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心愿局:女配清算计划
本书标签: 古代  宫斗宅斗女强  快穿女配 

第二十六章:新局

心愿局:女配清算计划

太后薨逝,那封语焉不详的绝笔信,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在琅嬅心中激起了惊涛骇浪。“真正的执棋者”、“先帝可能并未真正……”——每一个字都像淬了毒的钩子,撕扯着她刚刚因扳倒太后而略有松弛的神经。

先帝雍正?那个以勤政铁腕著称、早已龙驭上宾的帝王?太后临死前留下这样的话,是疯癫的呓语,还是绝望中抛出的、意图搅乱局势的毒饵?抑或……这紫禁城之下,真的还埋藏着连她都无法想象的、更深的黑暗?

琅嬅将那封信谨慎地收好,并未立刻示于任何人,包括弘历。此事太过骇人听闻,在没有丝毫证据的情况下,贸然提出,只会被视为妖言惑众,甚至可能引火烧身。她需要时间消化,需要暗中查证。

太后的丧仪在一种表面哀恸、内里暗流涌动的氛围中结束了。弘历下旨,以最高规格操办,谥号“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极尽哀荣。然而,只有极少数核心之人才知道,那场在帝后面前焚毁凤血珊瑚珠的火焰,以及太后临终那番癫狂的自白,彻底斩断了皇帝心中对母亲最后的情愫与幻想。

权力的顶端,出现了巨大的真空。

前朝后宫,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这块空出来的肥肉。太后的党羽树倒猢狲散,有的急于撇清关系,有的则在暗中寻找新的靠山,更有甚者,蠢蠢欲动,企图填补太后留下的权力空白。

琅嬅稳坐长春宫,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她如今手握中宫权柄,膝下有祥瑞之称的嫡子永琮,背后是日渐显赫的富察家族,更在扳倒太后的过程中展现了惊人的手腕与“天佑”,风头一时无两。无数原先依附太后或持观望态度的官员、宫妃,开始明里暗里地向长春宫示好。

但她并未被这表面的风光迷惑。太后的信像一根刺,提醒她危险远未解除。而且,朝堂之上,一些素来与富察氏政见不合、或是忠于皇权、对后族势大心存忌惮的官员,也开始隐隐形成一股制衡的力量。为首者,正是以清流自居、门生故旧遍布朝野的大学士张廷玉。

这一日,弘历在养心殿召见琅嬅,商议的正是太后薨逝后,部分空缺出来的关键职位人选,其中就包括了内务府总管这一要职。

“皇后以为,何人可当此任?”弘历将一份名单推到她面前,语气带着商议,却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内务府掌管宫廷事务,油水丰厚,位置关键,历来是后妃与前朝势力争夺的焦点。

琅嬅扫了一眼名单,上面有几个是太后的旧部,有几个是张廷玉举荐的“清流”,也有两个是富察氏的旁支姻亲。她知道,这是弘历在平衡,也是在观察她的态度和野心。

她沉吟片刻,并未直接推荐自己人,而是指向名单上一个并非任何派系核心、但以勤勉务实、家风清正著称的官员——礼部侍郎鄂尔泰。

“皇上,鄂尔泰大人为人耿介,办事老成,且不涉党争。内务府经此前风波,正需如此中正之人整顿风气,以杜渐防微。”她声音平和,完全是从公心出发的角度。

弘历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随即眼中露出赞赏之色。他确实属意鄂尔泰,但没想到皇后会主动避开富察氏的利益,这让他心中对她的信任和倚重又添了几分。

“皇后与朕,想到一处去了。”弘历点了点头,随即又似无意般提起,“张廷玉前日上奏,言及宫中用度奢靡,当行节俭,以为天下表率。朕已准奏,往后一应份例,皆需从严核销。”

琅嬅心中明了,这是张廷玉在向她,或者说向富察氏掌控的后宫事务,发出的一次敲打。她微微一笑,从容应道:“张阁老所言极是。臣妾定当以身作则,厉行节俭,并严格约束六宫,绝不辜负皇上圣意。”

