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七区与未完成的解析器
冰冷的、被数据流包裹的感觉只持续了一瞬,仿佛穿过了一层薄薄的水膜。
下一秒,所有的混乱、追杀、腐化力场的滋滋声,以及那股来自世界底层的冰冷意志,全部被隔绝在外。
李维一个趔趄,从那种高速传送的失重感中脱离,脚踏实地。他下意识地弓起身子,摆出防御姿态,紧张地环顾四周。
没有追迹者,没有基岩墙,没有暗紫色的诡异天空。
他正站在一个……房间里。
一个由光滑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基岩方块构成的封闭空间,大约十乘十格大小,高约四格。天花板、墙壁、地板,全都是这种无法被常规手段破坏的基岩,形成了一个绝对安全的庇护所。空气清新,带着一种类似臭氧的、干净的电离味道。
房间中央,悬浮着一个不断缓慢旋转的、由蓝色光线构成的立方体,如同一个精密的星图模型,无声地运转着。除此之外,房间一角整齐地堆放着几个箱子(同样是基岩材质),另一角则设有一个不断冒出清澈水流的水源方块和一个熔岩方块,但它们被巧妙地隔开,没有生成黑曜石或圆石。
这里就是……第七区避难所?
李维紧绷的神经稍微松弛了一线,但警惕并未放下。他首先检查自身,数据视野已经随着调试模式的中断而消失,眼前恢复了正常的方块世界视角,那个蓝色的代码界面也稳定了下来,虽然边缘依旧有细微的噪点,但不再剧烈闪烁。
他走向房间中央的蓝色光立方。靠近时,光立方表面流光闪烁,投射出一段文字信息,并非系统提示那种冰冷的红色,而是带着温和的蓝色:
【欢迎,后继者。】
【你已抵达临时安全屋:‘第七前哨’。】
【资源箱内有基础补给。核心数据库需权限解锁。】
【警告:安全屋能量有限,隔绝信号无法长期维持。系统仍在追踪你的存在。谨慎行动。】
后继者……果然有人先来过这里。
李维立刻走向墙角的箱子。第一个箱子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一组(64个)面包,一组烤马铃薯,还有几组圆石和木头。第二个箱子里则是几把石质工具和一套完整的皮革盔甲。对于刚刚死里逃生的他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他毫不犹豫地换上盔甲,将食物塞进自己的物品栏,感受着虚拟的饱食度缓缓恢复,一种久违的安全感(哪怕是暂时的)包裹了他。
但他的目光很快投向了光立方提示的“核心数据库”。这才是关键。
他回到光立方前,尝试用意念与之交互。代码界面自动弹出,与光立方建立了连接。大量的信息流开始涌入界面,不再是可执行的代码,而更像是一份……日志和一份未完成的设计图。
日志的记录者自称“林浩”,同样是一个意外卷入这个世界的程序员。他详细记录了自己发现代码能力、被系统追杀、最终找到并激活这个隐藏在世界规则缝隙中的“遗留访问点”的过程。日志的后半段充满了焦虑和紧迫:
“……系统在学习,它的清除协议在迭代。最初的‘规则校验’还很笨拙,但现在它已经能生成‘追迹者’这样的主动清除单位了……”
“……我怀疑‘主系统’并非纯粹的死程序,它背后可能有某种……‘意志’在驱动,或者它本身就是这个世界古老规则产生的混沌意识……”
“……我尝试寻找彻底摆脱追踪的方法,或者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但时间不够了……‘第七区’的能源在衰减,我的‘存在痕迹’在被逐渐锁定……”
“……我留下了我最伟大的发现,也是未完成的作品——‘世界解析器’(World Profiler)的架构和核心代码。它能深入解读构成这个世界的基础数据,不仅仅是ID和状态,而是更深层的‘元数据’(Metadata)……或许,它能找到这个系统的‘根权限’(Root Access)……”
“……后来者,如果你能看到这些,说明我的时间线大概率已经……祝你好运。完成它,或者……毁掉它,别让系统得到它……”
日志到此戛然而止。
李维心情沉重。林浩,这位素未谋面的前辈,他的经历几乎就是自己刚刚遭遇的翻版,只是他走得更远,也陷入了更深的绝望。他提到的“意志”,与自己最后感受到的那股冰冷庞大的意识不谋而合。
他的目光投向那份“世界解析器”的设计图。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和精妙的程序架构,其核心功能并非直接修改世界(那会立刻触发警报),而是“观察”和“理解”。它试图绕开表层的数据流,直接读取构成方块、实体、甚至规则本身的“元数据”——那些描述数据的数据,比如一个方块的创建时间、修改记录、关联的逻辑依赖等等。
打个比方,如果之前李维看到的调试模式是看到了机器的运行代码,那么这个解析器,就是试图去阅读这台机器的设计蓝图和维修日志!
如果能完成它,或许真的能发现这个世界的漏洞,找到那个传说中的“根权限”,从而不再是偷偷摸摸地使用代码,而是真正地……掌控它!
但设计图是未完成的,缺少几个关键的解析模块和最重要的——与这个方块世界底层数据总线安全对接的“驱动接口”。强行运行不完整的解析器,结果可能比触发清除协议更糟,直接导致自身数据崩溃。
就在这时,房间轻微地震动了一下。
天花板柔和的白光闪烁了片刻。
蓝色光立方投射出新的警告:
【警告:检测到外部高强度扫描。安全屋隔绝护盾能量下降至65%。预计剩余安全时间:7小时32分钟。】
系统找来了!比预想的更快!
