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弦觉得,新加坡灼热的空气,似乎都要被会场里过于充足的冷气冻结了。
她坐在台下靠后的位置,背脊挺得笔直,像一株不肯弯曲的青竹。茱莉亚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招牌,以及那支在毕业音乐会上意外“出圈”的融合电子乐,为她赢得了这张“亚太青年音乐人论坛”的邀请函。但在周围一片西装革履、谈笑风生的行业精英中,她一身简单的黑色连衣裙,显得格格不入,唯有脸上那副生人勿近的冷淡表情,是她最好的保护色。
“接下来,有请本届‘未来新星’代表,来自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沈清弦小姐,分享她的创作理念。”
听到自己的名字,沈清弦深吸一口气,在稀疏却礼貌的掌声中稳步上台。灯光有些刺眼,她微微眯眼,调整了一下话筒的高度。
“各位老师,前辈好。我是沈清弦。”她的声音透过音响传出,清冽如山泉,不带多余的情绪,“我今天想探讨的主题是《符号与灵魂:传统音乐元素在现代编曲中的‘化用’而非‘借用’。”
她打开PPT,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前排坐着几位业内大佬,表情莫测。她的视线不经意间掠过嘉宾席,恰好对上了一双带着笑意的、明亮的眼睛。
那人穿着剪裁得体的休闲西装,头发打理得很有型,整个人像一颗自发光的星星,在略显沉闷的会场里格外显眼。
黄子弘凡。
沈清弦认得他。伯克利毕业,音乐剧新星,综艺里势头正猛的新人。资料里说他是99年的,比自己大三岁,算是名副其实的前辈。此刻,他正饶有兴致地看着她,似乎对她要讲的内容很期待。
沈清弦迅速收回目光,专注于自己的阐述。她逻辑清晰,语速平稳,结合自己的作品片段,犀利地指出了当前市场上许多所谓“国风融合”作品的通病——生硬的拼贴,符号化的堆砌,缺乏对传统音乐内在气韵的理解。
“……因此,我认为,真正的融合,不是将古筝、笛子这些符号简单地塞进电子节拍里,而是需要创作者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逻辑和美学追求,完成一种精神层面的‘化用’。”
她的话音刚落,台下一位颇有名气的制作人,王老师,笑着拿过了话筒,语气带着前辈惯有的调侃:
“沈同学的理论很扎实,想法也很先锋。不过,”他话锋一转,“我们做音乐,最终还是要面对市场的。你说的这种需要深厚功底和时间的‘化用’,做出来的实验性作品,会不会太过曲高和寡?年轻人,有理想是好事,但也要考虑现实啊。”
这个问题带着一丝尖锐的质疑,场内的气氛微微凝滞。不少人的目光聚焦在沈清弦身上,想看看这个看起来冷冰冰的姑娘会如何应对。
沈清弦握着话筒的手指微微收紧。她预想过会有质疑,但真正面对时,喉咙还是像被什么东西哽住。她正准备开口,试图用更严谨的逻辑去辩驳——
“王老师,我觉得清弦学妹说得特别有道理!”
一个清亮、带着笑意的男声突兀地响起,打破了短暂的沉寂。
全场目光,包括沈清弦,都愕然地转向声音的来源——嘉宾席上的黄子弘凡。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拿到了一个话筒,身体微微前倾,脸上挂着那标志性的、极具感染力的笑容,眼神却无比认真。
“市场不应该是我们创作时首先考虑的东西,那会限制住我们的想象力。”他语气轻松,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就像我当初决定出演《魔女宅急便》的音乐剧,如果一开始就想着‘这个题材市场会不会接受’,‘观众会不会喜欢’,那可能这个美好的项目根本就不会诞生了。”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自己成功的经历,既有力地支持了沈清弦的观点,又不会让提问的前辈下不来台。他继续道,目光转向台上的沈清弦,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而且我刚才仔细听了清弦学妹的作品,里面那段用电子音效模拟出的,类似古琴‘走手音’的韵味,就非常巧妙,这绝对不是简单的符号堆砌,这就是她说的‘化用’!我觉得特别棒!”
