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讨论(303年—361年)
,字逸少,世称王右军。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东晋时期大臣、文学家、书法家。淮南太守王旷之子。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他是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代表人物之一,尤其以其行书和草书成就最高。以下是关于王羲之的详细介绍:
生平简介
- 出身门阀:出身琅琊王氏(今山东临沂),是东晋豪门士族之一,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世称“王右军”。
- 仕途与退隐:早年入仕,但因与权贵不合,后辞官隐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潜心书法艺术。
- 轶事典故:传说他痴迷练字,曾以墨汁蘸馒头食用;“临池学书”使池水尽黑;此外,“东床坦腹”的典故也与他相关(郗鉴选婿时,王羲之坦腹东床而不拘礼节,反被选中)。
书法成就
1. 风格特点
- 突破汉魏隶书传统,开创妍美流便的今体书法风格。
- 行书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笔法飘逸自然,章法浑然天成。
- 草书师法张芝,楷书学钟繇,并加以创新,形成含蓄遒劲、刚柔相济的独特书风。
2. 代表作品
- 《兰亭集序》:永和九年(353年)兰亭雅集所作,真迹已失传,现存为唐代冯承素等人的摹本。
- 《快雪时晴帖》:唐代摹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被乾隆皇帝列为“三希堂”珍宝之一。
- 《丧乱帖》《孔侍中帖》:早年传入日本,现为日本皇室收藏。
- 《十七帖》:草书代表作,收录其信札二十九通。
影响与传承
- 家族传承:其子王献之继承并发展书法艺术,父子合称“二王”,成为后世书法的典范。
- 历史地位:唐太宗李世民极度推崇王羲之,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作赞,并广搜其真迹。
- 后世影响:历代书法家如颜真卿、苏轼、赵孟頫等均受其影响,其风格成为科举“馆阁体”的源头之一。
趣闻与争议
- 《兰亭集序》真迹下落:传说真迹随葬唐太宗昭陵,亦有说法称可能在乾陵,成为千古之谜。
- 道教信仰:王羲之笃信五斗米道,曾书写《黄庭经》换鹅,留下“书成换白鹅”的雅谈。
若您对某一具体作品、艺术风格或历史细节感兴趣,我可以进一步展开说明!

《兰亭集序》,仅供参考。
本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