李维心头一紧。七个小时!他必须在这段时间内,找到自保或者反击的手段!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世界解析器”的设计图。完成它需要时间和对这个世界底层代码更深入的理解,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林浩的日志和设计图里,除了这个宏大的计划,是否还隐藏着一些更直接、更即时的“小技巧”?
他开始仔细翻阅与设计图相关的注释和废弃的代码片段。
终于,在一条关于“实体数据冗余备份机制”的注释旁,他发现了一段被标记为“应急方案”的残代码。这段代码的思路非常取巧:它不直接对抗系统的删除指令,而是在检测到针对自身的“数据删除”命令时,尝试在删除生效前的那个瞬间,将自身的关键数据(如位置、状态、物品栏)复制到一个临时的、利用世界本身垃圾回收机制延迟的“缓存区”,并立刻在附近一个安全坐标“还原”这些数据。
这相当于一个劣质的、一次性的“替身术”或者“闪现”!代价是可能会丢失部分非关键数据(比如经验值?),并且会消耗大量计算资源,短时间内无法使用第二次。
不完美,但这是他在短时间内,唯一可能实现的保命底牌!
他立刻动手,根据这段残代码的思路,结合自己对代码界面的理解,开始编写这个“数据备份与紧急传送”脚本。这比他之前写的任何脚本都要复杂,涉及到对系统底层指令的预判和极其精确的时机把握。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安全屋的震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光线的闪烁也愈发明显。
【警告:隔绝护盾能量下降至30%。预计剩余安全时间:1小时15分钟。】
【警告:外部扫描强度持续提升,检测到多個‘追迹者’信号在坐标附近聚集。】
李维额头见汗,手指在虚空中飞快划动,调试着脚本中的每一个参数。他必须确保这个“闪现”能成功触发,并且落点必须在安全范围内,否则可能就是直接传到追迹者脸上或者岩浆海里。
【最终警告:护盾即将过载!能量低于10%!建议立即准备应对冲击!】
“完成了!”
就在安全屋顶部白光开始剧烈闪烁,甚至出现裂纹的瞬间,李维终于将最后一个条件判断语句调试完毕,将整个脚本编译并加载到了自己的“角色状态”里,设置为受到致命威胁时自动触发。
他迅速将剩下的食物和有用的物资塞满物品栏,穿好皮革盔甲,手握石剑,目光死死盯住那开始明灭不定的基岩墙壁。
“来吧!”他低声吼道,既是给自己打气,也是对这个充满恶意的世界发出挑战。
“轰隆——!!!”
伴随着一声巨响,安全屋一侧的基岩墙壁如同被巨力砸碎般,轰然崩塌!不是普通的破坏,而是直接化为了虚无的粒子效果!
外面,不再是那个宁静的山谷,而是一片扭曲的、色彩失真的平原,天空中布满了红色的错误代码条纹。至少五个手持红光乱码剑的追迹者,以及更多漂浮在空中、不断释放着腐蚀数据场的新型单位——像是由乱码构成的“监视之眼”,正将它们的恶意聚焦于这个刚刚暴露的避难所!
没有任何警告,五道红色的删除命令流和数道扭曲的腐蚀射线,瞬间覆盖了李维所在的位置!
生死一刻!
“数据备份与紧急传送,启动!”李维在心中呐喊。
脚本生效!
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攻击临体的前一刹那骤然变得虚幻,所有的感知瞬间抽离,仿佛被压缩成了一个数据点。紧接着是短暂的、几乎无法察觉的黑暗和失重。
“噗!”
他重重地摔落在草地上,耳边是正常的、略带焦躁的风声。
传送成功了!
他立刻翻身爬起,发现自己落在了一片陌生的白桦林边缘,回头望去,只能隐约看到极远处天边那一小片不正常的、暗红色的数据污染区,那里就是他刚刚逃离的第七区避难所的位置。
活下来了……又一次。
他检查自身,血量完好,物品栏也没少,只是感到一阵强烈的精神疲惫,那个保命脚本果然消耗巨大,并且进入了漫长的冷却期。
他不敢久留,必须立刻离开这里,系统很快会根据空间波动追踪过来。
然而,就在他准备钻进白桦林深处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了不远处地面上的一个东西。
那不是一个自然生成的方块。
那是一个……由某种暗色金属材质构成的、大约一格大小的低矮方碑。方碑表面刻满了不断流动、变化的奇异符号,既不是这个世界的文字,也不是他熟知的任何编程语言。
但当他集中精神看去时,他体内的代码能力,或者说,那个未完成的“世界解析器”的架构,似乎与之产生了某种微弱的共鸣。
方碑散发出的,是一种与林浩的遗留代码同源,但更加古老、更加晦涩、甚至带着一丝……不属于这个系统本身的……异质数据波动。
这东西……是什么?
难道林浩发现的,只是这个巨大谜团的冰山一角?
李维的心,再次沉了下去,同时也涌起了更深、更强烈的好奇。
生存之上,真相的轮廓,似乎正一点点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