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辞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柔软的病床上。
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特有的清冷气味,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光洁的地板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这不是她熟悉的任何一个地方。
“检测到宿主意识已苏醒,精神链接稳定。你好,林清辞,我是你的辅助系统,编号零零壹。”
一个略带电子质感,却又奇异地透出几分雀跃的年轻男声在她脑海中响起。
林清辞没有惊慌,作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她对自己情绪的掌控力远超常人。她只是微微蹙眉,在脑中冷静地回应:“系统?我最后的记忆是……实验室的意外爆炸。”
“没错哒!你的身体在爆炸中受到了不可逆的损伤,但你的精神波动与我们的‘浮世心灯’计划完美契合。所以,我们绑定了你!”零零壹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在邀功,“我们的任务是前往不同的小世界,治愈那些因情感残缺而导致世界线不稳定的‘关键人物’。”
“情感疗愈……”林清辞捕捉到了这个核心词,这与她的专业不谋而合。
“是的!作为回报,每成功治愈一个目标,你的灵魂力量就会得到增强,最终甚至可以重塑身体哦!”零零壹顿了顿,语气变得正经了些,“那么,林清辞,你是否愿意接受这份‘契约’?”
眼前浮现出半透明的光幕,上面是简洁的条款。林清辞快速浏览了一遍,没有犹豫。
“我接受。”
与其在爆炸中彻底消亡,不如抓住这线生机。而且,去理解和治愈不同世界的“人”,这本身对她而言,就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太好啦!第一个世界坐标已锁定,身份信息载入中……准备进行时空传输……”
一阵轻微的晕眩感袭来,林清辞闭上了眼睛。
再睁开时,映入眼帘的是一间明亮整洁的教室。黑板上方挂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窗外传来少年们打篮球的喧闹声,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她正坐在靠窗的倒数第二排,身上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同桌的位置是空的。
“清辞,发什么呆呢?”前座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回过头,笑嘻嘻地说,“班主任让你去一趟办公室,好像是说转校生的事。对了,新同学好像要安排和你同桌哦,听说是个超级大学霸,就是性格有点……冷。”
林清辞迅速进入状态,对她笑了笑:“好,我这就去。”
起身走向办公室的路上,她快速梳理着零零壹传输给她的基本信息。
这是一个普通的现代校园世界。她现在的身份是高二(三)班的学生林清辞,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性格文静,成绩中上。
而她的任务目标,就是即将到来的转校生,也是这个世界的“关键人物”——江叙。
“江叙,十七岁,曾获全国物理、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双料金牌,因家庭变故休学一年,性格极度封闭,情感反应迟钝,被诊断为潜在的情感障碍。”零零壹在她脑中播报,“任务目标:引导江叙,建立基本的情感连接,治愈度达到60%。”
潜在的情感障碍……林清辞若有所思。
在班主任办公室,她见到了江叙。
少年穿着干净的白色校服衬衫,身姿挺拔地站在窗边,阳光为他清瘦的轮廓镀上了一层浅金。他确实很好看,鼻梁高挺,唇色很淡,但那双眼睛像是蒙着一层化不开的雾气,空洞地望着窗外,对班主任的介绍和周围的一切都毫无反应,像一尊精致却了无生气的琉璃娃娃。
“林清辞,江叙同学刚来,可能不太熟悉环境,你作为同桌,要多帮助他。”班主任和蔼地嘱咐。
“好的,老师。”林清辞应下,走到江叙面前,伸出手,露出一个温和得体的微笑,“你好,江叙同学,我是林清辞,以后请多指教。”
