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高三。黑板上的倒计时数字一天天减少,粉笔灰落在课桌上,混着夏末的热气,沉淀出几分紧张与不舍。苏晚星和陆屿依然保持着晚归的习惯,只是晚自习后留在教学楼的时间,多了几分并肩刷题的安静。
苏晚星的桌角贴着一张南方重点大学的招生简章,书页边缘被她摸得有些毛边。她想读文学系,想去那个四季有花的城市,在图书馆里续写喜欢的文字。陆屿的训练服口袋里,总装着一本体育学院的报考指南,他的篮球鞋磨破了两双,投篮的命中率越来越高,梦想在汗水里愈发清晰。
他们很少再像高二时那样聊很久的天,大多时候是苏晚星给陆屿讲数学题,陆屿帮苏晚星搬沉重的复习资料。偶尔累了,就趴在走廊的栏杆上,看夏夜晚风掀起操场边的梧桐叶,看教学楼的灯光漫过空旷的操场,沉默里藏着无需言说的默契。
陈曼老师看出了他们眼底的压力,某天晚自习后特意叫住了他们。办公室的灯光柔和,她给两人各倒了一杯温水:“我知道你们都有自己的目标,也知道异地的顾虑。但真正的喜欢,从来不是彼此的牵绊,而是一起变成更好的人。”她顿了顿,笑着补充,“我当年和我先生,也是高中同学,异地了四年,现在不也好好的?”
苏晚星和陆屿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里看到了坚定。那晚之后,他们多了一个约定:每天睡前发一条简短的消息,分享当天的进步;每周留一个晚自习的最后十分钟,在教学楼后的梧桐树下互相打气。陆屿会给苏晚星带一颗水果糖,说“补充能量,考场上超常发挥”;苏晚星会给陆屿写一张小纸条,写着“注意保护膝盖,你的梦想值得全力以赴”。
高考前一周,学校组织了最后一次晚自习。那天的晚风格外温柔,苏晚星整理完最后一本班委日志,陆屿刚好训练结束,穿着干净的校服站在教室门口。“走吧,”他说,“最后一次一起走。”
他们沿着熟悉的走廊往下走,脚步声在空荡的教学楼里格外清晰。路过高二(3)班的教室时,苏晚星停下脚步,透过窗户往里看——课桌整齐排列,黑板上还留着当年的值日生名单,恍惚间,仿佛看到了那个抱着作业本的自己,和那个捡篮球的少年。
“在想什么?”陆屿轻声问。
“在想第一次遇见你,”苏晚星转头看他,眼里闪着细碎的光,“那天的晚风,和今天一样。”
陆屿笑了,伸手牵住她的手,指尖的温度依旧温暖有力。他们走到梧桐树下,树影婆娑,月光透过枝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苏晚星,”陆屿认真地看着她,“不管最后我们去了哪里,我都会等你。等我们毕业,我就去你的城市,再也不分开。”
苏晚星的眼眶有些湿润,用力点头:“我也是。我会在南方等你,等你带着篮球,走进我的未来。”
高考结束那天,阳光刺眼。苏晚星走出考场,看到陆屿站在警戒线外,手里拿着一束向日葵,笑得格外耀眼。他穿过人群跑到她面前,把花递给她:“恭喜毕业,我的女孩。”
盛夏的风拂过,带着向日葵的清香,也带着教学楼的记忆。他们并肩走出校园,没有太多伤感,因为他们知道,这场告别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那些藏在晚风中的心事,那些刻在教学楼里的约定,会像星星一样,照亮他们异地的时光,等到重逢的那一天,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