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菌林实验室与融合低语
坠落的冲击力被脚下奇异菌毯的弹性化解了大半,但李维依旧感到五脏六腑一阵翻腾。他半跪在地,急促地喘息着,警惕地环顾这个陌生的环境。
这是一个巨大的地下生态群落,穹顶高远,由散发着幽蓝、惨绿、淡紫光芒的巨型菌类和奇异植物照亮,光线迷离而梦幻,驱散了部分黑暗,却也投下更多扭曲晃动的阴影。空气中那股甜腻的香气更加浓郁,隐隐带着一丝麻醉般的效用,让他本就疲惫的精神感到些许恍惚。
解析器的基础扫描迅速反馈:
【环境分析:巨型真菌森林(下界变种)。检测到多种未知孢子与生物信号,部分具有致幻或麻痹特性。空气中能量场复杂,存在微弱生命回复效果(受毒性孢子抵消)。】
【结构分析:空间广阔,地形复杂,存在大量垂直结构与地下河流。检测到多处人工改造痕迹(非近期)。】
【威胁评估:中低。主要威胁为环境毒素与潜在原生生物。未检测到系统追踪信号或高浓度异常能量。】
暂时安全,而且似乎有微弱的恢复效果。李维稍微松了口气,但不敢大意,那甜香让他刻意保持着浅呼吸。
他靠在一株散发着清凉气息的蓝色巨菌下,再次摊开手掌。那枚“信标核心”安静地躺着,淡金色的光芒稳定而柔和,与他体内残破的解析器产生着持续的、微弱的共鸣。
他尝试着,更深入地去“感受”这枚核心。
这一次,不再是信息流的强行灌输,而是一种更温和的、如同水滴石穿般的融合。核心中蕴含的、属于林浩的纯净代码知识和那模糊的边境坐标,开始一点点地与他自身的解析器架构、与他从金属方碑获得的规则碎片理解、甚至与他体内那片被隔离的、来自“诸界漫步者”的冰冷信息残渣,发生着缓慢而奇妙的化学反应。
解析器界面上,原本代表不同来源的、颜色各异的数据流,开始出现细微的交织。淡金、幽紫、银白、以及他自身代码的蓝色,如同调色盘上的颜料被无形的手搅动,虽然尚未混合均匀,但界限不再那么分明。
【解析器核心状态:中度损伤(修复中 - 72%),能量水平:中等(55%)】
【检测到外部知识库接入(林浩- 信标核心),正在进行适应性融合……】
【警告:融合过程可能引发未知交互效应,包括但不限于:模块功能变异、能量回路优化/冲突、信息污染扩散。】
风险提示再次出现,但李维能感觉到,这种融合是积极的,是通往更高层次理解的必经之路。他没有阻止,而是引导着解析器,小心翼翼地吸纳着核心的知识。
一些关于更高效能量利用、基础空间结构认知、以及针对系统追踪信号的更精妙屏蔽技巧的知识,逐渐融入他的理解。那模糊的边境坐标也变得清晰了一分,虽然依旧无法完全破解,但至少确认了其指向主世界一个极其遥远、规则扭曲的边界区域。
同时,他也察觉到,核心中似乎还隐藏着某种更深层的、被加密的权限指令,与“终末接口”和“钥匙”直接相关。以他目前的状态,还无法触及。
就在他沉浸于这种缓慢的知识吸收与融合时,解析器突然捕捉到一阵极其规律的、非自然的能量脉冲,从菌林深处某个方向传来。
这脉冲很微弱,频率固定,结构精巧,绝非自然形成。而且,其能量签名……与林浩的风格有七八分相似,但似乎更加古老,或者说,更加“基础”?
难道这片菌林里,还有林浩更早时期留下的据点?
