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新媒体小说 > 沥青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本书标签: 新媒体  沥青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第三篇:深度加工——沥青质的“淬炼塑形”

沥青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塔底的常压渣油,还需经过深度加工才能成为合格的沥青,这一过程如同将“浓稠米浆”进一步熬煮、塑形,变成黏糯坚韧的“米糕”。

最常见的工艺是催化裂化与氧化:常压渣油被送入催化裂化反应器,在分子筛催化剂的作用下,长链烃分子断裂、重组,去除部分非沥青质成分,提升胶质和沥青质的相对含量。随后进入氧化塔,向渣油中通入空气,在260-280℃的温度下反应4-8小时,使烃类分子发生部分氧化、聚合,让沥青的软化点、针入度等指标达到工业标准。

对于改性沥青,还需在调和罐中加入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橡胶粉等改性剂,通过高速搅拌器充分混合,使沥青的耐高温、抗低温、抗老化性能大幅提升,如同在“米糕”中加入糯米粉、糖,调整口感与韧性,适配不同工程需求。

整个深度加工过程,是对重组分的“二次提纯与改性”,就像慢炖米糕时需要耐心把控时间与温度,才能让口感达到最佳。经过这一步,原本粗糙的渣油,变成了黝黑发亮、黏稠坚韧的沥青半成品,距离最终产品仅一步之遥。

上一章 第二篇:蒸馏分离——重组分的“精准筛选” 沥青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篇:调和成型与价值升华——工业基石的“最终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