江叙缓缓转过头,视线落在她脸上,又滑向她伸出的手,没有任何表示,眼神里空无一物,既没有好奇,也没有排斥,仿佛眼前的一切都与空气无异。
办公室的气氛瞬间有些尴尬。
林清辞却神色不变,极其自然地收回手,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个寻常的礼节。她的“破妄之眼”悄然开启——这是她与生俱来,又在绑定系统后得到强化的天赋,能模糊地感知到他人的情绪色彩。
而在江叙身上,她只“看”到一片无边无际、死寂的灰白。
有意思。林清辞非但没有受挫,心底反而升起一丝探究的欲望。这比她接触过的任何一例情感淡漠症都要彻底。
回到教室,当江叙在她身边的空位坐下时,原本还有些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了几分。无数道或好奇、或探究、或带着些许畏惧的目光投了过来。
江叙对此毫无所觉,他只是拿出课本,坐姿标准得像用尺子量过,眼神依旧没有焦点。
林清辞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隔膜将他和整个世界分开了。
课间,有大胆的同学试图和他搭话,都铩羽而归。渐渐地,那些目光从好奇变成了疏远。
“你看他那个样子,好吓人。”
“听说他脑子有点问题……”
细碎的议论声隐约传来。
林清辞没有说话,她只是拿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下“观察记录”四个字,然后翻到第一页。
日期:9月1日
对象:江叙
初步观察: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情感层面呈空白状态。排斥肢体接触,社交动机为零。
干预设想:非言语沟通切入,寻找其可能存在的“兴趣点”。
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如同出笼的鸟儿般涌出教室。江叙也沉默地开始收拾书包,动作机械。
天空不知何时阴沉下来,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很多没带伞的学生堵在教学楼门口。
林清辞从书包里拿出常备的雨伞,眼角余光瞥见江叙径直走入了雨幕中,仿佛感觉不到雨水带来的冰凉触感。
她撑开伞,快走几步,来到他身边。
伞面倾斜,为他挡出了一小片无雨的天空。
江叙的脚步顿住了。他终于第一次,主动地、真正地将视线聚焦在她身上。那双灰蒙蒙的眼睛里,似乎有了一丝极微弱的波动,像是投入一颗小石子的古井,泛起了几乎看不见的涟漪。
他依旧没有说话。
林清辞也没有,只是举着伞,安静地走在他身侧。
雨丝敲打着伞面,发出细密的沙沙声。周围是奔跑躲雨的学生和嘈杂的喧闹,而在这一方小小的伞下,却仿佛是一个被隔绝开的、安静的世界。
走到校门口,雨刚好停了。林清辞收起伞,对他笑了笑,语气轻快自然:“明天见,江叙。”
说完,她不等他反应,便转身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江叙站在原地,看着少女离去的背影,校服裙摆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他抬起手,看了看自己干燥的肩线,那里似乎还残留着一点点来自他人温度的错觉。
他空洞的眼底,那抹灰白,似乎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极其轻微地搅动了一下。
林清辞走在回家的路上,脑中响起了零零壹兴奋的声音:“宿主宿主!刚刚监测到目标人物的情感波动了!虽然只有0.1%!你太厉害了!”
林清辞的嘴角微微勾起一个不易察觉的弧度。
她知道,那盏熄灭已久的心灯,她已经找到了灯芯。
而点亮它的漫长过程,才刚刚开始。这无声陪伴的第一步,如同在无波的深湖中投下了一颗小小的石子,涟漪,已然荡开。
雨水顺着伞骨滑落,在地面溅开细小的水花。
在这方小小的晴空下,只有脚步声和雨声。林清辞没有试图搭话,她只是恰到好处地保持着距离,既提供了庇护,又未逾越陌生人的界限。
她能感觉到身侧少年紧绷的肢体,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外界靠近的防御姿态。
“宿主,他的心率比平时快了3%。”零零壹在她脑中实时汇报着数据,“虽然面部表情没有变化,但生理指标有微弱反应!”
