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山和赵国栋的出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会场里原本细碎的议论声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屏息凝神的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随着这两位商界巨擘,直到他们在主席台侧方的贵宾席落座。
我能清晰地感觉到,聚焦在我身上的视线变得更加灼热和复杂。惊疑、忌惮、重新评估……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张总监和王胜那边,更是死寂一片,我甚至不用回头,都能想象出他们此刻惨白的脸色和如坐针毡的窘迫。
主持人显然也感受到了气氛的变化,语气变得更加郑重,宣布招标会正式开始。按照抽签顺序,腾龙科技排在第三位出场,而我的默然资本,则被安排在倒数第二位,一个颇具分量的位置。
前两家公司的演示中规中矩,方案扎实,但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突破。评审席上的专家们反应平淡,偶尔低头记录,并未表现出太多兴趣。赵国栋始终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而苏文山则偶尔与赵国栋低声交谈两句,神态轻松,仿佛只是来观看一场寻常的演出。
终于,轮到腾龙科技了。
张总监深吸一口气,强行镇定地走上台,开始了冗长而充满套路的公司介绍和团队优势吹嘘。他的目光不时瞟向贵宾席,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讨好和紧张。当他介绍到项目负责人王胜时,刻意加重了语气,试图凸显这位“年轻有为”的副总监。
王胜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努力想做出从容的样子,但走上台的步伐还是透着一丝僵硬。他打开演示文稿,当“曙光计划——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标题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我的瞳孔微微收缩。
那是我的孩子。即便被改头换面,核心的框架和逻辑,依旧流淌着我留下的印记。
王胜开始讲解。起初,他还算流畅地复述着方案的基本理念和架构,这些都是我当初反复打磨过的内容,经得起推敲。但渐渐地,当他试图阐述几个关键的创新点和核心技术实现时,语言开始变得含糊、磕绊。他显然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精妙,只能照本宣科,甚至出现了几处明显的逻辑错误。
台下开始出现细微的骚动。评审席上,几位技术专家的眉头皱了起来,相互交换着眼神。赵国栋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频率似乎比刚才快了一些。
王胜的额头开始冒汗。他试图跳过几个复杂的节点,直接展示效果图和数据预测,但越是急于求成,破绽就越多。在一次试图演示系统模拟运行流程时,演示程序竟然卡顿了一下,弹出了一个不该出现的错误提示!
“呃……这个,这个是测试版本,有个小bug,我们正在修复……”王胜慌忙地试图解释,声音都有些变调。
台下传来几声压抑不住的轻笑。张总监在台下使劲使眼色,脸色已经黑得像锅底。
贵宾席上,苏文山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嘴角似乎勾起了一抹极淡的、意味深长的弧度。赵国栋则完全收敛了笑容,目光锐利地盯着台上狼狈不堪的王胜,眼神中透出明显的不满。
我知道,时机到了。这不是星瞳动的手脚,仅仅是王胜团队自己能力不足,无法驾驭这份他们窃取来的方案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他们的失败,从他们试图占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
王胜在一片尴尬的气氛中仓促结束了演示,甚至不敢看评审席的反应,几乎是逃也似的跑下了台。张总监连忙上台补救,说了些场面话,但已然无力回天。
会场内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前有平庸,现有闹剧,这让所有人对后续的演示者既抱有怀疑,又隐隐生出一丝期待。
接下来的几家公司表现有所回升,但大多是在腾龙科技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补补,未能跳出原有的框架,难以打动见多识广的评审们。
“下面,有请默然资本的代表,林默先生,进行方案演示。”
主持人的声音响起,全场目光再次聚焦到我身上。
我平静地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并无需整理的衣领,稳步走向演讲台。与王胜的僵硬不同,我的每一步都沉稳有力。韩影无声地跟在我身后,将一个轻薄的专用笔记本电脑连接到了投影仪上。
站上讲台,灯光打在我身上。我环视会场,目光扫过神色各异的竞争对手,扫过脸色灰败的张总监和王胜,最后,与贵宾席上苏文山鼓励的眼神交汇,并迎上赵国栋那充满审视和探究的目光。
我没有急于打开PPT,而是微微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用清晰而平静的声音开口,第一句话,就让整个会场为之一静:
“诸位评委,赵总,在展示默然资本的方案之前,我想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过于关注如何让现有的供应链‘更快’、‘更省’,而忽略了它是否可以变得更‘智能’,甚至……拥有‘预见’风险的能力?”