她知道,与张廷玉这等老臣的博弈,将是一场漫长的、需要耐心和智慧的战斗。

后宫之中,同样暗潮汹涌。太后这座大山崩塌,原先被压制的一些势力开始抬头。最明显的,便是翊坤宫。

如懿在小产沉寂许久后,似乎渐渐“康复”,开始重新出现在众人视野中。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带着清高的理想主义,而是变得沉静,沉静得有些可怕。她不再轻易表露情绪,对琅嬅这个皇后也更加恭谨,但那恭谨之下,却透着一股冰冷的疏离和隐隐的、蓄势待发的力量。

海兰依旧是她最忠实的盟友,两人同进同出,翊坤宫俨然成了后宫另一个隐形的权力中心。她们并未明着与长春宫对抗,但在一些细微之处,比如宫务的分派、份例的领取上,开始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主见”和“韧性”。

琅嬅对此心知肚明,却并未急于打压。她需要如懿和海兰站在明处,吸引一部分火力,也让她能更清晰地看清局势。只要她们不触及永琮的底线,一些无伤大雅的权力博弈,她乐见其成。

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永琮的培养和对那封绝笔信的调查上。

永琮日渐长大,已能蹒跚学步,咿呀学语。他继承了父母的优点,聪慧过人,健康活泼,尤其那双酷似弘历的凤眼,顾盼间灵气逼人。琅嬅亲自为他启蒙,将系统中学前教育的理念与这个时代的需求结合,寓教于乐。同时,她也更加注重永璜的成长,这个孩子经历了诸多磨难,心性坚韧,对她和永琮忠心耿耿,是她为永琮培养的未来臂助。

至于那封绝笔信,她动用了手中几乎所有隐秘的力量,甚至不惜耗费愿力点,通过系统兑换了一些辅助调查的技能,试图寻找关于“先帝未真正……”的蛛丝马迹。她秘密调阅雍正朝的起居注和部分尘封档案,查访当年伺候先帝的、如今还健在的老宫人,但收获甚微。那段历史,似乎被人刻意抹去或掩盖了,干净得令人不安。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春秋。

在琅嬅的精心治理和下,后宫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前朝,随着鄂尔泰等实干派官员的提拔,朝政愈发清明,弘历的权威日益巩固。富察氏虽然势大,但在琅嬅有意的约束和引导下,并未引起皇帝过分的猜忌,反而因其忠诚和能力,更受重用。

这一日,是永琮的三周岁生辰。宫中并未大办,只按制在长春宫设了小家宴。弘历处理完政务过来,只见永琮穿着一身喜庆的红袍,正拿着一本彩绘的《三字经》,像模像样地指着上面的字念给永璜听,虽然奶声奶气,却口齿清晰。永璜则耐心地在一旁纠正,兄弟和睦,画面温馨。

弘历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作为父亲和帝王的满足感。他抱起永琮,掂了掂,笑道:“朕的永琮又重了,也愈发聪慧了。”

琅嬅在一旁微笑着布菜,看着父子三人其乐融融,心中亦是一片柔软。这是她用尽手段、步步为营才守护住的安宁。

然而,这安宁之下,隐患从未消除。

宴席至半,李玉进来,在弘历耳边低语了几句。弘历的笑容微敛,点了点头。

待李玉退下,弘历对琅嬅道:“西北军报,准噶尔又有异动。傅恒在前线,怕是又要辛苦一阵了。”

琅嬅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为国效力,是傅恒的本分。”她知道,西北战事一起,朝堂的目光必将转移,这或许是某些人暗中活动的机会。

是夜,琅嬅哄睡了永琮,正准备歇下,系统界面却忽然主动弹出一条提示,带着前所未有的急促闪烁:

【警告!检测到高能级时空扰动迹象!扰动源定位:清东陵·泰陵(雍正帝陵寝)!】

【关联事件:“先帝秘辛”线索权重急剧提升!】

【建议宿主提高警惕,该扰动可能引发现实世界线不可预知之剧变!】

清东陵?泰陵?雍正帝的陵寝?!

琅嬅猛地从榻上坐起,睡意全无。

时空扰动?难道太后信中所言,并非空穴来风?!

她走到窗边,望向紫禁城东北方向,那里是沉睡着的帝王陵寝。

一股寒意,顺着脊背悄然爬升。

上一章 第二十五章:凤陨 心愿局:女配清算计划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惊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