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趣谈三国正史人物
本书标签: 历史  三国 

中乡侯廖化

趣谈三国正史人物

哥们儿,今天咱们不聊那些光芒万丈的主角,聊一个在历史缝隙里活到白头的老人——廖化,廖元俭。

你肯定听过那句著名的歇后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话带着多少戏谑,说蜀汉没人了,连廖化这种老家伙都要顶上去。但今天,咱们得把这句标签撕了。我要告诉你,廖化这个人,才是三国这部大戏里,最真实、最坚韧的那个。

他像一棵长在悬崖边的老松,见过黄巾军的烽火,陪关羽走过荆州岁月,跟诸葛亮北伐到五丈原,最后眼睁睁看着邓艾打进成都。从少年到白头,他一个人,几乎活成了一部蜀汉兴衰史。

廖化出场特别早。他本是襄阳人,最早在黄巾起义时就落草为寇了!后来投靠刘备,在关羽手下当主簿。你别看主簿是个文职,这说明廖化不是大老粗,是识文断字的。

命运的转折点在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廖化被迫归顺东吴。但你猜他怎么着?这位爷们儿玩了出"诈死"的大戏,然后带着老母亲,昼夜西行,千里迢迢去找刘备。这在当时,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千里走单骑"。

《三国志》就一句话:"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归。" 但你想,这得多大勇气?东吴的地盘上,装死,带老太太,一路逃回蜀汉。这忠义,这胆识,比演义里那些虚构情节真实多了。

刘备称帝后,廖化当了太守。诸葛亮北伐时,他已经不年轻了,但每次都在。街亭之战,他跟着;木门道射张郃,他在;五丈原秋风,他还在。他就像蜀汉军队里的一块磐石,不显眼,但永远在那里。

但真正让廖化崭露头角的,是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时代,他居然以高龄之身,打出了"官至车骑将军"的成绩!车骑将军什么概念?仅次于大将军的最高武职。这说明什么?说明廖化不是混资历的,是真有本事。

最让人唏嘘的,是姜维北伐时期。这时候的廖化多大岁数?快八十了!但每次出征,他都得去。不是他想去,是蜀汉真没人了。你看他劝姜维的话:"兵不战,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将何以存!"

这话说得多明白:"打不过非要打,穷兵黩武,这是自取灭亡啊!" 一个八旬老将,看得比谁都清楚。但他劝不住姜维,还得拖着老骨头,一次次上战场。

你说他图什么?功名利禄?到这个岁数早看淡了。他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先帝托付的江山,放不下丞相未竟的梦想。

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刘禅决定投降时,廖化在哪?史书没细说,但可以想象,这个经历了蜀汉全部历史的老人,该是何等心情。

他跟着刘禅迁往洛阳,中途病逝。没能看到故国复兴,也没能看到天下统一,带着无尽的遗憾走了。

但你想过没有?廖化这一生,从黄巾起义到蜀汉灭亡,整整活了七八十年,几乎经历了三国从乱到治的全过程。这本身,就是个奇迹。

所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得反过来理解。不是蜀汉没人才,是廖化太能熬,太靠谱。你在职场里一定见过这种人:不是最聪明的,但绝对是最负责的;不是业绩最突出的,但关键时候永远靠得住。

廖化就像我们身边那些勤勤恳恳的老员工,公司辉煌时他在,公司低谷时他还在。他不会哗众取宠,但交给他的事,永远给你办得妥妥帖帖。这样的人,可能一辈子当不了CEO,但绝对是公司的脊梁。

读廖化,你读不到关羽的勇猛,诸葛亮的智慧,曹操的霸气。但你读得到一样更珍贵的东西——坚守。在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还有人点着灯,守着重担。

这,就是廖元俭。一个用一生诠释"忠诚"二字的普通人。

上一章 陈仓侯马岱 趣谈三国正史人物最新章节 下一章 冷门人物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