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中学的教学楼三楼走廊尽头,有块全校最特别的黑板报——它永远不用老师安排,每月初总会被三个少年悄悄更新,粉笔灰里藏着只有他们懂的默契。
最常站在板凳上的是林砚。他穿干净的白T恤,袖口卷到肘弯,手里总攥着支白色粉笔,负责勾勒所有线条。无论是飘逸的标题艺术字,还是角落精致的小插画,经他手后都透着股利落劲儿。他画得专注,连肩膀被人轻轻戳了戳都没察觉,直到耳边传来熟悉的声音:“左边的太阳画歪了,比上次你画的篮球框还歪。”
说话的是江野,他靠在黑板旁的墙上,手里转着支红色粉笔,校服外套搭在胳膊上,露出里面印着乐队logo的黑色短袖。他是校篮球队的前锋,手指粗粝,却总被林砚抓来填色——尤其是板报里最醒目的红色部分,比如国旗、火焰,或是标题旁的小装饰。江野嘴上抱怨“手都要酸了”,手里的粉笔却没停,还会偷偷在林砚画的插画旁,添个歪歪扭扭的小篮球。
蹲在地上收拾粉笔头的是苏念。他穿宽松的校服,怀里抱着个装满彩色粉笔的铁盒,像个移动的“颜料库”。林砚要白色勾线,他立马从盒底翻出来递过去;江野填色时把红色粉笔掰断了,他转身就找出支新的。他话不多,却记得林砚画细节时喜欢站在板凳左边,江野填色时总爱用左手撑着黑板,所以每次都会提前把板凳摆好,在江野手边放块干净的抹布。
三人的“黑板报约定”始于高一开学。当时班级黑板报没人愿意负责,林砚抱着画板犹豫时,江野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帮你填色,总比让班长画那些老掉牙的牵牛花强。”苏念则默默抱来一整盒粉笔,放在两人面前:“我可以帮忙收拾,还能帮你们借板凳。”
从那以后,每月初的傍晚,走廊尽头总会亮起一盏灯。林砚站在板凳上画线条,江野在旁边递粉笔、吐槽他的“强迫症”,苏念蹲在地上,把用完的粉笔头按颜色分类放好。有时画到天黑,三人就借着走廊的路灯收拾东西,江野会把外套披在林砚肩上,苏念则会从书包里掏出三块巧克力,分给两人:“补充点能量,下次画得更快。”
这个月的黑板报主题是“青春”。林砚画了三个并肩的少年,站在阳光下,手里拿着不同颜色的粉笔;江野用红色给少年们的衣服填了色,还在旁边画了个大大的太阳;苏念则在黑板报的角落,用白色粉笔写了一行小字:“我们的故事,”
春晖中学三楼走廊尽头的黑板报,是时光藏不住的秘密。每月初的傍晚,三抹少年身影总会准时赴约,粉笔在黑板上簌簌作响,晕开独属于他们的青春印记。
林砚的白粉笔是勾勒时光的笔。白T恤的袖口卷得整齐,他站在板凳上,眼神专注得像在雕琢珍宝。标题的艺术字飘逸舒展,角落的小插画精致灵动,连黑板边缘的装饰线都笔直得不像话。江野那句“太阳画歪了”的吐槽刚落,他便微微侧头,指尖转了转粉笔,三两下就修正了弧度,嘴角还带着藏不住的笑意。
江野的红粉笔是点燃热烈的火。校服外套随意搭在臂弯,乐队logo的黑短袖透着张扬,篮球前锋的粗粝手指握着红粉笔,填色时力道十足。抱怨着“手酸”的同时,却把国旗的鲜红涂得均匀饱满,火焰的纹路画得鲜活跳跃,还趁林砚不注意,在插画旁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篮球,像是在偷偷盖章留名。
苏念的彩色粉笔盒是温暖的后盾。宽松校服里藏着细心,他抱着铁盒蹲在地上,像守护宝藏的使者。林砚要勾线的白粉笔、江野掰断的红粉笔,他总能第一时间递到手边。提前摆好的板凳、随手可及的抹布、分类收好的粉笔头,还有天黑时掏出的三块巧克力,都藏着他不善言辞的温柔。
高一那年的约定,始于一句随性的搭话和一份默默的支持。从此,每月初的灯光下,勾勒、填色、守护的身影从未缺席。吐槽声、粉笔声、巧克力的甜香,交织成最动听的青春旋律。
这个月的“青春”主题板报上,三个并肩的少年沐浴在阳光下,红粉笔的热烈、白粉笔的纯粹,还有各色粉笔的绚烂,晕染出最鲜活的模样。角落那行“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藏在淡淡的粉笔灰里,既是对过往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少年们的情谊,会像这黑板报一样,在时光里不断更新,永远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