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景渊出征的第一个月,沈清辞几乎夜夜难眠。
院中的桃花落了又开,她常常坐在桃树下发呆,想着两人曾经的点点滴滴。
她拿出箫景渊写给她的信,一遍遍地读,信里的字迹刚劲有力,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思念:“清辞,边疆风沙大,不及京中安稳,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勿念。”
偶尔信中会写:“今日打了场小胜仗,待平定战乱,我便立刻回去,陪你。”
为了让箫景渊安心,沈清辞也会定期给他写信,告诉她府中的琐事,例如:“梧桐院的桃树又结满了桃花,等你回来了,要你陪我看桃花。”
又例如:“我学着做了你爱吃的桃花糕,等你回来一定要尝尝,看看是否合口味。”
有时她还会将自己绣的平安符寄过去,平安符上绣着一对鸳鸯,寓意着两人能平安相守。
她把王府打理的很好,因为她知道,只有让箫景渊没有后顾之忧,他才能安心打仗。
她还经常去寺庙为箫景渊祈福,每次都会捐上一大笔香火钱,只求菩萨能保佑他平安归来。
寺庙有个很厉害的住持有时碰到她会说:“来日你定会后悔,早日回去吧。”
沈清辞当时以为是王府出了什么事,可赶回王府后,却什么都没发生,再次到寺庙祈福时却再也没有碰到那住持……
她一日日的等着箫景渊,想着等箫景渊回来,两人可以一起在桃树下喝茶、聊天,一起去城郊策马,一起过回以前的安稳日子。
她甚至已经开始准备迎接箫景渊的礼物,是一件她亲手绣的披风,披风上绣着展翅的雄鹰,寓意着箫景渊能像雄鹰一样,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也能平安归来。
可最近这一个月却没有收到箫景渊的消息,沈清辞急得团团转,甚至动了亲自去边疆的念头。
青禾总会劝她:“王妃,王爷吉人天相,定会平安无事的,您要是去了边疆,反而会让王爷分心。”
而今天他终于要回来了。
她把披风拿出来,想象着箫景渊穿上披风的样子。
青禾看着她这般期待,却有些忧愁。
沈清辞坐着马车向着城门口出发,手抚摸着披风,眼中满是憧憬。
城门处早已围满了迎接箫景渊的百姓,锣鼓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沈清辞站在人群外,目光紧紧盯着远方,期待着那支熟悉的队伍出现。
终于,远处传来了马蹄声,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朝着城门走来,最前面的那个人,正是她朝思暮想的箫景渊。
箫景渊穿着银色战甲,骑着马,身姿依旧挺拔,只是脸上多了几分风霜,眼神也比以前更加锐利。
沈清辞看着他,眼泪瞬间涌了上来,她想立刻冲上去,扑进他的怀里,告诉他这一年来的思念。
箫景渊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目光,转头看了过来,当他看到沈清辞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愧疚,还有一丝她看不懂的疏离。
他骑马来到她的面前,语气平淡地说:“清辞,我回来了。”
仅仅一秒,她就察觉到了他的不同,‘疏离’怎么会呢。
大庭广众之下,他下了马,却没有走向她,反而走向了他身后的马车,在百姓们和沈清辞的好奇中,箫景渊把手伸向了马车。
同时他的语气温和:“婉儿,下来吧,我扶你。”
马车上传来一声轻笑,说道“好。”
这一刻,沈清辞的心慌了。
随后,只见一女子的手缓缓从马车里伸出,放在了箫景渊的手上。
他小心翼翼的牵出了一个白衣胜雪的女子。快步走到沈清辞面前
那女子身形纤细,面容姣好,一双眼睛水汪汪的,看起来楚楚可怜。
她紧紧握着箫景渊的手,小心翼翼地跟在他身边,时不时抬头看向箫景渊,眼神里满是依赖。
箫景渊牵着那女子来到沈清辞的面前,周围百姓看笑话般的视线落在她的身上,她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疼得她几乎无法呼吸。
沈清辞看着他,又看了看他身边的女子,嘴唇颤抖着,想问些什么,却发现自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那女子怯生生地看着沈清辞,对着她福了福身,轻声说:“民女白婉儿,见过景王妃。”
她的声音温柔柔弱,让人忍不住心生怜惜。
箫景渊看着白婉儿,眼神瞬间变得温柔起来,他对沈清辞解释道:“清辞,婉儿是我在边疆救下的孤女,她的家人都在战乱中去世了,无依无靠,我便把她带了回来。”
他的语气很轻,却像一把刀,狠狠扎在沈清辞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