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日,武汉的清晨带着几分凉意,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张磊刚结束长达八小时的夜班。他靠在值班室的墙壁上,摘下护目镜,镜片上的水雾顺着边缘滑落,在白大褂上洇出一小片湿痕。脸上的勒痕红得发紫,用手轻轻一碰,便是一阵钻心的疼,那是长时间被口罩和护目镜挤压留下的印记,早已成了他和同事们脸上最常见的“装饰”。
这一夜并不平静。后半夜三点,12床的患者突然出现呼吸衰竭,张磊和同事们紧急抢救了两个多小时,才终于把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此刻他的眼皮重得像灌了铅,四肢酸痛难忍,每走一步都觉得腿像绑了沙袋,连抬手的力气都快没有了。
“张医生,喝杯热咖啡吧。”小林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走过来,她的眼底也布满了红血丝,黑眼圈重得像是涂了眼影,“刚煮好的,提提神。”
张磊接过咖啡,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顺着手臂蔓延到全身,稍微缓解了一些疲惫。他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却让他瞬间清醒了不少。“谢谢,”他轻声说,“你也赶紧歇会儿,下一轮值班还得靠你。”
“没事,我年轻,扛得住。”小林笑了笑,转身又去整理患者的病历了。她的脚步有些虚浮,显然也是强撑着疲惫在工作。
张磊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涌起一股酸楚。方舱医院里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已经连续高强度工作了两个多月,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有的人家里孩子还小,只能托付给老人照顾;有的人亲人也感染了新冠,却没时间去看望;还有的人因为长时间穿防护服,皮肤过敏、溃烂,却依旧坚守在岗位上。
他掏出手机,想给陈慧打个视频电话,却发现手机只剩下一格电了。他走到充电处,刚插上电源,就看到了母亲发来的微信:“磊子,你爸今天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磕破了,不过没什么大事,社区的医生已经来给处理过了,你别担心。”
张磊的心猛地一沉,连忙给母亲回电话。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通,母亲的声音带着一丝刻意的轻松:“磊子,你别担心,你爸就是走路没注意,磕到台阶了,没什么大碍。”
“妈,我爸现在怎么样?有没有拍片?医生怎么说?”张磊着急地问。
“拍了,医生说就是皮外伤,没伤到骨头。”母亲说,“你爸不让我告诉你,怕你分心。我觉得还是得让你知道,让你放心。”
“让我爸接电话。”张磊说。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传来了父亲苍老而虚弱的声音:“磊子,我没事,就是小伤,你别担心。你在一线好好工作,照顾好自己,不用惦记我们。”
张磊的眼眶瞬间湿润了。他能想象到父亲膝盖受伤的样子,却因为工作原因,不能陪在他身边照顾他。“爸,你一定要好好休息,按时换药,有什么情况让妈及时跟我说。”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充满了愧疚。
“知道了,你放心吧。”父亲说,“我和你妈都很好,社区的同志很照顾我们,你不用操心家里的事,专心工作,早点打败病毒,回家来。”
挂了电话,张磊靠在墙上,久久没有说话。疲惫、愧疚、担忧,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多想立刻回到家里,陪陪受伤的父亲,抱抱思念已久的妻子和儿子,可他不能。方舱医院里还有很多患者需要他的救治,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他去完成。
“张医生,你没事吧?”一位护士看到他脸色不好,关切地问。
“没事,”张磊摇摇头,擦干眼泪,强打起精神,“我们去查房吧。”
他戴上新的口罩和护目镜,重新走进病房。患者们大多还在睡觉,病房里很安静,只有呼吸机和监护仪发出的轻微声响。张磊轻轻走到每张病床前,仔细检查着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着各项数据。
走到36床时,他看到患者的被子掉在了地上。这位患者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因为中风后遗症,行动不便。张磊弯腰捡起被子,轻轻盖在老人身上。老人被惊醒了,睁开眼睛,看到是张磊,露出了一个笑容:“张医生,辛苦你了,这么早就来查房。”
“大爷,您睡得还好吗?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张磊轻声问。
“挺好的,”老人点点头,“有你们这么细心的照顾,我睡得很踏实。就是给你们添麻烦了,让你们这么辛苦。”
“不麻烦,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张磊笑了笑,“您好好休息,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老人看着他,眼里满是感激:“张医生,我知道你们都很不容易,每天忙前忙后,还不能回家。你们都是好人,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听着老人的话,张磊心里暖暖的。患者们的理解和感激,就像一股暖流,驱散了他的疲惫和愧疚,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上午十点,张磊正在护士站整理病历,突然接到了院长的电话:“张磊,有个紧急任务。根据上级指示,我们方舱医院要接收一批从外地转运来的患者,大概有三十人,预计中午十二点抵达。你立刻组织人员,做好接收准备。”
“收到,院长!”张磊立刻答应,挂断电话后,他迅速召集医护人员开会,分配任务:“小林,你负责准备床位和医疗设备;小李,你负责组织人员穿好防护服,做好防护;小王,你负责准备患者的登记表格和生活用品。大家动作快一点,务必在患者抵达前做好一切准备!”
“收到!”医护人员们齐声回应,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张磊也加入了准备工作。他和同事们一起搬运病床、整理医疗设备、摆放生活用品,每个人都分工明确,动作麻利。虽然大家都很疲惫,但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退缩。
中午十二点,转运患者的大巴车准时抵达。张磊和同事们早已在门口等候,做好了接收准备。患者们陆续走下大巴车,大多面带疲惫和焦虑。张磊和同事们立刻上前,引导他们进入病房,给他们测体温、登记信息、发放生活用品。
“医生,我有点发烧,还咳嗽得厉害。”一位年轻的女孩虚弱地说。
“别担心,我们会好好照顾你的。”张磊轻声安抚她,给她测了体温和血氧饱和度,“体温38.2℃,血氧饱和度93%,不算太严重,我们会给你安排合适的治疗方案。”
他一边安抚患者,一边快速记录着患者的信息。忙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所有患者都安置好了。张磊靠在墙上,大口喘着气,疲惫再次席卷而来,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快要透支了。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陈慧发来的视频电话。屏幕里,乐乐拿着一张画,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画的你!我把你画得像奥特曼一样勇敢!”
张磊看着屏幕里儿子灿烂的笑脸,看着画里那个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的“奥特曼医生”,心里充满了力量。他笑了笑,对着屏幕说:“乐乐真厉害!爸爸一定会像奥特曼一样,打败病毒怪兽,早日回家陪你。”
“爸爸加油!”乐乐挥着小手,大声说。
挂了视频,张磊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板。他知道,虽然疲惫不堪,但他不能倒下。还有很多患者需要他的救治,还有很多任务需要他去完成。他和同事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虽然微小,却支撑着这座方舱医院的正常运转。
傍晚时分,夕阳透过窗户洒进病房,给病房里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张磊查完房,回到值班室,终于能稍微休息一会儿。他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家人的笑容,浮现出患者们康复出院的场景。
他知道,这场战斗还没有结束,疲惫也还会持续,但他坚信,只要他们坚守下去,只要他们不放弃,就一定能战胜疫情。那些疲惫中的坚守,那些默默的付出,终将换来胜利的曙光。而他,也终将回到家人身边,享受那份久违的宁静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