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是底蕴深厚的家族,规矩多,脸面重。江寂白作为年轻一代的掌舵人,从小便是家族的骄傲。他冷静、睿智、行事有度,从未让长辈们失望。直到那个雨夜,他带回了一个十岁的、来历不明的女孩。
起初,长辈们是赞许的。认为这是江寂白的善举,为江家积福。他们接纳了江兮然,给她最好的物质条件,看着她从怯懦的小丫头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他们对她的疼爱,起初是真诚的。
但渐渐的,一些细微的变化,引起了家族中几位明眼长辈(尤其是那位姑婆)的警觉。
寂白看那丫头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那不是一个长辈看晚辈的眼神,那里面掺杂了太多复杂的东西:宠溺、纵容、占有欲,甚至是一种压抑的、男人对女人的欣赏。他拒绝所有门当户对的联姻,理由牵强。他的生活重心,几乎完全围绕着江兮然旋转。他的朋友圈,他的世界,似乎只有她一个人。
“寂白对兮然,是不是太过投入了?”姑婆曾私下找江寂白谈过,语气委婉却意有所指。
江寂白当时面色平静,回答得滴水不漏:“她是我带回来的,我有责任照顾她到成年。姑婆多虑了。”
可越是掩饰,越是欲盖弥彰。尤其是江兮然十八岁成人礼后,江寂白变本加厉地清除她身边任何可能的异性靠近,他自己也以更强硬的手段回绝一切相亲。家族内部的担忧日益加深。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过度投入”,这苗头,危险且不容于世俗伦常!
他们开始紧急商议对策。最终决定:必须将两人分开。以“让她独立”为名,送江兮然去遥远的南方读大学,是第一步。切断日常的亲密相处,或许能让寂白冷静下来,认清自己的身份和责任。
然而,他们低估了江寂白的执着。他依然频繁“出差”,甚至过年都跑去陪那丫头。家族施加的催婚压力,如同石沉大海。他名下的资产,开始出现不明的大额变动(后来他们才知道,是转移到了江兮然名下)。更让长辈们心惊的是,江寂白似乎在动用一些非常隐秘的手段,在处理一些与江兮然相关的、他们无法探查具体内容的事情。
一种失控的预感,在家族核心层蔓延。他们预感到,江寂白正在谋划着什么,而那件事,很可能将彻底颠覆江家的声誉和秩序。
车祸的发生,是所有人未曾预料的悲剧。但江寂白的死,在极致的悲痛之余,某种程度上,也以一种最惨烈的方式,阻止了那件可能会让江家蒙羞的“丑闻”发生。
所以,在江寂白的葬礼后,长辈们必须快刀斩乱麻。他们无法面对江兮然,看到她就想起寂白的死,想起那段不容于世的感情,想起他们江家最优秀的继承人,是如何因她而走向毁灭。断绝关系,是保全家族颜面,也是切断所有可能后续风波的最冷酷、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只是,在无数个深夜,那位最为严厉的姑婆,也会独自摩挲着江寂白幼时的照片老泪纵横。她或许是最早洞察秘密的人,也是推动分离最坚决的人。她不禁想,如果当年,寂白没有在那个雨夜停下车,没有递出那把伞,一切是否会不同?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那个雨夜,那把伞,那句“跟我回家”,早已为所有人的命运,写下了无法更改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