这个发现让他精神一振。如果能找到林浩早期的实验室或安全屋,或许能找到更多关于他研究历程的线索,甚至是一些被淘汰但可能对他目前状态有用的“旧版本”工具或知识。
他站起身,循着那规律的能量脉冲,向菌林深处进发。
沿途,他看到了更多奇异的景象:流淌着荧光的青色河流,其中游动着半透明的水母状生物;如同摩天楼般高大的绯红色巨菇,伞盖下垂落着发出心跳般搏动光芒的菌须;地面上遍布着踩上去会喷出麻痹粉雾的斑驳蘑圈。他依靠解析器的预警,小心地避开这些天然陷阱。
随着深入,人工的痕迹也越来越明显:一些菌杆被刻意修剪成路标,岩壁上出现了粗糙的、由荧光浆果构成的箭头,甚至还有一些已经失效的、基于红石和菌类孢子的简易警戒装置。
终于,在穿过一片由发光藤蔓构成的帷幕后,他来到了脉冲的源头。
那是一个依托着一个天然岩洞建造的、非常简陋的前哨站。主体结构是用下界岩和菌杆混合搭建的,只有一间小屋大小。门口有一个早已干涸的、用黑曜石围起来的小池塘,旁边还放着几个破损的炼药锅。
能量脉冲是从小屋内部传出的。
李维谨慎地靠近,用铁剑轻轻推开那扇用厚重菌类伞盖做成的、已经有些腐烂的门。
屋内空间狭小,陈设简单。一张石质工作台,上面散落着一些早已失去能量的红石粉和几块黯淡的下界石英;一个角落堆放着几个空箱子;墙壁上刻着一些早已模糊的、似乎是早期研究笔记的涂鸦。
而屋子中央,有一个用下界岩和哭泣的黑曜石粗糙搭建的、类似祭坛的结构。祭坛上方,悬浮着一个只有拳头大小的、不断发出规律脉冲的微型信标。正是它在持续发送着信号。
这个信标比他密室里的那个小得多,结构也简单粗糙,看起来像是……原型机?
解析器扫描确认了这一点:
【装置分析:林浩早期信标原型机(Mark-0)。功能:基础定位信号发射,低功耗,内置简易能量收集回路(已接近枯竭)。】
【信号内容:重复性身份识别码(“开拓者-林浩”),基础状态报告(“安全屋建立,开始深层规则研究”),以及……一段未指定目标的、极其微弱的求救信号(“能量不足……意识……被困……”)。】
早期原型……未指定目标的求救信号……
李维走近祭坛,看着那微弱闪烁的信标。它能存在至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记录着林浩最初踏入这个世界时的足迹,记录着他从“开拓者”到最终留下第七区和密室遗产的漫长而孤独的旅程。
那段“意识被困”的求救,是指这个时候遇到的危机,还是……预示了他最终的结局?
李维沉默地看着这个简陋的前哨站和这枚倔强闪烁的原型信标。他能想象到,当年的林浩,是如何怀揣着与他相似的震惊与无措,在这里一点一点地摸索这个世界的规则,建立起第一个简陋的据点,然后走向更深、更危险的未知。
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在他心中升起。
他伸出手,轻轻触碰那原型信标。
没有能量传输,也没有信息灌输。只有一种冰冷的、属于久远过去的触感。
但就在他触碰的瞬间,他体内的信标核心(来自矿室的那个)突然发出了更加明亮的金光!它与这原型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同时,他意识深处,那枚来自“诸界漫步者”的银色几何模型(污染缓存的一部分),也微不可查地悸动了一下!
三者之间,仿佛存在某种极其古老而隐晦的联系!
李维猛地收回手,心中骇然。
林浩的研究……难道从一开始,就与“诸界漫步者”这样的存在,有着某种关联?他留下的“钥匙”和“终末接口”,是否也与此有关?
谜团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深邃了。
他没有破坏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原型信标,只是默默地将它的结构和能量回路扫描记录下来。这些早期的、相对简单的设计,或许能给他修复自身解析器提供一些启发。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个简陋的前哨站,转身离开。
当他重新回到那片光怪陆离的菌林时,他感觉自己对林浩、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处境,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他不再仅仅是一个仓皇的逃亡者,更是一个行走在无数先行者足迹上的、承载着未知使命的后来者。
他握紧了手中的铁剑,感受着体内缓慢融合的知识与力量,望向菌林之外那未知的黑暗。
下一步,他需要找到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彻底修复解析器,然后……想办法前往那个遥远的、危机四伏的边境之地。
而他知道,无论是系统,还是那些潜伏在数据深处的幽灵与古老存在,都不会让他轻易抵达终点。
他的旅程,才刚刚进入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凶险莫测的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