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奇怪的小两口
本书标签: 都市 

奇怪的小两口

奇怪的小两口

鱼路虾路

俺叫李伟,今年三十,干互联网运营这行,虽说也算在风口上,可这滋味,就跟那武大郎拉碌碡,看着挺唬人,实则稀松平常。去年公司大裁员,俺这运气还算凑合,没被裁掉,可工资“咔嚓”一下,砍了三成。现在天天加班到晚上九点,累得跟那推磨的驴似的,到家就只想往炕上一瘫,连喘口气都觉着费劲。

这年头,活着不容易,就像磨沟里的驴,一刻不得闲。去年秋天,俺搬进了临沂兰山区的一个老小区。这楼是九十年代的红砖房,墙皮掉得跟牛皮癣似的,楼道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油烟味儿和潮味儿。不过好在租金便宜,一室一厅,一个月才八百块,押一付一。房东王姨,五十来岁,特别爱咋呼,每次见着俺就问:“小李啊,你有对象没?没对象可得抓紧,咱这儿好姑娘多着呢!”

俺只能笑着应承:“王姨,俺这不刚离了婚嘛。”

“哦,那咋地?再找呗!”

其实俺结婚又离婚,原因简单得很——钱。俺媳妇嫌俺赚得少,日子过得紧巴巴,最后跟着个开宝马的跑了。俺也没怪她,毕竟这年头,谁不想过得好点?

搬进来的第二天,俺就注意到了对门那对小年轻。男的叫陈虾仔,女的叫林小鱼。这名字忒怪,听着就像网名,后来才知道是真名。虾仔二十九,小鱼二十七,两人从来不去上班,也不出门,整天就窝在屋里。

俺跟他们见过几次面,都是在楼道里取快递的时候。虾仔老是穿着大裤衩,趿拉着拖鞋,踢踢踏踏的;小鱼则总是一身睡衣,头发乱蓬蓬的,眼睛有点肿,像是没睡醒。

“你们这快递可真多啊。”有次俺随口搭话。

虾仔咧嘴一笑:“网上买点吃的,懒得下楼。”

小鱼没说话,只“嗯”了一声,抱起快递就进屋,“砰”地关上了门。

俺当时有点尴尬,但也没太在意。毕竟这年头,宅在家里的人多了去了。

可日子一长,俺就觉着不对劲了。他们真的从不出门。早上俺去上班,他们没动静;晚上俺回来,屋里灯亮着,门口堆满了外卖盒子,全是那些大牌餐厅的——肯德基全家桶、海底捞火锅,甚至还有星巴克的杯子。

“这俩人到底是干啥工作的啊?”有天在楼道里碰见王姨,俺忍不住问。

王姨压低声音说:“谁知道呢!肯定不是啥正经营生。你看那男的,整天穿个裤衩,女的连脸都不洗。可人家有钱啊,天天吃香喝辣,比你这上班的强多了。”

俺苦笑着摇摇头。确实,俺天天只能吃泡面,人家却过着小资生活。可这年头,不上班哪来的钱呢?

俺猜他们要么是啃老,要么就是搞点灰色产业,像刷单、诈骗啥的。但又觉得不像——他们从不吵闹,也没见有陌生人来往,屋里总是安安静静的,只有偶尔传来的键盘声,“哒哒哒”地响,就像在敲代码。

有天半夜,俺起来上厕所,突然听见对门传来低低的说话声。

“这瓜不能爆,会出事。”是虾仔的声音,听起来有点着急。

“可打赏都已经冲到五十万了,不爆的话,钱就没了。”小鱼的声音软软的,还带着点撒娇。

“五十万?五十万能买命吗?上面已经盯上咱们了,再搞下去,咱俩都得进去。”

“可鱼路虾路,各走各的。你怕啥?”

俺贴在门上,心跳一下子就加快了。瓜?打赏?进去?他们说的都是啥黑话?