林清辞在心中轻轻“嗯”了一声。这印证了她的判断——江叙并非完全没有感知,只是他的感知被一层厚重的壁垒隔绝了,无法表达,也无法回应。而打破壁垒,需要的是持续、稳定、且不带侵略性的刺激。
走到校门口,雨势恰好渐歇,只剩下朦胧的雨丝。林清辞利落地收起伞,转头对江叙露出了一个恰到好处的、仅限于礼貌的笑容。
“明天见,江叙。”
说完,她不待他有任何反应——事实上,她也没期待他会有什么反应——便转身走向了与自己“家”方向相反的街道,她需要一点时间来熟悉这个城市。
江叙站在原地,水滴从他微湿的发梢滑落。他看着她离去的背影,蓝白校服消失在熙攘的人群中。然后,他低头,看向自己刚刚被她用伞庇护着的、干燥的肩头。
那里似乎残留着一种陌生的……温度错觉。
他抬起手,指尖在肩部的校服布料上极轻地碰触了一下,那双空洞的眸子里,那潭死水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微小的石子,漾开了一圈几乎无法察觉的涟漪。
灰白的世界,似乎有了一丝极淡的、难以言说的色彩痕迹。
---
第二天,林清辞到教室时,江叙已经端坐在位置上了,依旧是那副标准的、仿佛被设定好的姿态。
她如同对待任何一个普通同桌一样,对他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然后便拿出课本,安静地预习。
第一节课是数学。老师在讲台上讲解着复杂的函数题,大部分同学都听得聚精会神。林清辞注意到,江叙面前虽然也摊着课本,但他的眼神是涣散的,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着某种规律的、旁人无法理解的轨迹。
她没有打扰他。
直到下午的自习课,机会来了。坐在江叙前排的男生回过头,想向他请教一道物理竞赛题的思路。男生说了好几遍,江叙都毫无反应,视线落在虚空中的某一点,仿佛对方是透明的。
男生的脸色从期待变为尴尬,最后有些悻悻地转了回去,低声嘟囔了一句:“果然是对牛弹琴。”
周围的同学投来或同情或看热闹的目光。
就在这时,林清辞放下了手中的笔。她没有去看那个男生,而是侧过身,面向江叙,声音平和,清晰地重复了一遍那道物理题的核心问题。
“江叙,”她叫他的名字,语气自然得像是在讨论今天天气很好,“关于这道题中能量守恒定律在非弹性碰撞中的应用,你是怎么理解的?”
她的问题非常具体,直奔物理原理本身,跳过了所有无意义的社交寒暄。
奇迹般地,江叙一直涣散的瞳孔,微微凝聚了一下。
他依旧没有看林清辞,也没有看那道题,但他一直划动着轨迹的指尖停住了。
过了大约十几秒,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次也会石沉大海时,他伸出手,拿过了桌角一张空白的草稿纸,然后拿起笔。
没有一句交流,他开始在纸上书写。
漂亮的公式和演算过程如同有了生命,流畅地从他笔尖倾泻而出。他写得很专注,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消失了,世界里只剩下他和那道题目。
林清辞安静地看着,没有出声打扰。
几分钟后,他放下笔,将写满解答过程的草稿纸往她的方向推了推,然后便恢复了之前放空的状态,仿佛刚才那个瞬间投入的天才只是众人的幻觉。
前排的男生都看呆了。
林清辞拿起那张纸,仔细地看着上面的解答,思路清晰、方法巧妙,远远超出了高中生的水平。她将草稿纸递还给前排的男生,微笑着说:“你看,他听懂了。”
男生接过纸,看着上面堪称艺术品的解答,脸上满是震惊和佩服。
周围的同学也窃窃私语起来,看向江叙的目光里,少了几分之前的疏远和怪异,多了几分惊奇。
林清辞重新坐好,在脑中对零零壹说:“记录:目标对高度结构化、逻辑性强的问题有反应通道。社交障碍可能源于信息处理方式与常人不同,而非完全封闭。”
“明白!”零零壹的声音很兴奋,“情感波动记录,+0.5%!宿主,你找到钥匙了!”
林清辞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
钥匙或许找到了一枚,但要打开那扇紧闭的心门,还远远不够。她需要的,是找到那扇门本身。
放学时,天空再次飘起了小雨。
这一次,当林清辞撑开伞,走到江叙身边时,他虽然没有回应,但脚步却几不可察地放缓了半分,让她能更轻易地与他并肩。
伞下的空间依旧沉默,却似乎不再那么空旷得令人窒息。
林清辞知道,那颗名为“习惯”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而真正的治愈,往往始于最无声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