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分为4个阶段:
西周 东周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不讲,只讲西周与东周
周朝的时间段为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享国约79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是中国第三个朝代。
1.文字:金文等。

仅供参考
2.服装:冕服、弁服等。

仅供参考
3.都城:
西周:镐(hao)京
古代镐京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南部沣河东岸
东周:洛邑(yi)
古代的洛邑是现在的河南省洛阳市
4.发型

仅供参考
普遍采用发髻形式,将头发束于头顶并盘成发髻,搭配冠帽佩戴。这种发型既符合礼仪规范,又便于日常活动。
女性多采用编发或垂发造型,常见将头发编成辫子垂于脑后,或直接披散长发,搭配发饰如簪、钗等。
5.文物:利簋(gui)等。

仅供参考
6.武器:青铜戟等。

仅供参考
7.书籍:《周易》(又叫《易经》)。
8.农具:青铜农具
9.周朝农作物:稷(ji)等

仅供参考
10.科技或科学:观测日食等。
11.疆域图(仅供参考)

12.政策:分封制等。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周王朝实行的政治制度,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宗室、功臣等建立诸侯国,以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结构,诸侯需承担纳贡、军事等义务,该制度始于商朝、盛于西周,东周后渐衰,最终被郡县制取代。
13.文化:礼乐制度,宗法制等。
14.事件:
①成康之治
②平王东迁
③春秋争霸
④战国兼并
⑤烽火戏诸侯
⑥三家分晋
15.战争:
①武王伐纣
②三监之乱
③周公东征
④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
16.人物
1.姬昌(周朝奠基者)
(约1152年-前1056年)
故事:断讼称王等。