俺脑子里瞬间闪过各种念头:难道是在搞网络赌博?还是卖假货?可又不像啊,他们从不露脸,也没见有直播设备。

俺回到屋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窗外,临沂的夜很安静,只有远处偶尔传来车声。

俺想起王姨说的“鱼有鱼路,虾有虾路,人各有活法”,可他们的路,到底是啥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俺对对门那俩人的好奇越来越重。俺开始偷偷留意他们的作息。他们从不在白天出门,快递都是晚上十点以后到,外卖小哥把东西放在门口,虾仔再出来取。屋里经常飘出火锅味、烤肉味,有一次,俺甚至闻到了大闸蟹的鲜香。

“这俩人可真会享受。”俺忍不住自言自语。

有天中午,俺正好休息,突然听见对门传来争吵声。

“你又把‘热点模型’调错了!昨天‘赵富军离婚’的瓜,提前爆了两小时,打赏少了二十万!”虾仔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怒气。

“我哪知道他老婆那么快发朋友圈?再说了,模型是你写的,参数不稳怪谁?”小鱼也不甘示弱地回嘴。

“你懂什么?信息差就那几分钟,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咱这行,慢一秒就亏钱。”

俺赶紧趴在门边,耳朵紧紧贴着木门,听得那叫一个清楚。

热点?模型?打赏?他们到底在搞啥?

俺赶忙打开手机,搜“赵富军”,发现是个本地小网红,昨天刚爆出离婚的消息,热搜挂了一整天。可他们咋知道这瓜会爆呢?难道真有内幕?

俺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年头,信息就是钱啊。可普通人哪能拿到内幕消息?除非……他们有特殊渠道。

有天晚上,俺假装送错快递,敲响了对门的门。

虾仔睡眼惺忪地打开门,身上还是那条大裤衩。

“不好意思,这快递是不是你们的?”俺把一个盒子递过去。

他接过,看了一眼说:“不是,我们没买这个。”

“哦,那可能是俺弄错了。”俺假装尴尬,趁机往屋里瞟了一眼。

屋里很暗,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只有电脑屏幕闪着蓝光。墙上贴着几张纸,像是时间线、人物关系图,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字,就像刑侦剧里的案发现场。桌上堆满了外卖盒,还有几台笔记本电脑,风扇呼呼地转着。

“谢谢啊。”虾仔说完,轻轻关上了门。

俺回到屋里,心跳加速。他们到底在搞啥名堂?为啥屋里弄得跟秘密行动似的?

俺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在搞诈骗,或者从事什么非法活动。可奇怪的是,他们从不吵闹,也不影响邻居。王姨说他们“不干净”,可又拿不出证据。

俺决定,继续观察。

俺就是个普通上班族,平时没啥爱好,就喜欢刷刷短视频、看看新闻。可自从注意到对门这俩人,俺的生活全变了。俺开始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

俺发现,他们从不签收快递。外卖小哥把东西放在门口,虾仔再用一个机器人小车把快递拉进屋。那小车就是淘宝上卖的那种,能自动避障,看着还挺高科技。

“这俩人可真会玩。”俺心里想着。

俺开始查他们的社交账号。在抖音、快手、微博上搜“陈虾仔”“林小鱼”,结果全是僵尸号,一条动态都没发过。微信朋友圈也是三天可见,啥都看不到。

“太假了。”俺跟同事小张吐槽。

小张是个技术宅,听俺说完,来了兴趣:“要不俺帮你查查他们的IP?看看是不是在搞什么暗网交易。”

“暗网?不至于吧?”

“你没看新闻吗?现在好多人都在暗网卖信息,什么明星丑闻、公司内幕,一条就能卖好几万。”

俺听了吓一跳。可转念一想,他们要是真在干这个,为啥还住这种老小区?为啥不出去潇洒?

有天晚上,俺加班回来,看见对门门口贴了张纸条:“鱼有鱼路,虾有虾路,莫问归处。”字迹歪歪扭扭,看着就像小孩写的。

“这是啥意思?”俺问王姨。

王姨摇摇头说:“不知道,他们神神叨叨的。前天俺还看见虾仔在烧纸,说是祭祖,可哪有年轻人祭祖的?”

