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欢的故事流传了二十年,当年的悲剧之地也早已换了模样。陆家别墅被一位热爱公益的企业家买下,改造成了“清欢庇护所”,专门收留遭受家暴、无家可归的女性。庇护所保留了别墅原本的格局,却在细节处藏着温柔——客厅的角落摆着沈清欢当年喜欢的白色雏菊,书房里陈列着她的日记复刻本和基金会的帮扶案例,就连地下室,也被改造成了阳光画室,墙上画满了受助女性亲手绘制的“希望”。
陈念欢如今已是庇护所和基金会的双重负责人。这天,她带着一批新受助者参观庇护所,走到曾经的主卧时,一位名叫林晓的女孩突然停下脚步,红着眼眶抚摸着窗台:“我妈妈当年也在这里做过保姆,她说陆太太是个特别温柔的人,会偷偷给她塞点心,还会听她讲家里的难处。”
林晓的母亲正是当年陆家的佣人,只是当年胆小怕事,从未敢为沈清欢说过一句话,直到临终前才把这段往事告诉女儿。“我妈妈说,她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没能帮陆太太说句公道话。”林晓哽咽着,“所以我现在才来做志愿者,想替妈妈弥补一点遗憾。”
陈念欢握住她的手,眼眶也有些湿润:“清欢阿姨如果知道,一定会很欣慰。她从来不是要谁弥补,只是希望这个世界上,少一些沉默的旁观者,多一些伸出援手的人。”
庇护所里,时常会有当年知晓沈清欢故事的老人前来探望。曾经的老保安老张,如今已是满头白发,他拄着拐杖,给年轻的受助者们一遍遍讲述沈清欢的善良,也一遍遍告诫她们:“温柔不是软弱,该反抗的时候一定要反抗,别像清欢姑娘那样,把所有委屈都咽在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