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青瓦巷的晚风
本书标签: 现代 

笨拙的证明

青瓦巷的晚风

林母走后的几天,林微言没敢再来闻墨斋。母亲把她锁在画室里,苦口婆心地劝了整整两天,从“女孩子要现实”说到“艺术圈的复杂”,最后落脚点总离不开“那个修书的沈先生给不了你未来”。

林微言嘴上没反驳,心里却像堵着团棉花。她翻来覆去地看那本《青瓦巷草木记》,看到最后一页“雨霁,与君见”的字迹时,指尖总忍不住发颤。她知道沈砚之不是母亲说的那种“没前途”的人,他的沉静里藏着力量,他的墨香里裹着温柔,这些都是母亲看不到的珍贵。

第四天下午,她趁着母亲出门买菜,偷偷溜出了画室。一路跑到青瓦巷,看到闻墨斋的院门紧闭,心里忽然一紧。她轻轻推开门,院子里静悄悄的,旧书堆得整整齐齐,廊下的竹椅空着,只有墙上的《听荷桥》还在静静立着,像在等一个归人。

“沈砚之?”她小声喊了句。

里屋传来轻微的响动,沈砚之走了出来。他眼下有淡淡的青黑,像是没睡好,看到她时,眼底先是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漾起浅淡的暖意:“来了。”

“嗯。”林微言走到他面前,看到他手里拿着本线装的《芥子园画谱》,书脊处刚用棉线重新装订过,针脚细密,“你在修这个?”

“嗯,上次听你说想学工笔,这是祖父以前用过的,上面有他的批注,或许对你有用。”沈砚之把画谱递给她,目光落在她泛红的眼角,“阿姨……没为难你吧?”

林微言摇摇头,又点点头,把母亲的话捡着说了些,说到“给不了未来”时,声音低了下去:“她不懂你,也不懂……我们之间的事。”

沈砚之沉默了会儿,拿起桌上的布袋子:“我知道。所以,我准备去拜访阿姨。”

林微言愣住了:“你去?我妈她……她可能会说很难听的话。”

“没关系。”沈砚之的语气很平静,袋子里露出半截暗红色的书脊,“我带了样东西,或许能让她明白,我能给你的,是什么。”

第二天下午,沈砚之真的跟着林微言回了家。林母开门看到他时,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堵在门口没让他进:“沈先生,我想我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你就别再来耽误微微了。”

“阿姨,耽误谈不上。”沈砚之没退缩,从布袋子里拿出那本暗红色封皮的书,递到林母面前,“我只是想让您看看这个。”

林母瞥了眼那本书,封皮都磨出了毛边,看着像堆废品里淘来的,没好气地说:“我没时间看你的旧书。”

“这不是普通的旧书。”沈砚之翻开扉页,上面有个模糊的印章,“这是民国二十三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校刊,里面收录了我祖父的画作和教学笔记。您看这里——”他指着其中一页,上面用钢笔写着几行字,“‘画者,心之所向也。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留住眼里的光。’这是我祖父写的,也是我想对微言说的。”

林母的目光落在那几行字上,动作顿了顿。她年轻时也喜欢过画画,知道上海美专在当年的分量,更看得出那笔记的字迹里,藏着对艺术的虔诚。

“您担心微言的未来,我能理解。”沈砚之的语气很诚恳,“但未来不只有美术馆的职位和画展的邀约。微言的画里有光,那光需要自由生长,而不是被‘前途’框住。我或许给不了她世俗意义上的‘助力’,但我能给她一个让那束光不熄灭的地方——就像青瓦巷的老房子,简陋,却能挡住风雨,留住自己的节奏。”

他顿了顿,看向站在旁边的林微言,眼神里带着笃定:“而且,我会陪着她,让她的光更亮。”

林母看着沈砚之,又看了看女儿眼里的期待,嘴唇动了动,最终没再说什么,侧身让开了门口:“进来吧。”

那天下午,沈砚之没多说什么,只是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听林母说林微言小时候的趣事,偶尔插一两句关于画画的见解。他说起青瓦巷的老屋檐如何影响光影,说起修书时领悟的色彩层次,那些话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透着种让人安心的踏实。

临走时,林母看着那本民国校刊,忽然说:“微微小时候画的画,我都收着呢。改天……你要是不忙,来看看?”

沈砚之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好。”

林微言送他到楼下,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她看着沈砚之手里的空布袋子,忽然觉得,他带的哪里是一本书,分明是一颗笨拙却真诚的心。

“沈砚之,”她拉住他的袖口,声音里带着笑意,“你刚才说,要让我的光亮更亮?”

“嗯。”沈砚之低头看着她,眼底的光比夕阳还暖,“不止是画里的光。”

林微言的心跳漏了一拍,抬头时,正好撞进他的眼睛里。那里面映着晚霞,映着她的影子,还有藏不住的、快要溢出来的温柔。

上一章 突然的访客 青瓦巷的晚风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时光里的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