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林玖儿当皇后已有三载。这三年里,大启朝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边境再无战事,纺织坊遍布各州,女学培养出的女子有的成了先生,有的进了工坊当管事,连后宫都因她的打理,再无往日的勾心斗角,处处透着平和。
这日恰逢中秋,宫里在御花园设宴,邀请了朝臣及家眷,还有女学和纺织坊的代表。月光洒在庭院里,洒在满桌的瓜果点心和众人的笑脸上,一派热闹祥和。林玖儿坐在顾秋渝身边,看着眼前的景象,耳边满是真切的欢喜心声:
“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好,能带着孩子来宫里赴宴,真是做梦都不敢想!”
“皇后娘娘办的女学太有用了,我家女儿现在能读书写字,还能帮着记账呢!”
“陛下和皇后娘娘真是百姓的福气,咱们大启这才是真正的盛世啊!”
这些声音像暖流淌过心间,林玖儿转头看向顾秋渝,正好对上他温柔的目光。顾秋渝伸手握住她的手,指尖带着熟悉的暖意,心里的声音清晰传来:“玖儿,你看,这就是咱们一起守护的日子。有你在,才有这盛世长安。”
林玖儿笑了,刚想说话,就见太后牵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男孩走过来——是她和顾秋渝的儿子,刚满两岁的太子顾珩。小珩珩扑进林玖儿怀里,奶声奶气地喊:“娘亲!吃月饼!” 林玖儿拿起一块莲蓉月饼,小心翼翼地喂给他,耳边立刻飘来小珩珩软糯的心声:“月饼好好吃!娘亲最好啦!”
太后看着祖孙三人的模样,脸上满是笑意,心里的声音满是欣慰:“以前总担心皇帝找不到好皇后,担心后宫不安稳,现在看来,都是瞎担心。玖儿不仅是个好皇后,还是个好妻子、好母亲,咱们皇家能有这样的媳妇,真是天大的福气。”
宴会过半,顾秋渝起身举杯,声音传遍庭院:“今日中秋,朕要敬大家一杯——敬边关将士守护家国,敬朝臣们勤勉理政,更要敬皇后林氏。三年来,是她帮朕打理后宫、心系百姓,开设女学、创办纺织坊,让无数女子有了生计,让百姓多了盼头。这杯酒,朕先敬皇后!”
众人纷纷举杯,目光落在林玖儿身上,满是敬佩与感激。林玖儿起身回敬,眼眶微微发热——她从未想过,当初那个只想在后宫安稳活下去的小答应,如今竟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能和顾秋渝一起,成为百姓口中的“福气”。
宴会结束后,顾秋渝牵着林玖儿的手,沿着御花园的小径慢慢走。月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身边只有虫鸣和晚风。走到当初林玖儿第一次送参汤的养心殿附近,顾秋渝忽然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她:“还记得你第一次来这里吗?跪在雪地里,冻得嘴唇都发紫了,却还敢跟朕提‘梅花蜜配参汤’。”
林玖儿想起初见时的场景,忍不住笑了:“那时候我哪敢跟陛下提要求,不过是听见陛下心里嫌参汤太腻,才斗胆说了一句。” 她顿了顿,轻声说:“要是没有读心术,我或许早就成了后宫里的一缕冤魂,哪能像现在这样,陪在陛下身边。”
顾秋渝伸手将她拥进怀里,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温柔:“就算没有读心术,朕也会注意到你。你眼里的干净和真诚,比任何‘能力’都让朕心动。读心术只是让朕更早看清你的好,而朕对你的心意,从来都不是因为它。”
他的心声比语气更真挚,像一股暖流包裹着林玖儿:“从第一次见你,就觉得你和后宫里的女子不一样;你帮朕化解皇后的阴谋,帮朕解决西北军饷的难题,帮百姓谋生计……朕喜欢你,是因为你本身就是个值得被爱的人。往后余生,朕不要你再靠读心术防备任何人,朕会护着你,护着咱们的家,护着这江山,让你永远安稳快乐。”
林玖儿靠在他怀里,泪水悄悄滑落——这些年,她靠着读心术避开无数陷阱,却也时常担心,若是没了这能力,顾秋渝还会像现在这样待她吗?可此刻她才明白,顾秋渝爱的从来不是“能读心的林玖儿”,而是她这个人,是她的聪慧、她的善良、她的真心。
从那以后,林玖儿渐渐不再刻意去听别人的心声——后宫安稳,百姓和睦,身边有顾秋渝的守护,有儿子的陪伴,她再也不用靠读心术来保护自己。偶尔听到几句真心的夸赞或孩童的软语,也只当是生活的小惊喜。
又过了几十年,顾秋渝和林玖儿都已白发苍苍。他们的儿子早已长大成人,继承了皇位,把大启朝治理得井井有条。重阳节那天,老两口坐在御花园的亭子里,看着满园的菊花,手里握着彼此的手,像年轻时那样。
林玖儿靠在顾秋渝肩上,轻声说:“你看,咱们一起走了这么多年,真好。” 顾秋渝握紧她的手,声音有些沙哑,却依旧温柔:“是啊,真好。玖儿,朕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遇见了你。”
他的心声依旧清晰,带着一生的眷恋:“从青丝到白发,从养心殿的初见到坤宁宫的相守,朕从未后悔过。玖儿,下辈子,朕还要找到你,还要和你一起,看这盛世长安,过这安稳日子。”
林玖儿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里满是幸福。夕阳下,两人的身影依偎在一起,与满园的菊花、远处的宫墙构成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她知道,这一辈子,有读心术的助力,有顾秋渝的真心,有百姓的认可,她活得圆满而幸福。而这份幸福,会像这盛世长安一样,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一段让人羡慕的佳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