这个问题,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心湖,瞬间激起了涟漪。这完全跳出了之前所有方案讨论的范畴,指向了一个更前沿、也更本质的方向。
赵国栋原本靠在椅背上的身体,微微前倾了一些。
我不再卖关子,按下了翻页笔。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极其简洁、却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标题——
“先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风险免疫供应链网络
没有冗长的公司介绍,没有团队吹嘘,直接切入核心。
我开始阐述“先知”系统的理念。我从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日益复杂和不可预测的风险入手,指出传统优化方案的局限性,然后层层递进,引出“先知”系统的核心——一个能够通过实时数据流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演化,并提前预测、预警甚至自主规避潜在断链风险的智能生态网络。
我讲解核心技术架构,展示算法模型如何模拟神经网络,实现对海量异构数据的瞬间处理和模式识别。我演示了系统模拟界面,如何动态呈现全球供应链节点的状态,如何用颜色和预警等级标识风险,如何给出最优的应对策略建议。每一个细节,都远超“曙光计划”的范畴,展现出的是一种代差级的领先。
我的语速平稳,逻辑清晰,每一个论点都有扎实的数据和模型支撑。我不是在背诵稿子,而是在分享一个我倾注了心血、并坚信其价值的创造。这种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和专业,感染了会场里的每一个人。
评审席上的专家们,从一开始的严肃审视,逐渐变成了专注倾听,不时有人露出恍然大悟或惊叹的表情,低头飞速记录。
当我说到系统如何通过预设的智能合约,在预测到港口拥堵风险时,自动启动备用路线方案并完成资源调配,将传统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决策过程缩短到分钟级时,我注意到赵国栋的眼中,猛地爆发出了一缕精光!
他是个真正的企业家,他太清楚这种“预见”和“自动免疫”能力,在瞬息万变的全球贸易中,意味着何等巨大的价值和竞争优势!
台下,张总监和王胜已经完全呆滞了。王胜张着嘴,脸色惨白,眼神里充满了绝望和难以置信。他终于明白,我拿出的,根本不是什么修改版,而是一个全新的、他连理解都困难的怪物!他们窃取的“曙光”,在我的“先知”面前,如同萤火之于皓月!
我的演示进入了最后阶段,关于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就在这时,我放在演讲台上的手机屏幕,忽然极轻微地亮了一下,是“ϴ”应用的特殊提示。
我心中一动,但面上不动声色,继续流畅地讲解。趁着一个翻页的间隙,我快速瞥了一眼手机。
星瞳发来了一条简短的信息:
“表弟,精彩!(๑•̀ㅂ•́)و✧ 刚截获到一点有趣的小动作,关于腾龙那边的,演示完给你看。”
小动作?
我的眼神微微一凝,但随即恢复如常。无论他们有什么小动作,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都不过是跳梁小丑的徒劳挣扎。
我深吸一口气,做出了最后的总结陈词:
“……‘先知’系统的目标,不仅仅是优化,而是重构。重构一个更具韧性、更智能、更能适应未来不确定性的供应链生态。我们相信,这才是盛邦集团,乃至整个行业,面向未来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能力。”
演示结束。
我轻轻放下翻页笔,目光平静地看向评审席,尤其是赵国栋。
会场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
随即,不知道是谁带头,掌声开始响起,从一开始的零星,迅速变得热烈、持久!这掌声,不仅仅是为了方案的精彩,更是对一种颠覆性创新思维的认可和致敬!
贵宾席上,苏文山脸上露出了毫不掩饰的欣慰和自豪的笑容,对着我微微颔首。而赵国栋,则第一次主动拿起了桌上的评分表,神情严肃而专注地开始书写,他的眼神,再也没有离开过我。
我知道,猎杀,已经完成。
但星瞳所说的“小动作”,却像一丝若有若无的阴云,悄然飘来。
这胜利的果实,似乎还夹杂着一点意外的“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