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朕听闻,端妃能发现肃喜之事,与你前几日去探望她,说了些体己话有关?
来了!真正的试探!
——————
林舒寒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几分被说中心事的羞涩与不安。
她放下筷子,微微低头。
林舒寒皇上圣明,什么都瞒不过您。
林舒寒臣妾……臣妾那日确实是去探望端妃娘娘了。
她抬起眼,眼神清澈带着一丝后怕。
林舒寒臣妾入宫后,听闻端妃娘娘身子一直不好,心中挂念。
林舒寒那日去,也只是说些寻常问候。
林舒寒倒是端妃娘娘,或许是见臣妾年轻,怕臣妾不懂宫中险恶,便多提点了臣妾几句。
林舒寒说……说宫中人心复杂,要臣妾务必谨言慎行,尤其要当心身边之人。
林舒寒莫要像……像她当年一般,被人利用,吃了大亏。
她刻意模糊了焦点,将端妃的“提点”引向了泛泛的宫规教导,并重点突出了“被人利用”四字。
胤禛眼神微凝。
胤禛她说了当年何事?
林舒寒摇摇头,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懵懂。
林舒寒端妃娘娘未细说,只道是陈年旧事,不堪回首。
林舒寒臣妾也不敢多问。
林舒寒如今想来,端妃娘娘怕是因自身经历,对这等私相授受、背主忘恩之事深恶痛绝, 故而格外警觉,这才撞破了肃喜的勾当吧?
林舒寒说起来,也是肃喜自己行差踏错,合该被娘娘发现。
她三言两语,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还把端妃出手的动机归结于“深恶痛绝”和“格外警觉”,合情合理。
胤禛盯着她,似乎在判断她话语的真伪。
眼前的女子眼神纯净,带着对宫闱黑暗的一知半解和后怕,逻辑也说得通。
他心中的疑虑稍减,但帝王的猜忌并未完全消除。
胤禛你能与端妃和睦,是好事。
胤禛语气缓和了些。
胤禛她性子是冷了些,但经历世事,多看顾着她些也好。
林舒寒臣妾明白。
林舒寒乖巧应下,心中却知,他这话既是认可,也是一种隐晦的警告和安排。
他将端妃也视作了需要看顾监视的对象。
这时,林舒寒像是忽然想起什么,柔声道。
林舒寒皇上,今日皇后娘娘也派人来关怀了臣妾,教导臣妾要沉稳,莫因小事慌张,一切有皇上和娘娘做主。
林舒寒臣妾觉得,皇后娘娘真是慈心仁厚,处处为后宫姐妹着想。
她看似无意,实则刻意在皇帝面前强调了皇后的“慈心仁厚”和“主持大局”。
进一步巩固皇后贤德的形象,也将皇后的立场与自己绑得更紧。
胤禛闻言,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这顿饭接下来的时间,气氛看似融洽,却始终萦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审视。
膳后,胤禛并未留宿,以批阅奏折为由起身离开。
送走圣驾,林舒寒脸上的温顺笑容瞬间收敛,化为一片沉静。她走到窗边,看着漆黑的夜空。
宫女上前低声回禀。
宫女娘娘,景仁宫那边递回话了。
宫女皇后娘娘只说了一句‘谨记宫规,不忘本分’。
林舒寒唇角微勾。
皇后这话,看似什么都没说,实则已是表态——“宫规”是幌子,“本分”才是关键。
她的本分,此刻就是稳住皇帝,不露破绽。皇后在告诉她,她之前的应对,没有出错。
然而,就在皇帝御驾离开承乾宫不过一炷香的时间,苏培盛去而复返,带来的却不是赏赐,而是一个被捆绑得结结实实、嘴里塞着布团的小太监。
苏培盛面色凝重,对林舒寒道。
苏培盛舒嫔娘娘,皇上口谕,此奴才是翊坤宫负责洒扫的,名叫小德子。
苏培盛有人告发他曾见您宫里的宫女,前几日在御花园假山附近与肃喜鬼鬼祟祟说过话。
苏培盛皇上命奴才将人送来,请娘娘……自行审问清楚。
苏培盛明日给皇上一个交代。
那小太监吓得浑身发抖,呜呜地说不出话。
林舒寒看着地上瘫软的小太监,又看向面色肃然的苏培盛,心中凛然。
皇帝,终究还是不信她。
或者说,他需要更直接的证据来排除她的嫌疑。
这哪里是让她自行审问,分明是第二重,更直接的试探!若她审问手段过于酷烈,或是结果不合他意……
皇帝去而复返,送来一个指认承乾宫与肃喜有勾结的“人证”!
这突如其来的发难,将林舒寒逼入了绝境。她该如何在皇帝的眼皮底下审问这个小太监?如何才能既洗脱嫌疑,又不暴露自己?
这看似是审问,实则是皇帝对她心性和手段的终极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