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絮止君归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言情小说  女频     

第十六章 曷维其亡

絮止君归

北境的捷报传到京城时,已是深冬。雪下了整整三日,将侯府的朱门、石狮子都裹进一片素白里,连空气都冷得像要结冰。

封之絮披着一件厚厚的狐裘,站在小园里。兰草早已枯了,光秃秃的根茎埋在雪下,倒像是睡着了。她手里捏着那封捷报,纸页被风刮得微微作响,上面的字她看了无数遍,却依旧觉得不真切——蛮族覆灭,北境永固,朝廷追赠周宜君为“镇国大将军”,画像入凌烟阁。

这些荣光,他生前盼了那么久,如今终于得了,却再也看不见了。

“夫人,天太冷了,回屋吧。”挽月撑着伞走过来,声音里满是担忧。自周宜君死后,封之絮便像失了魂,白日里对着兰草发呆,夜里就抱着那些未寄出的信坐到天明,身子一日比一日弱。

封之絮摇摇头,目光望着北方,那里是北境的方向。雪粒子打在脸上,疼得她微微蹙眉,却也让她清醒了些。她想起他最后在法场上望过来的眼神,那样平静,又那样不舍,仿佛早已知晓今日的结局。

他是不是早就料到,自己的死能换得北境的安宁?是不是早就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唯独没算到她会这样放不下?

《诗经》里说“曷维其亡”,问的是这份思念何时才能消逝。可她摸了摸心口的位置,那里空荡荡的,却又沉甸甸的,全是他的影子。她知道,这份念想,大概是要跟着她一起“亡”了。

开春后,母亲又来劝她:“之絮,随我回公主府吧。侯府这地方,太伤怀了。”

封之絮依旧摇头,只是这一次,她笑了笑,眼底有了些微的暖意:“娘,我想在这里再待些日子。”

她开始打理侯府的产业,学着看账本,学着和掌柜们打交道。起初很生疏,常常出错,被人糊弄,她也不恼,只是慢慢学,一点点琢磨。周宜君生前总说她太纯善,容易被欺负,如今她倒要学着强硬些,替他守好这个家。

她还让人把周宜君的兵书搬到西跨院,每日都读。那些晦涩的兵法,她从前看一眼就头疼,如今却能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啃。有时看到他在书页边缘写的批注,字迹苍劲,带着他独有的锐气,她会对着那些字看好久,仿佛能看到他灯下读书的模样。

外祖父来看她,见她不再整日枯坐,眼里有了些生气,终是松了口气:“你能这样,宜君在天有灵,也会安心的。”

封之絮捧着兵书,轻声道:“他总说,守家与守国一样,都要用心。我想替他守好这个家。”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春去秋来,小园里的兰草枯了又荣,荣了又枯。封之絮的鬓边,也悄悄染上了霜白。她很少再哭了,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时,会拿出那支金步摇,摩挲着上面的宝石,想起北境的星空,想起他说过的话。

那年冬天,她生了一场重病,缠绵病榻,请来的大夫都摇头叹息,说怕是熬不过去了。母亲守在床边,哭得老泪纵横:“之絮,你撑住啊,娘不能没有你……”

封之絮拉着母亲的手,气息微弱,却笑得很安详:“娘,别哭。我要去见他了。”

她让挽月把那些未寄出的信、那支金步摇,还有她亲手绣的那只雄鹰荷包,都放在她枕边。她闭上眼睛,仿佛又看到了那年赏花宴,他穿着石青色锦袍,笑着朝她伸出手,说:“郡主小心。”

又仿佛看到了北境的草原,他从身后环住她,声音低沉缱绻:“之絮,有你在,真好。”

意识渐渐模糊时,她好像听到了风里传来他的声音,轻轻唤她:“之絮,我来接你了。”

她笑了,像个得到糖的孩子,缓缓松开了手。

封之絮去世后,与周宜君合葬在皇陵之侧。墓碑上没有刻太多字,只写着“镇国大将军周宜君与夫人封氏之墓”。

多年后,有北境的老兵回京,路过侯府,见小园里的兰草开得正好,恍惚间竟像是看到一对璧人并肩站在廊下,男子英挺,女子温婉,言笑晏晏,一如当年。

风拂过兰草,沙沙作响,像是谁在低声念着《诗经》里的句子: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或许,真正的思念从不会“亡”。它会化作园里的兰草,化作天上的星辰,化作岁月里的风,永远守着那些温柔的过往,直到地久天长。

上一章 第十五章 曷维其已 絮止君归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七章 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