖儿懂事,不像国舅爷,满脑子都是权力。不过今天朕也没让他们得逞,朕已经下旨,让工部尽快修缮废弃的书院,下个月就开办学堂。”
果然,没过多久,工部就开始修缮位于京城西南角的一座废弃书院。林玖儿亲自去了好几次,查看修缮的进度,还让人挑选了几位学识渊博的女先生——有退休的宫廷女官,还有民间有名的才女。
消息传到民间,百姓们都很开心,尤其是家里有女儿的人家,更是天天盼着女学开学。林玖儿去书院查看时,常常能听到百姓们的心声:“玖嫔娘娘真是个好人,要是我家女儿能识字,以后就能自己写信了!”“陛下真是英明,还想着咱们百姓的女儿!”
这些声音,像一股暖流,让林玖儿更有信心把女学办好。可国舅爷却还是不死心,暗地里搞了不少小动作——他让人散布谣言,说“女学是妖言惑众,会让女子变得不守本分”,还试图拉拢女先生,让她们放弃去女学教书。
这天,林玖儿正在书院里跟女先生们商量课程,突然听见一个女先生心里的声音:“国舅爷派人来找过我,说只要我不去女学教书,就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看着这些想读书的孩子,我怎么能放弃呢?”
林玖儿心里一紧,走到那位女先生身边,轻声说:“先生是不是有什么难处?要是有,不妨跟我说,我一定帮您解决。”
女先生愣了一下,随即红了眼眶:“玖嫔娘娘,国舅爷派人威胁我,说要是我去女学教书,就对我的家人不利。可我真的想帮这些孩子……”
林玖儿拍了拍她的手,语气坚定:“先生放心,您的家人我会派人保护,国舅爷不敢动他们。而且,只要女学办起来,他就再也不敢威胁您了。” 她立刻让人去保护几位女先生的家人,还让人去查国舅爷散布谣言的事。
没过多久,查案的人就回来了,说国舅爷派去散布谣言的人,已经被抓了现行,还搜出了国舅爷给他们的银子。顾秋渝得知后,气得不行,立刻下旨,罚了国舅爷三个月的俸禄,还让他在朝堂上公开认错。
国舅爷颜面尽失,再也不敢公开反对开设女学。而太后看着百姓们对林玖儿的称赞越来越多,也没再提反对的话——她心里清楚,要是再反对,只会惹得百姓不满,反而对自家不利。
下个月,女学如期开学。开学那天,林玖儿亲自去了书院,看着一百多个穿着新衣的女孩子,背着小书包走进学堂,眼里满是期待和欢喜。她站在书院门口,听见一个小女孩心里的声音:“我终于可以读书了!以后我要像玖嫔娘娘一样,做个有用的人!”
顾秋渝也来了,站在林玖儿身边,看着眼前的景象,嘴角满是笑意。他轻声说:“玖儿,你看,你做到了。” 林玖儿转头,对上他温柔的眼神,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她还会做更多的事,帮顾秋渝分担,帮百姓解决困难。
从书院回来的路上,百姓们都围过来,给他们递水果和点心,嘴里不停地道谢。林玖儿笑着接过,心里满是感动。顾秋渝握着她的手,心里的声音坚定而温柔:“玖儿,你用你的行动证明,你配得上皇后的位置。等过段时间,朕就下旨,举行册封礼,让你成为朕的皇后,成为大启朝最尊贵的女人。”
林玖儿的脸颊微微发烫,轻轻点了点头。她知道,册封礼的阻碍已经越来越小,而她和顾秋渝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光明。可她没想到,就在册封礼的日子快要定下时,皇后却突然出了事——她被人发现,在宫里偷偷跟敌国的使者联系,试图出卖大启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