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炼油厂,输油泵轰鸣着将刚运抵的原油送入预处理车间。这些从油井开采出的原油,是深褐色的黏稠液体,裹挟着5%-15%的水分(游离水与乳化水)、0.05%-0.5%的固体杂质(泥沙、岩屑、铁锈),还含有微量氯化钠、氯化镁等盐分,就像一碗混杂着石子、沙尘的“生米”,粗糙且带着杂质。
预处理的第一步是重力沉降:原油被引入大型沉降罐,在常温下静置12-24小时,利用油水密度差,让大部分游离水和大颗粒固体杂质自然沉降到底部,如同淘米时先将明显的石子、粗沙挑出。随后进入加热脱水环节,原油被送入加热炉升温至100-120℃,使乳化水转化为蒸汽,通过塔顶冷凝器回收或直接排出,这一步恰似淘米后用清水反复冲洗,把藏在“米粒”缝隙里的水分彻底沥干。
脱盐是预处理的关键收尾:经过脱水的原油进入电脱盐罐,工程师按原油质量注入原油重量5%-10%的高压淡水,在电场作用下,油水充分混合,盐分溶解到水中,再通过罐底排污口排出含盐废水。最终得到的净化原油,杂质含量低于0.01%、盐含量低于3mg/L,如同淘洗干净、颗粒饱满的“精米”,为后续加工筑牢基础。
这一步的核心是“去芜存菁”,就像制作优质米食必须先淘净杂质,只有将原油中的有害成分彻底清除,才能避免后续设备腐蚀、管道堵塞,保证沥青的最终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