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推开门的瞬间,嘴角还挂着一抹浅浅的笑意,像是偷藏了一整个秋天的秘密。
他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指,那里似乎仍残留着某种柔软——为她拂去发丝时触碰到的细密温度。
“啧,这小子笑得跟捡了钱包似的。”室友李铭正埋头打游戏,耳机里传出噼里啪啦的枪声,他侧过脸瞄了一眼陈奕,“哟,瞧你这春风荡漾的样子,莫不是跟林女神有戏了?”
陈奕不接茬,只是把书包轻轻放在桌上,动作格外小心,像是怕惊醒什么沉睡的小兽。
那封未送出的信静静地躺在包底,不再是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倒像融化成了一颗甜丝丝的糖果,化开时带着点暖意的小麻。
他想起那天为她拨开头顶落叶的刹那,心里默默做了决定:文字太单薄,行动才更能靠近。
于是,他开始“凑巧”制造点“意外”。
食堂里,他总是精准地排到她常去的那个窗口后,假装漫不经心地问:“哎,你觉得今天的糖醋排骨是不是太甜了?”林晓点点头又摇摇头,说其实还行吧,就是酱汁稍微重了点。
他便顺着话头聊起来,语气轻快得像是风掠过湖面。教学楼前的小路,他也“正好”与她同行,聊起设计课上的作业,两个人边走边谈,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踩碎了一路金色的光斑。
甚至有一次,他鼓足勇气,在课间坐到她旁边的空位上,手心里捏出了汗,声音却装作若无其事:“这里没人吧?”林晓愣了一下,随即莞尔:“没有,请坐。”他的胸口翻涌起一阵波澜,仿佛这一句简单的回答足够让他铭记许久。
然而,林晓始终是那种大方而友善的人,她会认真听他说的话,然后给出自己的看法,有时候还会主动问一句:“你的想法呢?”
他们的交谈渐渐变得频繁且自然,可那层模糊的界限,却始终横亘在两人之间。她对他的微笑,同样也绽放在其他人面前;她与他的讨论,不过是热闹的学习小组中的一部分。
陈奕清楚地意识到,他们仍旧停留在“同学”的维度内,隔着一层极薄却难以捅破的窗户纸。
更让他感到怅然的是,那片梧桐叶再没被她提起过,仿佛真的沉入了深海,不见踪迹。
每每想到树荫下那次默契的静默、指尖不经意相触时传来的微颤,他心底总会泛起一丝怀疑:那些微妙的感觉,难道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臆想?
与此同时,林晓的生活也悄然发生了些变化。借书卡夹层里时不时出现一张陈奕画着简笔梧桐叶的便签,字迹干净利落,“这本书插图风格挺有意思,推荐给你。”
图书馆她常用的位置,某天早上赫然摆着一小枝带着露水的新鲜薄荷,旁边附着短短一行字:“提神醒脑。”
这些细碎又温暖的痕迹,像雨滴落入湖心,一圈圈涟漪在她心底荡漾开来。
她把所有的便签和薄荷都细心收藏进一个小本子里,连同那片梧桐叶一起锁住。
但偶尔,当她看到陈奕与其他设计才华横溢的女生讨论方案时,心中竟浮现出一种陌生而涩涩的情绪。
她注意到他对别人说话时也有这样专注的眼神,仿佛全世界只剩下对方。这种察觉让她莫名失落,却又无法确切道明原因。
一次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室里逐渐安静下来,其他人都匆匆收拾离开。
林晓故意拖慢动作,等到最后只剩下他们两人时,才假装随意地开口:“对了,谢谢你之前的那些便签和薄荷。”
陈奕闻言目光一亮,像是抓住了什么契机,张口欲言。然而就在这时,门口传来急促的呼唤:“晓晓!快点,咱们要迟到了!”
林晓回头冲他抱歉一笑,匆匆拿起包跑了出去,留下陈奕站在原地,望着她的背影怔怔出神。
嘴边那句“你喜欢吗?”最终被吞回肚子里。他叹了口气,挠了挠头发,心想:或许,要让涟漪变成浪潮,还需要再多一点时间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