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声波?超声波?电磁干扰?” 丁程鑫对刘耀文的推测感到惊讶,“琴房里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不一定是在琴房里,”严浩翔分析道,“可能是隔壁,楼上楼下,甚至墙体内部。如果是某种设备故障泄露,或者……人为放置的装置。”
“人为放置?”张真源皱眉,“在琴房里放这种东西干嘛?恶作剧?还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联系那个学生,我们需要更精确的信息。”马嘉祺对刘耀文说,“问他是否能回忆起‘幽灵音符’出现时,除了指示灯闪烁,还有没有其他异常现象?比如手机信号是否减弱?附近是否有其他电器工作异常?甚至……他自己的身体有没有不适感?次声波和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可能对人体产生影响。”
刘耀文立刻再次匿名联系“弦上的猫”。
等待回复的间隙,宋亚轩一直闭目凝神,试图更清晰地捕捉那种来自远方的异常“波动”。
“那种感觉……很尖锐……但又很低沉……很矛盾……”他努力描述着,“像是一种……被压抑的……脉冲……带着一点……金属的冰冷感……”
他的描述虽然抽象,但进一步佐证了某种机械或电子设备异常的可能性。
很快,“弦上的猫”回复了,语气带着感激和一丝被点醒的激动:
“谢谢你们提醒!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有一次‘幽灵音符’出现时,我放在琴上的手机确实突然卡顿了一下,屏幕还花屏了几秒,但很快又恢复了,我当时没在意!”
“身体不适……好像没有明显的头晕恶心,但每次听到那个声音后,会觉得特别疲惫,心慌,注意力很难集中,我以为是自己熬夜太累的缘故。”
“其他电器……琴房里除了那台电钢琴和我的手机,就只有顶灯和空调了。空调是老式的,声音很大,但和那个‘音符’出现好像没关系。”
手机异常!疲惫心慌!这些都与高强度电磁干扰或特定频率声波的潜在影响症状吻合!
“基本可以确定了。”刘耀文总结道,“307琴房或其紧邻区域,存在一个间歇性工作的、能产生特定频率声波或电磁波的装置。其工作可能被某种条件触发(比如特定频率的和弦声),或者本身就有定时或远程激活机制。”
“目的是什么?”贺峻霖追问,“如果是故障,早就该被发现了。如果是人为,放这么一个东西在琴房里,图什么?总不会是为了干扰学生练琴吧?”
“窃听?”丁程鑫猜测,“或者……偷录?”
“偷录用麦克风就行了,何必用这种奇怪又容易被发现的装置?”张真源反驳。
马嘉祺沉思片刻,做出了决定:“光靠网络沟通不够,我们需要实地勘察。耀文,能想办法查到‘弦上的猫’的真实身份和联系方式吗?我们需要和他直接沟通,并在他的配合下,进入307琴房进行调查。”
“我试试从学校内部通讯录或者选课系统入手,需要点时间绕过权限。”刘耀文接下了这个技术活。
几个小时后,通过一系列高明的数据检索和交叉验证,刘耀文成功锁定了“弦上的猫”的真实身份:星城音乐学院作曲系大三学生,名叫林风,并获取了他的加密联系方式。
马嘉祺亲自用加密电话联系了林风。起初林风非常警惕,但在马嘉祺准确说出他的困扰细节、并表明是来自一个“专业调查团队”(并未透露时代少年团身份)后,他逐渐相信并激动起来。他正被这件事困扰得无法专心学业,迫切希望得到帮助。
双方约定,第二天深夜,趁琴房使用低峰期,由林风以“加班练习”为由预约307琴房,时代少年团派人伪装成他的同学或技术人员进入调查。
这次行动不宜人多。马嘉祺决定由他、刘耀文(负责技术检测)和严浩翔(负责观察环境痕迹)前往。丁程鑫和张真源在外围策应并负责接送。贺峻霖和宋亚轩留守总部,负责信息支持和远程感应。
第二天晚上十一点,行动开始。
林风是个戴着黑框眼镜、略显清瘦的男生,眼神中带着紧张和期待。他按照计划进入了307琴房。几分钟后,马嘉祺、刘耀文、严浩翔穿着带有音乐学院logo的卫衣,背着看起来像乐器和书包的装备(实则装有便携式频谱分析仪、电磁场检测仪等设备),顺利通过了楼管的简单询问,进入了老教学楼。
琴房隔音很好,门一关,外界的声音就被隔绝了。林风正在练习一段复杂的现代派和弦序列,琴声有些刺耳和不和谐。
“就是现在!我感觉到了!那个声音要来了!”林风突然停下演奏,紧张地低声道。
刘耀文立刻打开频谱分析仪和电磁场检测仪,屏幕上的数据开始快速跳动。严浩翔则迅速检查琴房的墙壁、地板、天花板、通风口,寻找任何可疑的缝隙或装置。
十几秒后,林风猛地捂住耳朵,脸色发白:“来了!就是那个声音!”
