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长沙,暑气像一块迟迟不肯融化的太妃糖,黏腻地裹着整座城市。正午的阳光依旧带着灼人的温度,烤得柏油马路泛起一层虚浮的热浪,连街道两旁高大的梧桐树,叶子也打了蔫,无精打采地垂着。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热气,混杂着泥土和青草被暴晒后的味道,让人提不起精神,却又莫名地感到一种夏日将尽的慵懒与怅惘。
2002年的秋天,对于明德小学三年一班的孩子们来说,是崭新的开始。开学第一天的校门口挤满了人,穿着崭新校服的小学生们背着鼓鼓囊囊的新书包,在家长的簇拥下叽叽喳喳地涌进校门,像一群刚出笼的小鸟。教室里更是热闹非凡,桌椅被重新排列整齐,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墙角堆着一摞摞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课本。那股独特的、混杂着纸张和印刷颜料的味道,是每个新学期最鲜明的印记,既陌生又令人期待。
苏念卿抱着一摞刚领到的课本,像抱着一堆宝贝,小心翼翼地穿梭在喧闹的人群中,寻找着自己的座位。她穿着洗得有些发白的棉布裙子,梳着整齐的齐耳短发,额前的刘海被母亲用小发卡别在一边,露出光洁饱满的额头和一双亮晶晶的杏眼。小念卿性子有些慢热,却有着超出年龄的细心和条理。她走到靠窗第三排的空位旁,轻轻放下书本,先将每一本书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码好,然后一本本拿起来,仔细抚平封面上被折起的边角,再用手指将书脊处的褶皱捋顺,最后才满意地将它们一一放进桌肚里。
做完这一切,她才长长地舒了口气,抬起头,习惯性地观察着周围的新环境。目光扫过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小脸蛋,最后,不经意间落在了身旁那个安安静静的男生身上。
他就坐在她的右手边,隔着一条不算宽的过道。男生穿着和大家一样的蓝色校服,却显得格外干净清爽。他皮肤是那种天生的白净,不像其他男孩子那样被晒得黝黑。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睫毛,很长,像两把小小的扇子,垂下来的时候,在眼睑下方投下一小片浅浅的阴影。此刻,他正微微低着头,侧脸线条柔和,神情专注,手指在光滑的木质课桌上轻轻敲打着,似乎在演绎着一段只有他自己才懂的节奏。偶尔,他会不自觉地哼出几个不成调的音符,声音很轻,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澈,意外地悦耳。
午后的阳光恰好透过宽大的窗户,温柔地洒在他柔软的发梢上,给那几缕调皮翘起的发丝镀上了一层淡淡的浅金色光晕。整个画面安静得像一幅画,与周围的嘈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念卿的心里莫名地一动,像有一颗小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漾开一圈圈细微的涟漪。她是个活泼外向的女孩,骨子里有着天生的热情和亲和力。犹豫了不过两秒钟,她便主动侧过身,用胳膊轻轻碰了碰男生的胳膊肘,脸上扬起一个灿烂的笑容,声音带着小女孩特有的清亮,像山涧里叮咚作响的泉水:“你好,我叫苏念卿,你呢?”
男生闻声抬起头,长长的睫毛像蝶翼般颤动了一下,露出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他的眼神里带着一丝被打扰的茫然,随即化为腼腆的笑意。他看着眼前这个笑容明媚的女孩,嘴角不自觉地漾起两个浅浅的梨涡,像盛满了夏日清晨的露水,干净又甜。“我叫张艺兴。”他的声音比念卿的要低沉一些,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青涩,说话时还有些不好意思地微微低下头。
那是他们故事的开始。一个是像小太阳一样,走到哪里都能带来光和热的苏念卿;一个是安静内敛,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只沉浸在自己音乐小天地里的小小少年张艺兴。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伴随着新书本的油墨香和窗外聒噪的蝉鸣,悄然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