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分为2个时期:西汉与东汉
非要加上一个就是,“东汉末年分三国”
对,是三国(魏蜀吴),这章不讲三国
汉朝存在时间段为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共持续422年,分为西汉(前202年—8年)和东汉(25年—220年)两个时期,中间夹杂新朝(8年—23年) 。
汉朝一共存在了421年,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
汉朝共有29位帝王,包括西汉15位、东汉14位,涵盖正式皇帝及割据时期的君主。
汉朝距今约2227年前
1.文字:隶书等。

仅供参考
2.服装:襜褕(chan yu)等。

仅供参考
3.都城:
西汉:长安
东汉:洛阳
4.文化:“无为而治”的立国思想,“龙凤文化”的精神象征等。
5.文物:《史记》等。

6.政策:推恩令等。


仅供参考
7.发型
汉朝发型以堕马髻、椎髻、垂髻为核心,贵族流行高髻与华丽发饰,平民多用简约椎髻,体现社会等级与文化审美。

8.疆域图

仅供参考
9.武器:汉代环首刀等

仅供参考
10.书籍:《汉书》等。

11.农具:铁犁等。

仅供参考
12.农作物:菽(shu)等。

仅供参考
13.科技或科学:“太初历”等。
14.事件:
①文景之治
②汉武帝刘彻时期的改革
③昭宣中兴
④新朝建立
⑤光武中兴
⑥明章之治
⑦永元之隆
15.战争:
①楚汉之争
②诸吕之乱
③七国之乱
④绿(lu)林赤眉起义
16.人物
1.刘邦,(公元前256/前247年一前195年6月1日),故事:率众反秦等。

仅供参考
2.刘彻(汉武帝),(前156一前87年),故事:征伐四方等。

仅供参考
3.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一57年3月29日),故事:完成起兵等。

仅供参考
17.在位时间



仅供参考
18.年号
汉朝年号体系始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涵盖西汉(前206年—公元25年)、新朝(公元9年—23年)和东汉(25年—220年)三个时期,包括蜀汉(221年—263年)但不严格属于汉朝。
西汉年号(前140年—公元8年)
汉武帝: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汉昭帝:始元、元凤、元平。
汉宣帝: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汉元帝: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汉成帝: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汉哀帝:建平、太初元将、元寿。
汉平帝:元始。
孺子刘婴:居摄、初始。
新朝年号(公元9年—23年)
王莽:始建国、天凤、地皇。
东汉年号(25年—220年)
光武帝:建武、建武中元。
汉明帝:永平。
汉章帝:建初、元和、章和。
汉和帝:永元、元兴。
汉献帝: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19.谥号
西汉皇帝谥号(前202年—8年)
汉高祖刘邦:谥号高皇帝(开国皇帝,谥“高”表功德盛大)。
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皇帝(“惠”表柔质慈民)。
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皇帝(“文”表道德博闻)。
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皇帝(“景”表由义而济)。
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皇帝(“武”表克定祸乱)。
汉昭帝刘弗陵:谥号孝昭皇帝(“昭”表明德有功)。
汉宣帝刘询:谥号孝宣皇帝(“宣”表圣善周闻)。
汉元帝刘奭:谥号孝元皇帝(“元”表能思辩众)。
汉成帝刘骜:谥号孝成皇帝(“成”表安民立政)。
汉哀帝刘欣:谥号孝哀皇帝(“哀”表早孤短折)。
汉平帝刘衎:谥号孝平皇帝(“平”表治而无眚)。
东汉皇帝谥号(25年—220年)
光武帝刘秀:谥号光武皇帝(“光”表功格上下,“武”表克定祸乱)。
汉明帝刘庄:谥号孝明皇帝(“明”表照临四方)。
汉章帝刘炟:谥号孝章皇帝(“章”表温克令仪)。
汉和帝刘肇:谥号孝和皇帝(“和”表不刚不柔)。
汉安帝刘祜:谥号孝安皇帝(“安”表好和不争)。
汉顺帝刘保:谥号孝顺皇帝(“顺”表慈和遍服)。
汉桓帝刘志:谥号孝桓皇帝(“桓”表辟土服远)。
汉灵帝刘宏:谥号孝灵皇帝(“灵”表不勤成名)。
汉献帝刘协:谥号孝献皇帝(“献”表博闻多能)。
20.庙号

21.帝王顺序表


仅供参考
1.事件简单介绍
文景之治

2.人物简单介绍
刘秀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东汉开国皇帝(25年-57年在位),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他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新莽末年乘势起兵,平定割据势力,重建汉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开创“光武中兴”治世。
3.战争简单介绍
七国之乱
汉朝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是西汉初期一场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同姓诸侯王对抗中央政权的叛乱。以下是其简要介绍:
背景
1. 分封制隐患:汉初刘邦为巩固统治,分封刘姓诸侯王。诸侯国势力逐渐壮大,威胁中央集权。
2. 晁错削藩建议: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提出《削藩策》,主张削减诸侯王封地,引发诸侯不满。
起因
- 吴王刘濞因太子与景帝下棋争执被杀而积怨,借削藩之机,联合楚、赵、胶西、济南、淄川、胶东六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
过程
1. 叛军攻势:吴楚联军西进,攻打梁国(景帝之弟刘武的封地),威胁长安。
2. 中央应对:
- 景帝初杀晁错以求和解,但刘濞拒绝退兵。
- 周亚夫率军坚守荥阳,断叛军粮道,三个月内平定叛乱。
3. 结果:刘濞兵败被杀,七国被废,诸侯王势力遭重创。
影响
1. 中央集权加强:诸侯国权力被大幅削弱,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彻底解决藩国问题。
2. 巩固统一:奠定汉代政治格局,避免分裂局面。
关键点
- 性质: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冲突。
- 策略:周亚夫避实击虚、切断粮草的战术成为经典。
- 教训:直接导致汉代对诸侯政策的调整。
七国之乱是汉代巩固统一的关键事件,标志着诸侯国时代的衰落和中央集权的强化。
仅供参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