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百年流转,曾经的高中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百年学府,而那片香樟林,依旧是校园的灵魂所在。香樟树下的纪念牌几经修缮,早已换成了温润的汉白玉,楚乐与王东升的合影被制成了浮雕,少年少女的眉眼在岁月的打磨下,愈发清晰温润。那枚传承了八代的香樟木挂件,被供奉在学校的校史馆核心展区,玻璃柜内恒温恒湿,旁边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这段跨越千年的爱情故事,吸引着无数参观者驻足。
楚家的第八代传人,楚恒夏,是这所百年学府的历史系教授,主攻近现代情感史,而他最核心的研究课题,便是“香樟爱情与近代相守文化”。每年5月,他都会开设一门限定选修课——《岁月里的相守:从香樟爱情看中国式爱情》,课堂永远座无虚席,不仅有本校学生,还有不少校外人士专程赶来旁听。
“公元1963年5月,王东升与楚乐在高三教室初遇,一张纸巾,开启了长达六十余年的相守,”楚恒夏站在讲台上,身后的大屏幕上投射着香樟林的老照片,“他们的爱情,没有戏剧化的转折,没有传奇性的际遇,却用柴米油盐的琐碎、风雨同舟的坚守,定义了最本真的中国式爱情——不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浪漫宣言,而是‘你往前走,我永远在’的实际行动。”
台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学者举起手,她是国际知名的情感史专家:“楚教授,您认为这段爱情能跨越千年流传,核心是什么?”
楚恒夏微微一笑,调出一张照片——那是历代楚家人与香樟木挂件的合影,从楚乐到楚恒夏,八代人站在同一棵香樟树下,笑容如出一辙。“核心是‘传承’与‘共鸣’,”他语气坚定,“他们的爱情,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触及的:校园里的互相扶持,生活中的彼此包容,困境中的不离不弃。这种‘接地气’的坚守,能跨越时代、跨越地域,引发每一代人的共鸣;而楚家八代人的传承,让这段故事从个人记忆,变成了集体信仰,最终沉淀为文化符号。”
这一年的5月,恰逢学校建校两百周年,香樟林举办了“千年相守”主题展。校史馆里,除了王东升的篮球、楚乐的教案、那枚珍贵的香樟木挂件,还多了无数衍生的文化展品:以他们的故事为蓝本创作的油画、改编的歌剧剧本、甚至是年轻设计师设计的“香樟系列”首饰,每一件都承载着人们对这段爱情的敬仰与向往。
开展当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学者、游客齐聚香樟林。一位来自海外的华裔女孩,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家族相册,激动地找到楚恒夏:“楚教授,我的曾祖母是当年听过楚乐奶奶讲故事的学生,她一直教导我们,爱情就要像王爷爷和楚奶奶那样,纯粹而坚定。我们家族五代人,都是这样相守过来的。”
楚恒夏看着相册里陌生却温暖的笑容,眼眶微微发热。他知道,曾曾曾祖父母的故事,早已超越了家族与学校的界限,成为了一种文化图腾,一种流淌在华人血脉里的爱情信仰。
主题展期间,香樟林里每天都上演着动人的场景:一对结婚五十年的老夫妻,在浮雕前重温誓言,他们的手紧紧相握,像极了当年的王东升与楚乐;一对年轻的情侣,在石凳上交换信物,男生送给女生一枚复刻的香樟木挂件,女生则递上一本手抄的《相守语录》,里面记录着历代流传的爱情箴言;还有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在香樟树下举行“青春约定”仪式,他们互相承诺,要像王东升与楚乐那样,一起努力,共赴未来。
楚恒夏的女儿,楚念夏(与初代念夏同名,是家族传承的名字),刚满18岁,也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她穿着校服,站在香樟木挂件的展区前,给参观者做志愿讲解。“我的八世祖王东升先生,曾说过‘篮球和爱情一样,都需要坚持与默契’;我的八世祖楚乐先生,曾说过‘教育和爱情一样,都需要温柔与耐心’,”她的声音清脆动听,眼里闪着与先辈们相似的光芒,“他们用一生证明,最长久的爱情,是与爱人一起成长,一起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不朽的传奇。”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香樟林里,汉白玉纪念牌泛着温润的光,香樟树的叶子沙沙作响,像是跨越千年的低吟浅唱。楚恒夏站在香樟树下,看着女儿认真讲解的身影,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里满是感慨。
他想起了王东升的热血与坚守,想起了楚乐的温柔与坚定;想起了历代先辈们的相濡以沫,想起了无数受这段故事影响的人们。这段始于1963年5月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海枯石烂的誓言,却用最平凡的陪伴与坚守,跨越了千年时光,成为了永恒的文化符号。
岁月流转,朝代更迭,5月的盛夏总会如期而至。香樟树会继续枝繁叶茂,蝉鸣会继续清脆悦耳,而王东升与楚乐的爱情,会永远在这盛夏里绽放,在岁月里流传。它像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无数人的爱情之路;它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它像一种不朽的信仰,告诉世人:真正的爱情,无关风月,无关名利,只关乎初心与坚守,只关乎陪伴与扶持。
千年以后,或许香樟树会老去,或许校址会变迁,但这段爱情故事,会永远流传下去。它会被写进史书,被编成歌谣,被刻进人们的心里,成为一种永恒的文化基因,一种跨越时空的温暖力量。
5月的盛夏,恒昌不朽;他们的爱情,跨越千年,永无止境。这,就是《5月的盛夏》最动人的结局,也是岁月给所有坚守爱情的人,最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