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青石板上的月光
本书标签: 现代 

老巷深处的药香

青石板上的月光

暮春的雨总带着股化不开的缠绵,淅淅沥沥下了小半日,把青石板路洗得油亮,倒映着巷口那棵老槐树新抽的嫩叶,绿得像是能滴出水来。沈砚之收伞时,竹骨碰撞着发出轻响,他抬手理了理被雨气打湿的袖口,鼻尖忽然钻进一缕淡淡的药香。

那香气不浓,带着点草木的清苦,混着雨后泥土翻涌上来的腥甜,竟奇异地酿出一种安宁的意味。沈砚之脚步顿了顿,顺着那缕香气望去,只见巷子深处拐进去的地方,隐约露出一角青灰的屋檐,檐下似乎还挂着什么,被风一吹轻轻晃着。

他本是路过这条老巷,要去前面的书局取预定的书,此刻却鬼使神差地转了方向,朝着那香气源头走去。巷子比外面窄了些,两侧是斑驳的砖墙,墙头上探出几枝不知名的野花,花瓣上还沾着雨珠,颤巍巍的像怕摔碎似的。

越往里走,药香越清晰,渐渐能分辨出其中的几味——有薄荷的凉,艾草的温,还有一味说不清的,带着点微甜的涩,像是某种果实晒干了的味道。走到拐角处,一家小小的药铺豁然出现在眼前。

铺面不大,只有一间屋的宽窄,门楣上挂着块黑底金字的牌匾,写着“知春堂”三个字。那字是行楷,笔锋温润,只是年深日久,金漆褪了些,边角也磨得有些圆钝,倒显出几分亲切来。门是老式的木门,此刻虚掩着,门环是黄铜的,被摩挲得发亮,门楣下还挂着个小小的铜铃,风一吹就叮铃叮铃响,声音清脆得像山涧的泉水。

铺子里亮着灯,是那种老式的煤油灯,灯罩擦得干干净净,暖黄的光透过窗纸漫出来,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投下一片模糊的光晕。沈砚之站在门口,隐约看见柜台后坐着个人,身形纤细,像是个姑娘,正低着头专注地做着什么。

他轻轻推了推门,铜铃立刻“叮铃”响了一声。屋里的人闻声抬起头,沈砚之这才看清,那是个穿月白长衫的姑娘,头发松松地挽了个髻,用一根素银的簪子固定着,几缕碎发垂在颊边,被灯光一照,绒绒的像镀了层金。

她的眼睛很亮,像浸在清水里的墨石,带着点刚从专注中抽离出来的懵懂,看向门口时,睫毛轻轻颤了颤,像是受惊的蝶翼。“请问,您要买药吗?”她的声音也像她的人一样,轻轻柔柔的,带着点刚睡醒似的微哑。

“嗯,”沈砚之走进屋,收起伞靠在门边,伞尖滴下的水珠在地上积了个小小的水洼,“请问,有薄荷吗?”

“有的。”姑娘点点头,目光落回柜台上,那里摆着一杆小巧的铜秤,旁边还放着几张裁好的牛皮纸。她伸手从身后的药柜里取出一个小抽屉,拉开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里面是晒得干干的薄荷叶,绿得发暗,却依旧能看出叶片的脉络。

她拿起一把小小的铜铲,小心翼翼地铲了些薄荷放进秤盘里,左手扶着秤杆,右手轻轻拨动着秤砣,眼睛微微眯着,专注得像是在做什么要紧的大事。阳光透过窗棂上糊着的毛边纸,在她脸上投下几道细碎的光影,她的指尖纤细,指甲修剪得干净圆润,在秤杆上轻轻滑动时,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什么易碎的珍宝。

“半两正好。”她把秤盘里的薄荷倒进牛皮纸里,动作熟练地折了几折,用细麻绳捆好,递到沈砚之面前。递过去时,她的指尖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手,两人都像被什么烫了似的,倏地缩回了手。

那触感很轻,像一片羽毛擦过,却带着点微凉的温度,沈砚之心里莫名一动,抬头看她时,正撞见她脸颊微微泛红,飞快地低下头去,耳尖却红得更明显了。“对、对不起。”她小声说着,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无妨。”沈砚之接过那包薄荷,指尖捏着粗糙的牛皮纸,能感觉到里面叶片的坚硬,还有那透过纸传来的清冽香气。他顿了顿,看着她低垂的眼睫,轻声道:“多少钱?”

“八、八文。”姑娘声音更低了些,眼睛盯着柜台的木纹,像是在数上面的纹路。

沈砚之从钱袋里摸出八文钱,轻轻放在柜台上。铜钱碰撞着发出清脆的响声,姑娘这才抬起头,飞快地把钱收了起来,指尖碰到铜钱时,像是被烫了一下,又缩了缩。

“我叫林清砚。”她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很清晰,像是鼓足了勇气似的,说完又飞快地低下头,耳根红得快要滴血。

沈砚之握着那包薄荷,看着她微颤的睫毛,心里那点莫名的悸动又翻涌上来,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比刚才柔和了些:“沈砚之。”

雨还在下,敲打着药铺的窗棂,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和着檐下铜铃偶尔的轻响,像是一首温柔的曲子。铺子里的药香更浓了些,混着窗外飘进来的草木气,在暖黄的灯光里慢慢漾开,缠缠绕绕,像是要把这小小的空间里的时光,都泡得软软的、香香的。

青石板上的月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