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赤土鏖战,红旗护援
红棕色的土路在车轮下延伸,载着三百余名华侨的车队如同钢铁长龙,朝着联合国安全区稳步前行。车厢里,孩子们的嬉笑取代了此前的焦虑,老人们靠在座椅上,望着窗外掠过的赤土,眼神里满是对安宁的期盼。我站在领头的奥什科什M-ATV装甲车上,蓝盔边缘被阳光晒得发烫,手中的望远镜扫过前方旷野——心中的警铃,终究还是响了。
“报告指挥员!正前方三公里处发现大规模武装集结,兵力约一个团,已构筑交叉火力阵地!”车载电台传来无人机侦查小组的急促警报。
我沉声道:“各单位听令!全员进入战斗状态!”话音未落,车队迅速停下,5个营的兵力瞬间铺开:装甲营的十辆步兵战车轰鸣着冲至前沿,炮口扬起对准敌人阵地;三个步兵营的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依托车辆、土坡构建临时防御工事;医疗营的FFG/奔驰乌尼莫克U5000装甲救护车与奥什科什M-ATV配套救护车迅速在车队后方展开,医护人员穿戴好护具,担架、急救箱整齐排列,随时准备接收伤员。
“装甲营居中突破,一营左翼包抄,二营右翼牵制,三营殿后守护车队与医疗营!”我抽出指挥刀指向敌人方向,“记住,我们身后是同胞,是医疗营的战友,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
战士们齐声应答,声震旷野。新沂市最新型的武器在阳光下泛着冷光:M416突击步枪加装了全息瞄准镜,AK47经改良后稳定性大增,“大菠萝”M249轻机枪的弹链盒装满崭新弹药,M2勃朗宁重机枪的枪管锃亮如新,装甲营的步兵战车更是配备了最新穿甲爆破弹。每个人都握紧武器,眼神坚定——这些精良装备,是守护同胞的底气,更是击溃敌人的利刃。
远处土坡上,武装分子黑压压一片,挥舞着枪械发出刺耳叫嚣,迫击炮炮口已对准车队。随着一声哨响,密集的子弹如同雨点袭来,打在装甲车上迸出火花,落在地面掀起红土。
“开火!”我一声令下,阵地上枪声震天。装甲营的步兵战车率先发难,机关炮炮弹呼啸着摧毁敌人迫击炮阵地;M2勃朗宁重机枪喷出火龙般的弹雨,在敌人人群中撕开缺口;“大菠萝”与M1919A4式机枪形成压制火力,封锁进攻路线;战士们手中的步枪精准点射,每个扳机扣动都伴随着一名敌人倒地。
武装分子仗着人多势众,一波波发起冲锋,有人抱着炸药包、扛着火箭筒,妄图同归于尽。“左翼注意火箭筒!”我通过电台大喊,一营战士立刻切换榴弹发射器,精准命中携带重型武器的敌人,爆炸声中断了敌人的冲锋。
战斗中,几名战士被弹片划伤,医疗营的医护人员迅速驾驶装甲救护车冲至阵地边缘,在火力掩护下将伤员抬上车。乌尼莫克U5000的防护装甲抵挡住流弹,车内医护人员动作麻利地清创、包扎、注射止血针,伤员刚被处理完毕,救护车便迅速退回安全区域,全程不过三分钟。“医疗营保持警戒,随时支援!”我通过电台叮嘱,心中愈发踏实——有这样专业的医疗保障,战士们更无后顾之忧。
我穿梭在各阵地间调整战术:“装甲营向右翼倾斜火力,支援二营!一营加快包抄速度,切断敌人退路!”战士们默契配合,防御阵型渐渐转为进攻姿态。三个步兵营如同三把利刃,从左、中、右包围敌人,装甲营稳步推进,用强大火力清扫沿途残敌。
武装分子渐渐陷入恐慌,他们没想到这支维和部队火力如此凶猛,5个营的兵力配合默契,再加上医疗营的无缝支援,自己一个团的兵力竟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他们开始溃散,有的丢盔弃甲逃窜,有的蜷缩在掩体后不敢露头。“全线追击!不留活口!”我下令道,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发起最后的冲锋。
枪声、爆炸声、喊杀声交织响彻旷野。经过三个小时激战,战场上的枪声渐渐平息。我站在狼藉的阵地上,望着满地敌人尸体,心中涌起强烈的自豪感——我们的部队无一人阵亡,只有十几名战士受轻伤,且都已被医疗营妥善救治。而那一个团的武装分子,最后只剩下一人。
他蜷缩在土坡后,浑身是血,手中的枪早已没了弹药,眼神里满是恐惧。两名战士上前将他俘虏,押到我面前。“你们为非作歹,残害无辜,这就是报应!”我冷声说道,他低着头一言不发。
夕阳西下,染红了半边天空,也染红了我们胸前的国旗徽章。医疗营的医护人员正在为受伤战士做后续处理,华侨们纷纷从车厢里探出头,看着胜利的我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一位老人激动地喊道:“解放军同志,谢谢你们!有你们在,我们太安心了!”
我抬起头,望着那抹被夕阳染红的天空,心中默念:祖国,我们没有辜负你的期望;同胞们,我们一定会把你们安全送回家。车队重新启动,装甲营在前开路,医疗营居中护航,步兵营殿后警戒,继续朝着安全区前进。引擎的轰鸣在寂静的旷野中回荡,如同我们心中永不熄灭的信念。
那一抹红,是国旗的颜色,是信仰的颜色,是守护同胞的决心。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只要这抹红不灭,就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