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捷报传入京城的第三日,花似锦率领大军班师回朝。朱雀大街上,百姓夹道相迎,欢呼声震天,锦旗飘扬,香花满地,一派喜庆景象。
花似锦身着鎏金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挺拔如松,历经沙场风霜的脸庞更添英武,只是眉宇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他目光扫过人群,最终落在了国公府仪仗前的那道素色身影上——谢润馨站在那里,浅笑盈盈,眼中似有星光闪烁,瞬间驱散了他一路的风尘。
大军行至宫门前,皇帝已率文武百官等候在那里。见花似锦到来,皇帝龙颜大悦,亲自上前扶起他
皇帝花卿辛苦!此番收复失地,击退匈奴,护我大靖河山,功不可没!”
花似锦臣不敢居功,此乃陛下圣明,将士用命之功。
花似锦躬身行礼,语气谦逊。
太极殿内,皇帝大设庆功宴,赏赐无数——黄金千两、锦缎百匹,更加封花似锦为“镇国大将军”,赐免死金牌,允许他佩剑上殿,荣耀至极。
席间,皇帝频频举杯,与花似锦谈及北境战事,言语间满是倚重。太子坐在一旁,笑容和煦,不断称赞花似锦的战功,眼神中却藏着几分急于拉拢的迫切。而幸存的宗室官员们,则面色复杂,既忌惮花似锦的权势,又不敢有丝毫表露。
花似锦始终从容应对,言辞得体,既不张扬,也不卑不亢,对于太子的示好,只以“尽心报国”回应,巧妙避开了所有试探。
宴罢,皇帝单独留下花似锦,在御书房密谈
皇帝花卿
皇帝坐在龙椅上,语气带着几分疲惫
皇帝礼亲王倒台,宗室势力大减,太子羽翼渐丰,你对此有何看法?
花似锦心中一凛,知道皇帝是在试探他的立场,躬身道
花似锦陛下,太子乃国之储君,辅佐太子稳固社稷,是臣的本分;而宗室亲王,皆为皇室血脉,当以家国为重,共护大靖安宁。臣以为,朝堂安稳,在于各方制衡,而非一方独大。
皇帝闻言,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皇帝你能有此见识,朕很欣慰。只是太子年轻,难免急躁,宗室又心存芥蒂,往后朝堂之事,还需你多费心。
花似锦臣遵旨
花似锦应声,心中却清楚,这份“费心”,实则是将他再次推入权力博弈的中心。
离开皇宫时,夜色已深。花似锦快马加鞭赶回国公府,刚踏入庭院,便看到谢润馨站在廊下等候,手中提着一盏灯笼,暖黄的光映得她眉眼温柔。
谢润馨回来了
谢润馨迎上前,自然地接过他脱下的铠甲,指尖触到他冰冷的甲胄,眼中满是疼惜
谢润馨一路劳顿,肯定累坏了吧?我让人备了你爱吃的小菜和温酒。
花似锦握住她的手,将她紧紧拥入怀中,鼻尖萦绕着她身上熟悉的清香,连日来的疲惫与紧绷瞬间消散
花似锦有你在,便不累了。
他低头,吻上她的额头,语气带着愧疚
花似锦抱歉,让你在京中独自面对那些风雨。
谢润馨我没事。
谢润馨靠在他怀中,轻声将礼亲王被擒、流言澄清的经过一一告知
谢润馨好在一切都过去了,你平安归来,便是最好的结果。
两人坐在屋内,烛火摇曳,把酒言欢。花似锦谈及北境战场的凶险、智擒内奸的惊险,谢润馨则诉说着京中的暗流涌动、搜集证据的不易,彼此分享着这段时间的经历,眼神中的默契愈发深厚。
谢润馨只是
谢润馨放下酒杯,眉头微蹙
谢润馨太子势力日渐膨胀,陛下又对你寄予厚望,往后我们怕是更难置身事外了。
花似锦握住她的手,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花似锦无论朝堂如何变化,我都会护你周全。等过段时日,我便再次向陛下请旨,外放戍边。远离京城,我们才能真正过上安稳日子。
谢润馨眼中闪过一丝希冀,轻轻点头
谢润馨我信你。
然而,他们都未曾想到,一场更大的风波,已在悄然酝酿。几日后,宫中传来消息,皇帝病重,卧病在床,太子趁机监国,开始大肆安插亲信,朝堂之上,人心惶惶。
花似锦站在国公府的庭院中,望着天边沉沉的夜色,心中暗叹:这京城的风雨,终究还是没能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