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今天咱们不聊那些在史书里横刀立马的汉子,聊一个被夹在历史缝隙里的女人。她的名字,史书上都没记全,我们只能叫她——孙夫人。
你肯定听说过“刘备招亲”、“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戏文里,她是娇蛮任性、差点把刘备逼跳江的母老虎;在民间传说里,她是爱上英雄、最终殉情江底的刚烈女子。但今天,咱们得把这些戏服一件件扒下来,看看底下那个有血有肉、在父兄霸业和夫妻情分之间,被撕扯得遍体鳞伤的活生生的人。
她这一生,像一件精美的瓷器,被当作最贵重的礼物送了出去,又在政治的惊涛骇浪中被摔得粉碎。没人问过她愿不愿意。
先说她的出身。她是“小霸王”孙策和吴夫人的女儿,是孙权一母同胞的亲妹妹。生在孙家,是她最大的幸运,也是她一生悲剧的根源。
她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哥哥孙策,那是席卷江东、杀伐决断的“小霸王”;另一个哥哥孙权,是年纪轻轻就执掌权柄的枭雄。她耳濡目染的,是刀光剑影,是权谋算计。史书上说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身边的婢女都“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
你想想那画面:一个妙龄女子,周围站着一百多个持刀的侍女。这不是摆排场,这是一种姿态,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戒备和强悍。她不是养在深闺的娇弱千金,她是江东猛虎巢穴里,一只同样带着爪牙的幼虎。
然后,命运的齿轮转动了。建安十四年,赤壁之战的硝烟刚散。刘备借着“借”来的荆州,势力坐大,成了东榻之侧最猛的虎。哥哥孙权,和谋士周瑜,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用一场婚姻,把刘备这条“困龙”拴在江东。
于是,一封提亲信送到了刘备面前。刘备五十一岁,刚死了甘夫人;孙夫人呢?不到二十,青春正好。这哪是提亲,这是阳谋,是裹着糖衣的政治陷阱。
刘备敢去吗?他怕,怕这是鸿门宴。诸葛亮说,去吧,没事。刘备硬着头皮过了江。孙权搞了个盛大婚礼,做足了面子。可洞房花烛夜,刘备推门一看,“房中枪刀簇满,侍婢皆佩剑悬刀”,吓得他“魂不附体”,以为要杀他。
这出“下马威”,你说是不是孙夫人自己的主意?很可能是。她在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宣告自己的主权和桀骜:我不是任人摆布的木偶,我是带着刀剑嫁过来的。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猜忌、试探和剑拔弩张。
但人心是肉长的。刘备是枭雄,也是人精。他大概用了我们无法得知的耐心和手腕,竟然慢慢化解了这份敌意。《三国志》里引《云别传》说,诸葛亮后来都感叹:“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
能让刘备和诸葛亮都“惧”她生变,说明什么?说明她不是空有脾气的花瓶,她真有搅动风云的能量。也说明,她在一定程度上,是站在刘备这边的,至少,她成了刘备集团内部一个举足轻重的变量。
那几年,是她人生中或许唯一一段,短暂地脱离父兄掌控,试图经营自己小日子的时光。她或许也曾对那位年长她三十岁、饱经风霜的“丈夫”,产生过一丝真实的依靠或情愫。但这点微弱的光,在冷酷的政治面前,太容易被吹灭了。
破裂的时刻很快到来。刘备带兵入川,把她留在了荆州。为什么不留?是防备,也是不信任。他把她,这个最大的“人质”和变数,留给了关羽、诸葛亮看管。
然后,孙权出手了。他派船来,以“国太病重”为借口,要接妹妹回家。这是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走的时候,她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想把刘备唯一的儿子阿斗(刘禅)一起带走。
为什么?是报复刘备的薄情?是想把阿斗当作将来谈判的筹码?还是……作为一个女人,她只是想带走在那个家里,唯一可能与她有情感联结的孩子?我们永远不知道了。
结果是,赵云和张飞“勒兵截江”,硬生生把阿斗夺了回来。“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的计谋落空,而孙夫人,则彻底成了这场博弈中,被牺牲的棋子。她回到了江东,从此,史书上关于她的记载,戛然而止。
她回去后,过着怎样的生活?史书再无一个字。她那个以利益为重的哥哥孙权,会如何对待这个“失败”且“无用”的妹妹?她是否在深宫里,夜夜听着长江的水声,想着江对岸那个她名义上的丈夫,后来成了蜀汉皇帝的男人?
她活得很长,比刘备、孙权都长。她眼睁睁看着刘备称帝,又在白帝城托孤而死;看着自己的哥哥孙权登基,成了吴大帝;看着诸葛亮一次次北伐,最后星落五丈原;看着三国鼎立,又看着天下归晋……
她像一个历史的旁观者,被遗忘在角落,却目睹了所有与她相关的人事,如何一步步走向她早已预见的结局。这种清醒,是何等的残忍!
所以,孙夫人是谁?
她不是戏文里的丑角,也不是传说里的情种。她是一个被时代绑架的女人,一件被用作政治联盟信物的祭品。她身上有孙家的刚烈和聪慧,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她试图反抗,用刀剑武装自己的闺房,却最终被更强大的力量,推回了原点。
她的一生,是父权与皇权下,女性命运的极端缩影。她没有赢得爱情,也没有保住婚姻,甚至没有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全名。她所有的挣扎,所有的刚猛,最终都消散在历史的烟尘里,只留下“孙夫人”这三个字,和一个被嘲笑了千年的“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
读孙夫人,你会忘了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只会感到一种深切的悲凉。在那段英雄辈出的岁月里,有多少这样的女子,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身不由己,都被一笔带过,成了男人功业碑上,一行模糊的注脚。
这,就是孙夫人。一朵开在政治荆棘里的花,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已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