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的闹钟在七点准时响起。
她按掉闹钟,没有赖床,利落地起身。经过几天的适应,她的身体已经初步接受了这份新作息。简单洗漱,换上熨烫平整的职业装,她对着镜子练习了一个标准微笑。
今天的目标,依旧是在顾衍之那铺天盖地的内心弹幕中,稳健地完成所有工作。
她提前十五分钟到达办公室。泡好自己的绿茶后,她开始例行检查顾衍之的日程。
今天上午看起来相对平和:处理文件,听取两个部门的简短汇报。但下午两点,有一个与“锐科科技”的初步接洽会,这是顾衍之近期比较关注的一个潜在技术合作伙伴。
苏晓打开内部系统,调出锐科科技的基本资料和过往与顾氏接触的纪要,快速浏览起来。知己知彼,总不会错。
八点五十分,顾衍之到达办公室。他今天穿了一件深灰色衬衫,衬得肤色更白,气场更冷。他经过苏晓工位时,脚步未停,只留下一个淡漠的侧影和一句“咖啡”。
苏晓好的,顾总。
苏晓起身,走向茶水间。
顾衍之【希望今天咖啡因浓度够。】
他的心声飘过,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苏晓动作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心里盘算着,看来老板昨晚又熬夜了。她决定在双份浓缩的基础上,再多加一点点量。
端着咖啡进去时,顾衍之已经坐在办公桌后,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苏晓将咖啡放在他手边习惯的位置,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上午的文件处理时间,办公室内外都很安静。苏晓抓紧时间,将她早上看过的锐科资料整理成一份简洁的背景提要,重点标出了对方的技术优势,市场评价以及之前接触时提出的主要诉求。
十点半,第一个部门总监进来汇报。苏晓陪同记录。
顾衍之听得专注,偶尔提问,言辞依旧犀利,但内心活动相对平缓,多是针对业务本身的思考。
顾衍之【这个方案可行,但细节需要打磨。】
顾衍之【数据支撑不够充分,让他们补充。】
苏晓记录着要点,同时在心里默默点头。这种工作状态下的心声,让她感觉压力小了很多。
汇报结束,总监离开。顾衍之拿起苏晓刚才送进去的锐科背景提要,翻看了几眼,没说话。
顾衍之【准备得挺充分。】
苏晓刚回到座位,内线电话就响了。
顾衍之苏秘书,下午锐科的会议,你也参加。记录重点,特别是他们技术演示的部分。
顾衍之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听不出情绪。
苏晓明白。
苏晓应下。这在她预料之中。
顾衍之【看看她的临场抓取和归纳能力。】
心声再次补充了真实意图。
苏晓放下电话,深吸一口气。
又是考核。
她重新打开锐科的资料,尤其关注其核心技术参数的描述和行业内的对比分析,确保自己下午听到专业术语时不会完全陌生。
下午两点,锐科科技的代表准时到达。会议由顾衍之主持,苏晓坐在他侧后方,打开笔记本和录音笔。
锐科的技术总监进行了详细的演示,语速很快,涉及不少专业名词。
苏晓集中全部精神,耳朵捕捉着每一个关键词,手下飞快记录着核心逻辑和关键数据。
遇到不太明白的术语,她先原样记下,准备会后查证。
顾衍之在整个过程中发言不多,但每次提问都直指核心。苏晓注意到,当锐科方面回答有些含糊其辞时,顾衍之表面不动声色,内心会立刻响起警铃。
顾衍之【这里没说实话。技术成熟度肯定有水分。】
顾衍之【成本结构避重就轻,实际投入可能远超预算。】
苏晓将这些心声与现场对话对应起来,在笔记本上做了只有自己能看懂的符号标记,提醒自己这些是需要后续重点关注和核实的地方。
会议持续了一个小时。送走锐科的人,顾衍之回到办公室,对跟进来的苏晓说。
顾衍之会议纪要,明天早上我要看到。重点突出技术可行性,潜在风险点和他们的真实诉求。
苏晓好的,顾总。
回到工位,苏晓没有立刻开始整理。而是先花了一点时间,快速查阅了会议上记录下的那几个陌生术语,确保自己理解了基本概念。
然后,她结合顾衍之那些“内心提示”,开始构建纪要框架。
她没有简单地罗列会议内容,而是按照“技术优势展示”、“我方质询与对方回应”、“存疑点与待核实信息”、“潜在合作价值初步评估”几个板块来组织材料。在“存疑点”部分,她特意引用了顾衍之现场提出的几个尖锐问题,以及对方未能给出圆满答复的地方。
做完这些,下班时间已经过了半小时。她将纪要保存好,关掉电脑。
办公室内间,顾衍之似乎还没有离开的意思。
苏晓拎包起身,安静地离开了办公楼。
第二天早上,苏晓提前将整理好的锐科会议纪要发到了顾衍之的邮箱。
九点过十分,内线电话响起。
顾衍之苏秘书,进来一下。
苏晓整理了一下衣角,推门走进总裁办公室。
顾衍之坐在桌后,电脑屏幕上正显示着她发送的那份纪要。他抬眸看了她一眼,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一下。
顾衍之纪要我看过了。结构清晰,重点抓得不错。存疑部分标注得很明确。
苏晓谢谢顾总。
顾衍之【确实好用。】
顾衍之的心声响起,带着一丝满意的意味。
顾衍之【反应快,理解力强,还能举一反三。观察期可以缩短了。】
苏晓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轻轻松了口气。看来,这一关算是过了。
顾衍之今天下午信达集团的林董会临时来访,你协调一下接待事宜。
苏晓是,我马上安排。
苏晓应道,转身退出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