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画室难得清静,只有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响。郑恺刚把新到的素描纸拆开,就看见杨颖抱着一个沉甸甸的纸箱走进来,额角还沾着点薄汗。
“这是什么?”他放下裁纸刀迎上去。
“我妈整理阁楼时翻出来的,”杨颖把箱子放在画架旁,笑着掀开盖子,“都是我小时候的画具,你看这个画板,是不是很眼熟?”
箱子里躺着一块边角磨损的木质画板,背面用红漆歪歪扭扭写着“颖”字,正是上次在郑恺家看家庭画展时,她提过的那一块。旁边还散落着几支短得握不住的铅笔,笔杆上布满牙印——“小时候总咬着笔杆发呆,我妈说再咬就把画笔没收。”
郑恺拿起一支铅笔,笔芯已经断了,却能想象出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趴在桌上,一边咬着笔杆,一边盯着空白画纸皱眉的样子。他忽然笑了:“难怪你现在画画这么专注,原来从小就练出来了。”
杨颖从箱子底下翻出一本速写本,封面是褪色的小熊图案。她翻开第一页,是幅稚嫩的向日葵,花瓣歪歪扭扭,花心却用橘色涂得格外认真:“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绘画比赛的作品,得了鼓励奖,奖品是一盒十二色蜡笔。”
郑恺凑过去看,发现每一页都标注着日期,从小学到初中,画里的线条渐渐流畅,内容也从花草变成了校园的角落——操场边的紫藤架、教室后墙的黑板报、雨天积水里的倒影。翻到最后一页,是幅未完成的素描:美术馆的回廊,光影落在地板上,和他们上次画的“时光”主题惊人地相似。
“这是……”他愣住了。
“初三暑假画的,”杨颖的指尖轻轻划过纸面,“当时在美术馆看画展,觉得那束光特别好看,没画完就被妈妈叫走了。”她忽然抬头,眼里闪着光,“你说,这算不算我们早就有过‘画同一幅画’的缘分?”
阳光透过高窗斜斜照进来,正好落在那页素描上,把未完成的光影补得满满当当。郑恺看着她被阳光染成金色的发梢,突然拿起一支铅笔,在那幅未完成的素描旁,添了两个小小的影子——一个踮脚够着什么,一个递着纸条,和他们画在艺术节作品里的模样,一模一样。
“现在完成了。”他轻声说。
杨颖的呼吸顿了顿,低头看着画纸上依偎的影子,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塞进他手里。是颗用彩纸折的星星,拆开后,里面写着一行小字:“谢谢你,让我的画有了结局。”
画室里静悄悄的,只有铅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郑恺把星星重新折好,放进自己的画具箱侧袋,和那枚“画里有光”的书签放在一起。他看着杨颖低头整理旧画具的样子,忽然觉得,那些散落的铅笔、褪色的画板、未完成的素描,都像是时光埋下的伏笔,一点点指引着他们,在这个洒满阳光的画室里,把彼此的故事,慢慢画成圆满。
窗外的风停了,一片梧桐叶悠悠落在窗台上,像给这个周末的画室,盖上了一枚温暖的邮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