几乎同时!
刘耀文的频谱分析仪屏幕上,一个极其尖锐、频率高得异常的信号峰值猛地跳了出来!持续时间很短,不到一秒,但强度很高!与此同时,电磁场检测仪也检测到了瞬间的强烈波动!
而那台老式电钢琴的电源指示灯,果然极其微弱地闪烁了一下!
“捕捉到了!”刘耀文压抑着兴奋,“是超声波!频率非常高,接近40kHz!脉冲式发射,持续时间极短!”
40kHz!这远远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20kHz)!林风能“听”到,很可能是因为特定条件下产生的骨传导,或者是他个体听觉敏感区的异常, combined with the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of the piano light flicker. (结合钢琴灯闪烁的心理暗示)。
“源点方向能确定吗?”马嘉祺低声问。
“信号太短太强,指向性模糊……但大致方向是……”刘耀文看着仪器上的方位指示,“……那边!共享墙壁的方向!”
共享墙壁?307琴房的一侧墙壁与隔壁的308琴房共享!
“308琴房今晚有人用吗?”马嘉祺立刻问林风。
林风摇头:“308是间大琴房,平时用得少,晚上基本都空着。”
“源头在308?”严浩翔眼神一凛,“过去看看!”
三人迅速退出307,来到308琴房门口。门锁着。刘耀文拿出工具(并非暴力撬锁,而是使用一种高精度解码器),几秒钟后,锁舌轻响,门开了。
308琴房果然空无一人。里面摆放着一架三角钢琴和一些其他乐器,看起来更高级一些。
刘耀文再次举起检测仪,在房间里缓慢移动。当仪器靠近共享墙壁(与307相邻的那面墙)的一个装饰性壁灯时,信号再次出现了微弱的反应!
壁灯是复古造型,金属灯罩,看起来并无异常。
严浩翔戴上手套,小心地检查壁灯。他发现灯罩与墙壁连接的部分,似乎有一圈极其细微的、不正常的缝隙。他尝试轻轻旋转灯罩——灯罩竟然被旋开了!里面是空的,根本没有连接电线!而在灯座深处,粘附着一个只有纽扣电池大小的、银灰色的金属物体,上面还有微小的指示灯此刻正微弱地闪烁着红光!
一个被伪装成壁灯的、隐藏的超声波发射器!
“找到了!”严浩翔低呼。
是谁?为什么要在琴房里安装这种东西?目的是什么?
就在他们发现装置的瞬间,刘耀文的便携电脑突然发出警报!
“不好!装置被触发了自毁程序!或者被远程启动了清除模式!”刘耀文看到检测仪上那个超声波信号突然变得极度紊乱然后彻底消失,而那个纽扣装置上的红光也熄灭了!
“快!取下它!也许还能找到线索!”马嘉祺下令。
严浩翔小心地用镊子将那个还有余温的装置取了出来。但就在装置离开墙壁的瞬间,它的外壳突然冒出一缕极细微的青烟,内部传来一声极轻微的“啪”声。
“内部电路烧毁了。”刘耀文检查后叹了口气,“无法修复,无法追踪。对方非常谨慎。”
唯一的物理证据,在他们眼前自毁了。
行动取得了突破性的发现,却也瞬间陷入了新的僵局。对方显然有着极高的反侦察意识。
这个隐藏在音乐学院琴房的超声波装置,究竟是谁布下的?目的何在?它与之前“第七旋律”的事件有关联吗?还是又一个全新的、独立的谜团?
(第四季第一章完)
新悬念推进:
超声波发射装置来自何处?谁安装的?
其目的是什么?(干扰?实验?还是某种更特殊的用途?)
装置的自毁说明背后势力的专业和谨慎,他们是否已经察觉被调查?
林风是偶然发现者,还是被刻意选中的目标?
时代少年团的调查是否会引来新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