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节盛大开幕,他们制作的背景板获得了无数好评。然而,项目结束,那种高密度的相处时光也随之结束。生活的轨迹仿佛又回到了平行的状态。
陈奕接到了一个校外设计工作室的实习机会,虽然只是初级助理,却需要投入大量课余时间。
他变得忙碌起来,穿梭 于教室、工作室和宿舍之间,连去图书馆的时间都大大减少。
林晓则被选为校际学术交流项目的学生代表,需要准备大量的材料和演讲。她也常常泡在资料室和会议室,行色匆匆。
他们依然会在校园里遇见,点头,微笑,简短地聊上几句近况。
“最近很忙吧?看你黑眼圈都重了。”林晓在一次遇见时,忍不住说。
“还好,工作室能学到很多东西。”陈奕看着她,也注意到她脸上的倦容,“你呢?交流项目准备得顺利吗?”
“还在努力啃资料呢。”她笑着耸耸肩。
对话礼貌而关切,却总被彼此的时间表打断。“那我先走了,下次聊。”成了最常使用的结束语。
物理距离的拉远,似乎也让心理距离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陈奕在工作室里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也遇到了同样对设计充满热情的同事。他开始思考未来,职业生涯,这些现实而沉重的话题。
那个秋天在梧桐树下想要亲口告白的冲动,在忙碌和现实的冲刷下,似乎变得有些遥远和不切实际。
林晓也在自己的轨道上前行。在准备交流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来自其他学 院的、非常优秀的同学。其中有一位学长,对她格外照顾,不仅在学习上给指导,也明确表示了对她的欣赏。
她偶尔会翻看那个小本子,看着那片已经有些干枯但脉络依旧清晰的梧桐叶,
以及旁边那句“希望有一天,我能鼓起勇气...”。勇气...她还需要吗?或者说,那份秋日限定的心动,是否已经被日常的忙碌和新的风景所冲淡?
一个周五的晚上,陈奕难得提前结束工作回到学校。他路过图书馆,习惯性地望向那个熟悉的角落——灯亮着,但坐在那里的不是林晓。他怔了一下,拿出 手机,点开和林晓的聊天对话框,上一条信息还停留在一周前关于作业的讨论。
他输入:“在干嘛?好久不见。”想了想,又逐字删除。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却看见林晓和几个人正从图书馆另一侧的门走出来,其中那个侃侃而谈、气质沉稳还很帅气的学长,正走在她身边,两人似乎在愉快地交流着什么。
陈奕的脚步 顿住了,默默退到了路灯的阴影里。
他站在一旁,目光紧紧锁住那热烈交谈的两人。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如同春日绽放的花朵,言语间碰撞出的火花仿佛能照亮整个房间。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名状的嫉妒。那些轻松愉快的话语、毫无隔阂的欢笑,是他渴求却无法触及的美好。
他渴望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可现实却像一道无形的墙,将他隔离在他们的世界之外。每一阵笑声传来,都像是在心口扎下一根细针,令他既痛苦又无奈。他多么希望站在她旁边的那个人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