仅供参考
2.姬旦(周公)
生卒不详
故事:辅佐武王等。

仅供参考
3.姬宜臼(jiu)
(?-公元前720年)
故事:平王东迁等。

仅供参考
17.帝王表
西周

东周

仅供参考
18.在位时间
西周

东周

19.年号
周朝时期并未采用年号制度,因此没有正式的年号。
20.谥号
西周帝王谥号如下:
周武王(姬发):谥号“武”,西周开国君主,前1046年灭商建周,定都镐京(今西安)。
周成王(姬诵):谥号“成”,在位22年,与周康王共创“成康之治”。
周康王(姬钊):谥号“康”,前1020年继位,延续成王“敬天保民”理念,巩固周室统治。
周昭王(姬瑕):谥号“昭”,在位期间多次南征荆楚,晚年巡游南方时溺亡。 23
周穆王(姬满):谥号“穆”,推行“礼乐制度”,开创“昭穆制度”。
周共王(姬繄扈):谥号“共”,延续穆王礼乐制度,加强宗法管理。
周懿王(姬囏):谥号“懿”,在位期间推行井田制,巩固分封体系。
周孝王(姬辟方):谥号“孝”,懿王之弟,继位时兄终弟及。
周夷王(姬燮):谥号“夷”,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势力。
周厉王(姬胡):谥号“厉”,因推行“专利”引发国人暴动,被驱逐。
周宣王(姬静):谥号“宣”,在位期间整顿朝政,短暂复兴周室。
周幽王(姬宫涅):谥号“幽”,因“烽火戏诸侯”失信于诸侯,最终被杀。
东周帝王谥号如下:
周平王
谥号平,名姬宜臼,西周周幽王之子,东周第一位君主,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启东周时代。
周桓王
谥号桓,名姬林,周平王之孙,在位期间压制郑庄公权力引发繻葛之战,公元前697年病逝。
周庄王
谥号庄,名姬佗,周桓王之子,公元前697年至前682年在位,平定王子克之乱后去世。
周釐王
谥号釐(同“厘”),名姬胡齐,周庄王长子,在位期间尊齐桓公为霸主,公元前677年去世。
周惠王
谥号惠,名姬阆,周釐王子,在位期间发生王子颓之乱,被郑厉公平定后病逝。
周襄王
谥号襄,名姬郑,周惠王子,在位33年(前652—前619年),晋文公护其复位后结束王子带之乱。
不全,仅供参考
21.庙号
西周
周武王姬发
庙号“武王”,西周开国君主,在位3年(前1046-前1043年)。
周成王姬诵
庙号“成王”,在位22年(前1043-前1021年)。
周康王姬钊
庙号“康王”,在位26年(前1020-前996年),与成王共同开创“成康之治”。
后续帝王
周昭王姬瑕(前995-前977年在位)
庙号“昭王”,多次南征荆楚,第三次征途中溺亡。
周穆王姬满(前976-前922年在位)
庙号“穆王”,在位55年,西巡至东欧、中亚。
周共王姬繄扈(前921-前904年在位)
庙号“共王”,在位17年。
周懿王姬囏(前903-前899年在位)
庙号“懿王”,在位4年。
周孝王姬辟方(前898-前886年在位)
庙号“孝王”,在位12年。
周夷王姬燮(前885-前878年在位)
庙号“夷王”,在位7年。
周厉王姬胡(前877-前841年在位)
庙号“厉王”,在位36年,引发“国人暴动”。
周宣王姬静(前876-前826年在位)
庙号“宣王”,在位50年,短暂复兴西周。
东周
东周(公元前701年—公元前476年)共有19代25位君主,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帝王列表
周平王(姬宜臼)
在位时间:前771年—前720年
庙号:平王
谥号:宜臼
备注:东周开国君主,因“周郑交质”事件导致权威衰落。
周桓王(姬林)
在位时间:前720年—前697年
庙号:桓王
谥号:林
备注:因干涉晋国内政被郑国击败,周室权威进一步削弱。
周庄王(姬佗)
在位时间:前697年—前682年
庙号:庄王
谥号:佗
备注:平定“王子克之乱”,短暂恢复周室威信。
周釐王(姬胡齐)
在位时间:前682年—前677年
庙号:釐王
谥号:胡齐
备注:承认齐桓公霸主地位,推动周室与诸侯国关系缓和。
周惠王(姬阆)
在位时间:前677年—前652年
庙号:惠王
谥号:阆
备注:因贪图享乐引发“王子颓之乱”,导致周室衰微。
周襄王(姬郑)
在位时间:前651年—前619年
庙号:襄王
谥号:郑
备注:东周中期重要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周顷王(姬壬臣)
在位时间:前618年—前614年
庙号:顷王
谥号:壬臣
备注:在位期间短暂,未留下显著政绩。
周匡王(姬班)
在位时间:前612年—前607年
庙号:匡王
谥号:班
备注:东周第八代君主,在位六年。
周定王(姬瑜)
在位时间:前606年—前586年
庙号:定王
谥号:瑜
备注:东周第九代君主,在位期间稳定局势。
周简王(姬夷)
在位时间:前586年—前572年
庙号:简王
谥号:夷
备注:东周第十代君主,在位14年。
周灵王(姬泄心)
在位时间:前572年—前545年
庙号:灵王
谥号:泄心
备注:推行“田制改革”,引发争议。
周景王(姬贵)
在位时间:前545年—前520年
庙号:景王
谥号:贵
备注:东周第十二代君主,在位25年。
周悼王(姬猛)
在位时间:前520年—前520年
庙号:悼王
谥号:猛
备注:在位仅半年,早逝。
周敬王(姬匄)
在位时间:前520年—前477年
庙号:敬王
谥号:匄
备注:东周第十四代君主,在位43年。
周元王(姬仁)
在位时间:前476年—前469年
庙号:元王
谥号:仁
备注:东周第十五代君主,在位8年。
1.事件简单介绍
成康之治
周武王灭商后不久去世,其子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平定商遗民叛乱(如三监之乱),并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奠定了西周的政治基础。
成王亲政后延续周公政策,至其子康王时期,周朝统治趋于稳定。
2.战争简单介绍
周公东征
周公亲征:周公旦以成王名义率军东征,历时三年,先后击败管叔、武庚联军。管叔被杀,武庚北逃被诛,蔡叔被流放。
平定东方:周公继续挥师东进,征服山东、淮河流域的奄国、薄姑等五十余国,将周朝势力扩展至东海之滨。
二次分封:为巩固统治,周公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东都,并分封周王室子弟及功臣至东方,如封鲁国(周公之子伯禽)、齐国(姜子牙)等,形成“封邦建国”的格局。
3.人物简单介绍
姬昌
姬昌是商朝末期周族的首领,即周文王,他是周朝奠基者,被后世尊为圣王。以下是关于他的关键信息:
核心简介
- 姓名: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季历之子,周武王之父。
- 称号:商纣王封其为“西伯”,故称“西伯昌”;死后被追尊为“周文王”。
- 成就:壮大周族势力,奠定灭商基础;推演《周易》,以德治国,影响后世儒家文化。
主要事迹
1. 壮大周族在位时推行仁政,吸引众多诸侯归附,使周族成为商朝西方最强大的方国。
2. 遭纣王囚禁因威望过高被商纣王猜忌,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传说他在狱中将伏羲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成《周易》雏形。
3. 韬光养晦获释后表面臣服商朝,暗中积蓄力量,吞并黎、邗等诸侯,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格局。
4. 奠定周朝基业其子周武王姬发在其基础上伐纣成功,建立周朝。
历史影响
- 政治:以“敬天保民”思想治国,被孔子誉为“三代之英”。
- 文化:《周易》成为儒家五经之首,影响中国哲学数千年。
- 后世评价:儒家尊其为“内圣外王”的典范,《诗经》中多篇歌颂其德行。
相关典故
- 文王拉车:传说姜子牙要求姬昌亲自为他拉车,象征礼贤下士,后周朝国运据此传说推算为808年。
- 画地为牢:因其治下民风淳朴,犯人自觉认罪,仅画圈为牢以示惩戒。
姬昌以仁德和政治智慧被后世铭记,既是卓越的政治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