俺越来越觉得,他们肯定藏着啥秘密。俺决定,试探一下。

有天中午,俺煮了点饺子,敲响了对门的门。

“刚包的,给你们尝尝。”俺把饺子递过去。

虾仔有点惊讶地开了门,但还是接过了饺子:“谢谢啊,李哥。”

小鱼从屋里探出头来,头发还是乱蓬蓬的,但这次化了点妆,眼睛亮亮的。

“进来坐会儿?”她邀请道。

俺有点紧张,但还是进去了。

屋里比俺想象中干净,电脑桌上摆着几盆绿植,墙上贴的不是关系图,而是几张风景照——沂蒙山的云海、临沂的夜景。

“你们可真宅啊,都不出门。”俺找话题说道。

“外面人多,烦。”虾仔坐在电脑前,手指还在不停地敲键盘。

“可你们咋赚钱啊?我看你们天天吃好的。”

小鱼笑了笑说:“网上搞点副业,虾仔懂技术,俺在写小说。”

“哦?啥小说?”

“悬疑的,还没发表呢。”她眼神有点闪躲。

俺也不好再追问。坐了十分钟左右,俺借口要上班就走了。

可俺心里明白,他们在撒谎。写小说能赚这么多钱?技术宅能不出去工作?他们所谓的“副业”,肯定不简单。

从那以后,俺跟对门的关系稍微近了点。虾仔偶尔会跟俺聊两句,小鱼也会打招呼。但俺还是觉得,他们有事瞒着俺。

有天晚上,俺加班到十点才回来,看见对门门口站着个外卖小哥,正在打电话:“对,是‘陈先生’,地址没错。可他们从不签收,都是机器人取……哦,对,他们说‘鱼路虾路’,俺不懂啥意思。”

俺躲在楼梯口,听得清清楚楚。

等小哥走了,俺敲开了虾仔的门。

“虾仔,问你个事。你们是不是在搞什么‘吃瓜系统’?俺听说有人靠爆料赚钱。”

他眼神一下子变得警惕起来,随即又笑着说:“李哥,你小说看多了吧?哪有什么系统?俺们就是普通的宅男宅女。”

可他越否认,俺越觉得有问题。

回到家,俺让小张帮俺查他们的网络痕迹。小张不愧是黑客高手,花了一个小时,就破解了他们外泄的Wi-Fi信号,还捕获到一段语音。

“叮——‘赵富军身世瓜’评估完成,奖励5000元。请在24小时内发布,否则失效。”

俺听了一遍又一遍,手心直冒汗。

“他们真在靠‘爆瓜’赚钱!”俺对小张说。

“啥瓜?”

“就是爆料。像明星丑闻、公司黑幕,他们提前知道,然后在网上发布,靠打赏和暗网交易赚钱。”

小张瞪大了眼睛:“牛啊!这系统哪来的?”

俺摇摇头。但俺知道,俺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俺开始仔细回忆他们之前的对话。“热点模型”“信息差”“打赏”,全都能对上了。他们不是在搞诈骗,而是在做一个“信息预判系统”——依靠AI和大数据,预测社会热点,然后提前爆料赚钱。

可这系统到底从哪来?他们为啥能拿到内幕消息呢?

俺决定,直接去问小鱼。

有天中午,俺约她在楼下小公园见面。她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小鱼,俺知道你们在搞啥。”俺开门见山地说,“你们靠‘吃瓜系统’赚钱,对吧?”

她脸色一变,但并没有否认。

“你咋知道的?”

“俺听见了语音。你们挺聪明的,可这年头,信息哪能随便拿?你们就不怕被抓?”

她苦笑着说:“抓?俺们比谁都小心。这系统,是俺们自己做的。”

“你们?”

