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趣谈三国正史人物
本书标签: 历史  三国 

肃侯贾诩

趣谈三国正史人物

哥们儿,今天咱们不聊那些站在光里的英雄,聊一个总爱站在阴影里的人——贾诩,贾文和。

如果说三国是盘棋,那贾诩就是那个从不碰棋子的棋手。他永远站在三步之外,冷眼看着棋盘上的厮杀。你很少看到他亲自下场,但每一次天下大势的转折,背后几乎都有他轻飘飘的一句话。他像一阵风,你看不见他,却能看见他吹动的旗幡。

这人邪性。他献的计,往往最毒,也最有效。他侍奉过的主公,像走马灯一样换,可最后他居然能在曹魏善终,活到七十七岁,官至太尉。他好像把乱世活成了一门精准的算术题,每一步都算得清清楚楚。

但你看久了会发现,这个看似最冷血、最精于算计的人,心底却藏着一道他自己都不敢触碰的伤疤。

贾诩是凉州人,这点很重要。凉州那地方,胡汉杂处,民风彪野,生存是第一要义。他早年被举孝廉,当了个小官,在回老家的路上,和几十个人一起被氐人叛军给劫了。眼看就要没命。

这时候,年轻的贾诩展现了他第一次“神操作”。他面不改色地对氐人说:“我是段公(太尉段颎)的外孙,你们别杀我,我家一定会出重金来赎。”段颎当年镇守边关,威震羌胡,氐人也怕。其实贾诩跟段家屁关系没有,但他赌赢了。氐人不但没杀他,还跟他盟誓,把他送走了。而同行的其他人,全死了。

你看,他撒谎撒得镇定自若,精准地抓住了对方心理的弱点。这种在绝境中瞬间找到最优解的能力,是他一生的底色。活下来,是第一位的。

后来他跟着董卓的女婿牛辅混。董卓被杀,王允掌权,要清算凉州集团。李傕、郭汜这些董卓旧部吓坏了,想各自跑路回老家。如果真这样,历史就改写了,三国可能就没那么精彩了。

这时,贾诩站出来,说了改变历史的一句话:“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这话太厉害了。意思是:你们现在扔下部队跑,一个派出所所长就能把你们抓了。不如带着兵马,杀回长安,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成,再跑也不迟!

就这一句话,点燃了李傕、郭汜的野心。他们杀回长安,宰了王允,赶跑了吕布,把汉献帝捏在手里,开启了关中大地最黑暗的一页。天下大乱,从此不可收拾。

贾诩这一计,堪称“乱世加速器”。他为什么出这计?史书上说他“惧为国患”,是怕自己受牵连。但更深层看,他也是在乱世中为自己所在的凉州集团谋一条生路。只是这条路,是用尸山血海铺成的。

在李傕、郭汜手下,贾诩得到了高官厚禄,但他很快发现,这俩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他做了两件事,显出他的高明。第一,他暗中保护被挟持的汉献帝和大臣,给自己留了后路。第二,他利用自己的威望,调和矛盾,等局势稍稳,立刻功成身退,投奔了同乡段煨。

段煨对他表面客气,内心猜忌。贾诩感觉不自在,又想走。这次,他看中了屯兵华阴的张绣。身边人不解,说段煨待你够好了,为啥走?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表面上对我好,心里已忌惮我。我走了他反而高兴,而且指望我替他结援张绣,必定会厚待我的家人。张绣身边没谋主,也愿意得到我。”

你看,他把人心算到了骨子里。后来果然,他家人得到段煨厚待,张绣对他言听计从。

在张绣那里,贾诩达到了他谋士生涯的巅峰。他帮张绣两次击败曹操。尤其是第一次,曹操轻敌,结果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都战死,曹操自己也差点交代在那。这一仗,让曹操记住了贾诩的名字。

官渡之战前,袁绍派人来拉拢张绣。张绣觉得袁绍强,本想答应。贾诩却当着使者的面,把袁绍的来使骂了回去。然后对张绣分析了三点必投曹操的理由:

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有政治优势。

第二,我们兵少,投靠强大的袁绍,不受重视;投靠相对较弱的曹操,他必然看重。

第三,曹操有霸王之志,一定会放下私怨,向天下人展示他的胸怀。

这眼光,毒辣!尤其是第三条,把曹操的格局和心理都算透了。果然,张绣投降后,曹操拉着贾诩的手说:“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从此,贾诩成了曹操的核心谋士之一。

但进入曹魏集团后,贾诩变了。他变得异常低调,“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在曹操立储的问题上,他更是小心翼翼。曹操私下问他该立曹丕还是曹植,他只淡淡说了一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就这一句,点到为止。袁绍、刘表都是因为废长立幼,导致内部混乱,最终败亡。贾诩不站队,只陈述历史教训,让曹操自己悟。这份在权力漩涡中的自保智慧,堪称登峰造极。

他为什么这么低调?因为他太清楚了。他一个“毒士”出身,换过好几任主公,在曹魏集团根基本就不深。加上他计策太毒,得罪人太多,唯有隐藏锋芒,才能活得长久。

所以,贾诩是谁?

他是顶级的机会主义者,是算无遗策的生存大师。他用他的智慧,一次次在乱世中找到了最优的生存路径。他好像赢了,赢得了长寿和高位。

但你真的细读他,会感到一种彻骨的悲凉。他像一个最高明的外科医生,能冷静地剖开乱世的病灶,却永远无法治愈它,甚至很多时候,他的手术刀下去,会让伤口更加溃烂。他点燃了李傕、郭汜之乱,他间接导致了典韦、曹昂之死……他一生都在用智谋破解危局,却也一生都被自己的智谋所反噬,背负着沉重的道德枷锁。

他的“算无遗策”,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无奈?因为他除了算计,在那个崩坏的时代,找不到任何可以依靠的东西——道义、忠诚、理想,全都靠不住。他能相信的,只有自己那颗冰冷而精准的头脑。

读贾诩,你读不到热血,读不到忠诚,你读到的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在黑暗的世道里,如何用理性将自己包裹成一块寒冰,小心翼翼地活下去的样本。他让我们思考:当智慧剥离了道德,它带来的,究竟是解脱,还是另一种更深的禁锢?

这,就是贾文和。一个在黑暗中凝视深渊,最终也被深渊吞噬了一部分灵魂的,孤独的智者。

上一章 壮侯张郃 趣谈三国正史人物最新章节 下一章 御史中丞徐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