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同人小说 > 不计前嫌
本书标签: 小说同人  原创  同人     

暗礁 · 温情与猜忌

不计前嫌

沈听澜那晚的匆匆离去,像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在顾枕书看似平静的心湖里,激起了层层扩散的涟漪。然而,他天性中的理性与骄傲,不允许他主动询问或表露任何不安。日子照旧过着,教书、研究、翻译,只是那小院似乎比以往更加寂静了些。

出乎意料的是,不过两三日,沈听澜又出现了。他依旧穿着戎装,风尘仆仆,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神色却缓和了许多,甚至刻意带上了一丝轻松。他没有解释那晚的突然离去,仿佛那只是一段无关紧要的插曲。他只是带来了一盒精致的文房四宝,说是南边友人相赠,他用不上,转赠给他。

顾枕书看着他,没有接那盒子,只是淡淡地问:“军务处理完了?”

沈听澜将盒子放在石桌上,动作略显僵硬:“暂时告一段落。”他避开顾枕书探究的目光,转而看向那棵老槐树,“过几日,我可能要离开北平一段时间。”

顾枕书的心微微一动,面上却不显:“去哪里?多久?”

“南边,具体不便多说。”沈听澜的声音低沉下来,“时间……也未定。”

一阵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秋风吹过,卷起几片枯黄的落叶,打着旋儿落在石桌上,落在那个未拆开的盒子上。

“枕书,”沈听澜忽然转过身,目光紧紧锁住他,那里面翻涌着极为复杂的情愫,有关切,有不舍,还有一种深藏的、挣扎的痛苦,“我不在的时候,你……万事小心。尽量少出门,少与不明来历的人接触,尤其是……涉及政治敏感话题的团体或个人。”

他的话带着明显的警示意味,却又说得含糊其辞。

顾枕书蹙眉:“沈先生此言何意?我一介书生,教书育人,钻研学问,与政治何干?”

“我知道,我知道你志不在此。”沈听澜的语气带着一种近乎焦躁的无奈,“但时局复杂,人心叵测。你的身份,你的才华……难免会被人注意,甚至……利用。”他上前一步,几乎要抓住顾枕书的手臂,却又在即将触碰到的瞬间硬生生忍住,“你只需记住,无论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不要轻易相信。等我回来。”

他的眼神太过炽烈,语气太过郑重,让顾枕书无法再以单纯的冷漠相对。他看到了沈听澜眼底那抹不容错辨的担忧,这担忧是如此真实,与他平日里的强势判若两人。

“……我知道了。”顾枕书最终低声应道,算是给了他一个不算承诺的承诺。

沈听澜似乎松了口气,紧绷的肩膀微微塌下些许。他深深地看了顾枕书一眼,仿佛要将他的模样刻进心底。“这北平城,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枕书,你……保重。”

他没有再多留,转身离开了小院。背影在秋日的阳光下,竟透出几分孤寂与沉重。

顾枕书站在原地,久久未动。他低头看着桌上那盒精美的文房四宝,又想起沈听澜方才那异常郑重的叮嘱,心中疑窦丛生。沈听澜绝非无的放矢之人,他究竟知道了什么?又在担忧什么?那句“被人注意,甚至利用”,像一根冰冷的刺,扎进了他心里。

---

沈听澜的预感并非空穴来风。一张无形的网,正在暗中悄然织就。

几天后,顾枕书受邀参加一个由几位海外归国学者组织的小型学术沙龙,讨论的是国际最新的物理学进展。沙龙地点在一处相对僻静的私人会所。与会者多是醉心学问之人,气氛原本融洽而热烈。

然而,讨论间歇,一位平日里与顾枕书并无深交、言辞颇为激进的李姓学者,却主动凑近他,压低声音谈论起时局。他先是慷慨激昂地批判当局的某些不作为,继而话锋一转,开始隐晦地赞扬某个活跃在西北的、与当局对峙的政治力量,称其才是中国真正的希望,并暗示像顾枕书这样有识之士,应当“择良木而栖”,将才华贡献给更“进步”的事业。

顾枕书立刻警觉起来。他记得沈听澜的警告。他保持着疏离的态度,只是冷静地回应:“李兄,今日沙龙只谈学术,不论政治。况乎救国之道,非止一途。顾某才疏学浅,只愿尽己所能,于科教领域略尽绵力,至于政治,非我所长,亦非我所愿。”

李姓学者碰了个软钉子,脸上有些挂不住,干笑两声,便悻悻走开了。

但这件事,却像一粒种子,在顾枕书心里埋下了更深的疑虑。为何此人会突然对自己说这些?是单纯的志趣相投,还是别有用心?沈听澜的警告,与今日之事,是否有所关联?