那一刻,台上强烈的灯光仿佛变得柔和了。
沈清弦怔怔地看着台下那个为她仗义执言的年轻男人。他不仅听懂了她的理念,甚至捕捉到了她作品中那个极其细微、引以为傲的设计细节。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像一颗投入冰湖的石子,在她平静的心湖里漾开了一圈涟漪。
她看到他朝她眨了眨眼,那眼神仿佛在说:“别怕,说得好。”
王老师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指着黄子弘凡:“你小子,倒是会英雄救美!行行行,你们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
场内的气氛瞬间缓和,甚至响起了几声善意的哄笑和掌声。
沈清弦在台上,微微颔首,轻声道:“谢谢黄子弘凡前辈。”声音透过话筒传出,依旧清冷,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心底的某个角落,有什么东西正在悄然松动。
论坛环节终于结束,沈清弦几乎是立刻就想逃离这个喧闹的会场。晚上的欢迎酒会,对她而言更像是另一种形式的煎熬。
她端着一杯橙汁,独自一人走到酒店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狮城璀璨的夜景。身后的觥筹交错、笑语喧哗,仿佛与她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嘿,沈老师!”
那个熟悉的声音再次在身后响起。
沈清弦回头,看到黄子弘凡拿着两杯香槟走了过来,很自然地将其中一杯果汁换给了她手里的空杯。
“这种场合的果汁比酒精靠谱。”他笑得像个恶作剧得逞的大男孩,露出一口白牙,“看你一个人在这儿站半天了,不习惯应酬?”
沈清弦看着手里被塞过来的、沁着水珠的冰凉杯子,点了点头:“嗯,有点。”
“没事儿,混个脸熟就行。以后你就知道了,圈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他靠在旁边的栏杆上,姿态放松,很自然地找到了一个不会让她感到压迫的距离。
沉默了片刻,就在沈清弦以为寒暄已经结束的时候,黄子弘凡却忽然轻轻地、用气息哼起了一段旋律。
正是她今天PPT里展示的那段作品,模拟古琴韵味的那几个小节。
沈清弦猛地抬头,眼中是无法掩饰的惊讶。
“你这个地方的转调处理,”黄子弘凡用手指在空中随意地划着看不见的音符,眼神发亮,“很特别,是不是受了点音乐剧里,表现人物内心挣扎时那种和弦进行的影响?比如《变身怪医》里杰克和海德切换的那段……”
嗡——
沈清弦感觉自己的大脑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敲了一下。
他听出来了。不只是听出了旋律,他几乎精准地猜到了她的灵感来源之一!
那种他乡遇知音的震撼,瞬间冲垮了她所有的心理设防。
“你……你怎么知道?”她脱口而出,一直维持的冷静面具出现了裂痕,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我确实研究过那段!我觉得那种分裂感和我要表达的,传统与现代在个体内部的拉扯,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的话匣子一旦打开,就像泄闸的洪水。她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那段编曲的构思,用了哪些非常规的和弦,如何用电子音色的调制来模仿那种不安定的情绪……
黄子弘凡没有打断她,只是微笑着,专注地听着,偶尔点头,或是提出一个更深入的问题。他看着眼前这个女孩,那双原本清冷的眸子此刻闪烁着纯粹而炽热的光芒,整个人像被瞬间点亮了的星辰。
他心想,这位“沈老师”冷冰冰的外表下,原来藏着这么一个丰富、有趣,甚至有点可爱的灵魂。
窗外是星河般的万家灯火,窗内是喧嚣的人群。
而在这一方安静的角落里,来自伯克利的炽热阳光,不经意间,照进了茱莉亚的冰封之境。
裂痕,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