“虾仔以前是AI工程师,被大厂裁了。俺以前是记者,被封杀了。俺们走投无路,只能自己找出路。”

俺沉默了。原来他们是被社会淘汰的人,才走上这条“鱼路虾路”。

“可你们不觉得……这有点灰色吗?”

“灰色?比那些贪官、骗子、渣男还灰色吗?俺们爆的瓜,可都是真的。俺们惩罚的是坏人,赚的是良心钱。”

俺一时无话可说。可心里还是隐隐有些不安。他们这条路,到底能走多远呢?

从那以后,俺和小鱼的关系有了变化。俺们开始偶尔聊聊天,她会跟俺说点“系统”的事,但不会说太多。

“俺们不露脸,不社交,只在暗网和直播平台活动。打赏的钱,洗一遍再取现。”她说。

“你们不怕被平台封?”

“用虚拟身份,IP跳转,没人能找到俺们。”

“可万一系统暴露了呢?”

她眼神黯淡下来:“那俺们就消失。鱼游深水,虾跳浅滩,总有地方能活下去。”

俺开始有点理解他们了。他们不是坏人,只是被逼到角落的“鱼虾”。他们的路,虽然不主流,但确实能让他们活下去。

可麻烦还是找上门了。有天,王姨在楼道里咋咋呼呼地说:“哎哟,桃花传媒的人来了!说是要查什么‘匿名爆瓜人’!”

俺心里“咯噔”一下。桃花传媒是本地最大的新媒体公司,旗下有几十个网红,专门做热点爆料。他们肯定是发现了“深海鱼”(小鱼的网名)的账号。

晚上,虾仔来敲俺家门。

“李哥,帮个忙。明天要是有人问俺,就说没见过俺们。”

“咋了?”

“桃花传媒的张总,要收购俺们的系统。俺们不卖,他们可能要动手。”

“你们为啥不卖?钱不是好东西吗?”

“卖了,就是他们的工具。俺们不想被收编。”

俺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第二天,张总带着几个人来了。他们西装革履,说话倒是客气,但眼神特别锐利。

“李哥,听说你对门是技术高手?俺们想合作,给百万,买他们的‘热点模型’。”

“俺不知道他们在哪。好几天没见了。”俺撒了个谎。

张总笑了笑说:“行,那你好好想想。这年头,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可路要是走窄了,就容易翻船。”

他走后,俺给小鱼发消息:“他们走了。可还会再来。”

她回:“谢谢。俺们准备消失了。”

俺问:“能带上俺吗?”

她没有回复。

那天晚上,楼里格外安静。俺听见对门传来的键盘声比平时急促。虾仔在烧东西,小鱼在打包行李。

凌晨两点,俺收到小鱼的消息:“李哥,俺们走了。系统已销毁,账号会自动发布最后一条瓜。保重。”

俺赶紧冲到对门,敲门,没人应答。

俺推开门,屋里已经空无一人。电脑还开着,屏幕上闪着一行字:“鱼路虾路,江湖再见。”

桌上留着一台老式收音机,正放着《沂蒙山小调》。

俺拿起来,发现里面塞了张纸条:“有些路,一个人走,才安全。”

俺回到屋里,心里空落落的。

几天后,网上出现了一个新账号“深海鱼”,爆出一条大瓜:桃花传媒张总,涉嫌洗钱和非法交易。证据确凿,全网轰动。

俺笑了。鱼虾虽小,可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俺辞了工作,开始写一部小说,名字就叫《鱼路虾路》。出租屋又搬来新住户,是一对年轻夫妻,跟之前的虾仔和小鱼一样,从不出门,外卖不断。

俺敲开门,递上一盒饺子。

“刚包的,尝尝。”他们愣了一下,接过饺子,说了声“谢谢”。

俺转身离开,心里明白:在这城市里,谁都有自己的路。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只要能活下去,就有自己的活法。

窗外,临沂的夜灯火通明。无数窗口亮着,谁也不知道,哪一扇背后,正藏着一条“鱼路”或“虾路”。

奇怪的小两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