他隐隐感觉到,自己似乎被卷入了一个看不见的漩涡边缘。

---

而此时的沈听澜,已经身处南下的列车上。窗外是飞驰而过的、战火与灾荒交替的土地。他靠在椅背上,闭着眼,脑海中却不断回响着赵怀安那晚在他耳边的低语:

“听澜,我们截获了一些可疑的电文,虽然加密方式很高明,破译不全,但零星信息指向……可能与顾先生有关。内容似乎涉及……利用其学术身份和影响力,传递信息,或者……争取他。”

“来源可靠吗?”他当时几乎是咬着牙问出来的。

“电文来源很隐蔽,暂时无法完全确定,但宁可信其有。而且……我们发现,最近确实有一些背景复杂的人,在顾先生周围出现。”

沈听澜的心,在那一刻沉入了谷底。他第一个反应是不信!顾枕书那样一个清高孤傲、只沉迷于公式与真理的人,怎么可能与那些事情牵扯在一起?这一定是敌人的反间计!是陷害!

可是……万一呢?万一枕书是被蒙蔽?万一他那些超越党派、追求纯粹“秩序”与“真理”的想法,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去?

他不敢深想。在职责与私情的天平上,他痛苦地摇摆。最终,他选择了以一种含糊的方式警告顾枕书,希望他能远离是非。他甚至动用了自己的力量,暗中加强了对顾枕书住所附近的监控与保护,既是为了防止他被不利,也是为了……确认某些他不敢深思的可能性。

这种夹杂着关心与猜忌的矛盾行为,像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保护,也可能伤害。

---

顾枕书的生活,表面上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他能感觉到,周围似乎多了一些若有若无的视线。有时是街角徘徊的陌生面孔,有时是课堂上多出的、神情与求知若渴的学生格格不入的“旁听生”。

他开始更加深居简出。沈听澜送的那盒文房四宝,他始终没有打开,只是放在了书架的角落。夜深人静时,他偶尔会想起沈听澜离去时那个沉重的眼神,心中会泛起一丝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细微的牵念。然而,更多的是一种被无形之手扼住咽喉的窒息感。

他试图将自己完全埋首于科学研究中,那里有确定的公式、清晰的逻辑,没有这些令人疲惫的猜忌与纷扰。他正在进行的关于新型材料强度的理论研究,似乎触及到了一些前人未曾深入的领域,这让他暂时忘却了外界的烦忧。

然而,风暴来临前,海面往往异常平静。

这一日,他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信纸普通,字迹是刻意扭曲过的印刷体,内容更是让他瞬间如坠冰窟:

“顾先生钧鉴:久慕先生高才,心向往之。现有关乎民族存亡之紧要信息,需借先生之渠道传递。明日晚八时,西山红叶亭,盼先生以家国为重,孤身前来,切莫告知他人,以免误事。知名不具。”

信的内容直白而险恶!这几乎坐实了沈听澜的警告!有人,真的要利用他,将他拖入万劫不复的政治漩涡!

顾枕书捏着信纸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抖。清冷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难以掩饰的惊怒与……一丝被冒犯的屈辱。

去,还是不去?

这是一个陷阱,毋庸置疑。但若不去,这污名是否就此坐实?那写信之人,又会如何进一步动作?

他第一次感到,自己所在的这方书斋,并非铜墙铁壁。时代的洪流,正以最肮脏、最蛮横的方式,拍打着他的门扉,试图将他吞噬。

而此刻,远在南方的沈听澜,正面对着一张军事地图,眉头紧锁。前线的战况不容乐观,而来自北平的、关于那封匿名信和顾枕书可能前往西山赴约的密报,更是让他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回北平。

信任的基石,在内外交困的挤压下,已然出现了深深的裂痕。温情脉脉的面纱之下,猜忌的毒芽,正在悄然滋生。一场针对顾枕书,也考验着他们之间情感的致命风暴,即将来临。

上一章 裂痕 · 信任的试炼 不计前嫌最新章节 下一章 陷阱 · 忠诚与背叛的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