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竹影药香里的流年
本书标签: 幻想 

第38章:竹篮盛露,晨露映心

竹影药香里的流年

天刚蒙蒙亮,萧玦就背着竹篮出了门。露水打湿了裤脚,草叶上的水珠沾在他的布鞋上,走一步带起一串细碎的湿痕。他要去后山采晨露——沈清辞说过,用晨露调的胭脂最服帖,气色衬得像春日桃花。

后山的竹林里,雾气还没散,像笼着层薄纱。萧玦把竹篮举在胸前,篮子里铺着层干净的棉布,他踮脚够着竹梢上最亮的露珠,指尖刚碰到叶片,水珠就“咚”地落进篮里,溅起细小的水花。他采得仔细,专挑那些挂在竹叶尖、没沾过泥土的露水,竹篮渐渐蒙上了层湿漉漉的凉意。

“早啊,萧大哥!”山脚下传来虎娃的喊声,那小子挎着个小竹篓,里面装着刚挖的野姜,“清辞姐姐让我来喊你,说早饭做了你爱吃的糯米糍粑!”

萧玦直起身,竹篮里的晨露已经积了小半篮,在晨光里闪着碎银似的光。“这就回,”他笑着把竹篮往肩上提了提,“你看这露水,调胭脂正好。”

虎娃凑过来看,忽然指着他身后:“萧大哥你看!那是不是清辞姐姐?”

萧玦回头,见沈清辞站在竹林边,手里握着支竹笛,晨光透过竹叶洒在她身上,素色的布裙沾着点草屑,倒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人。“我猜你就在这,”她举起笛子晃了晃,“刚才吹了段《晨露曲》,你没听见?”

萧玦挠了挠头,他光顾着采露,竟没留意。沈清辞走过来,伸手拂去他肩头的竹叶:“露水采了不少,够调两盒胭脂了。”她指尖的温度碰到他的衣领,萧玦的耳朵“腾”地红了,慌忙把竹篮往身后藏。

“躲什么?”沈清辞笑着抢过竹篮,低头闻了闻,“真香,带着竹青气呢。”她从袖袋里摸出个小巧的瓷瓶,倒出些捣碎的花瓣,“这是昨晚用玫瑰和桃花腌的花泥,等会儿回去和露水调在一起,保准比镇上买的还好用。”

三人往回走时,虎娃挎着野姜在前面跑,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萧玦和沈清辞走在后面,竹篮里的晨露晃出细碎的光,像撒了把星星。

“前几日你刻镜台时,手都磨破了,”沈清辞忽然说,目光落在他缠着布条的指尖,“怎么不告诉我?”

萧玦缩了缩手:“小伤,不碍事。”其实是怕她心疼,夜里躲在柴房用草药敷了好几遍,就盼着早日好利索,能给她雕支像样的发簪。

回到院里时,灶房的烟囱正冒着烟,王婶在灶台前忙活着,见他们回来,掀开锅盖喊:“快来吃糍粑!再等会儿就硬了!”

糯米糍粑蒸得雪白,裹着黄豆粉和红糖,咬一口黏糊糊的,甜香直往鼻尖钻。萧玦刚咬了半个,就被沈清辞塞过来一块:“蘸点蜂蜜,你上次说这样吃最对味。”

他含着糍粑点头,脸颊鼓鼓的像只偷食的松鼠。沈清辞看着他笑,自己却没动筷子,只拿着个小瓷碗,往里面倒竹篮里的晨露,又拌进玫瑰桃花泥,用银簪轻轻搅动。

“这胭脂要放阴凉处晾三天,”她边搅边说,“到时候涂在颊上,遇热会变颜色,像自然的红晕。”萧玦看着她手腕转动,银簪在碗里划出细碎的光,忽然觉得这比雕木头时的刻刀还动人。

虎娃捧着碗糍粑跑进来:“清辞姐姐,萧大哥!村头的老槐树开花了,好多人去摘槐花呢!”

沈清辞眼睛一亮:“正好,槐花蜜能腌胭脂,还能做槐花糕。萧玦,吃完早饭,我们去摘槐花?”

萧玦立刻点头,手里的糍粑三下两口就咽了下去,噎得直拍胸口。沈清辞笑着给他递水:“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她看着他喝水时滚动的喉结,忽然想起昨夜他在灯下雕发簪的样子——烛光映着他的侧脸,刻刀在木头上走得又稳又慢,发簪上的兰草花纹渐渐成形,比镜台上刻的更细致,叶尖还藏着个小小的“辞”字。

“对了,”沈清辞擦了擦他嘴角的糖渍,“你刻的那支兰草簪,我试戴了,正好配新做的月白衫。”

萧玦的脸又红了,从怀里摸出个布包,里面裹着支刚雕好的木簪,比上次的更精巧,簪头刻着两朵并蒂兰,一朵盛放,一朵含蕊。“这个……给你。”他声音小得像蚊子哼,“上次那支太素了。”

沈清辞接过来,指尖抚过并蒂兰的纹路,能摸到刻刀反复打磨的光滑。她忽然踮起脚,往他颊上印了个带着红糖味的吻:“谢礼。”

萧玦僵在原地,手里的空碗“哐当”掉在地上,虎娃在一旁拍手笑:“萧大哥脸红得像灶膛里的火!”

沈清辞捡起木簪,插在发间,转身往灶房走:“我去拿竹篮装槐花,你们俩慢慢脸红。”阳光从院门口照进来,落在她发间的兰草簪上,晨露的光混着发簪的木色,像把整个春天都别在了她头上。

萧玦摸着发烫的脸颊,看着地上的碎瓷片,忽然觉得这比雕坏十块木头还让人心慌,却又甜得像含了块化不开的糖。竹篮里的晨露还在晃,映着他通红的脸,像盛了一篮会发烫的星星。

上一章 第37章:镜台初成 竹影药香里的流年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39章:槐香漫院,簪影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