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云散尽,阳光重新洒满紫禁城的琉璃瓦,劫后余生的庆幸却并未持续太久。琅嬅脑海中系统的警告,如同冰水浇灭了刚刚升起的希望之火。帝尸邪念未灭,反而遁入龙脉深处,与之形成了一种危险的共生!这意味着,那邪物并未被真正消灭,它只是换了一种更隐蔽、更棘手的方式潜伏下来,如同附骨之疽,随时可能再次爆发,甚至从根本上侵蚀大清的国运根基!
“龙脉之心……”琅嬅在心中默念着这个陌生的词汇。系统提示,唯有找到此物,才能在不损伤龙脉的前提下,彻底净化邪念。可龙脉之心究竟是什么?又在哪里?
弘历在张天师等人的护持下,调息了片刻,脸色恢复了些许红润。他虽不明就里,但帝王对龙气的敏锐感知,让他察觉到脚下的地脉似乎比以往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滞涩与阴寒。
“皇上感觉如何?”琅嬅上前,关切中带着凝重。
弘历摆了摆手,目光锐利地看向她:“朕无碍。只是……地脉似乎仍有异样。皇后,方才那邪物……”
琅嬅没有隐瞒,将系统提示(以“冥冥中有所感应”为托词)的严峻情况低声告知:“……那邪念核心并未消散,反而借龙气冲击之力,潜入地脉深处,与之纠缠共生。若不能将其根源拔除,恐遗祸无穷。”
弘历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刚刚倾力一击,竟未能竟全功?!而且问题还变得更加复杂了!龙脉乃国本,稍有损伤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动摇江山社稷!
“可有解决之法?”弘历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焦躁。
“需寻得‘龙脉之心’。”琅嬅沉声道,“此物乃龙脉精华所聚,据古籍隐晦提及,或能净化龙脉异气。只是……此物缥缈难寻,记载极少。”
“龙脉之心?”一旁的张天师闻言,捻须沉吟,“贫道倒是曾在一部前辈手札中见过类似记载,言及龙脉有灵,精华所凝,谓之‘心’,通常藏于龙脉气运最盛、亦最为隐秘之处。然具体何在,手札中亦未明言,只推测或与历代帝王祭祀、王朝气运汇聚之地有关。”
帝王祭祀?气运汇聚?琅嬅与弘历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动。
泰陵的威胁暂时解除,但更大的隐患埋藏在了地下。弘历深知此事关乎国运,绝不能等闲视之。他一方面命张天师等人继续加紧“九霄荡魔大阵”的布置,即便不能根除,也要尽力压制龙脉中的邪气,延缓其扩散速度;另一方面,则与琅嬅秘密商议寻找“龙脉之心”的对策。
朝廷明面上,开始大力宣扬皇帝陛下引动龙气、击溃妖邪的“神迹”,以稳定民心,重塑权威。对于泰陵事件,则对外宣称是“前朝余孽勾结妖道,意图破坏陵寝,已被陛下天威剿灭”,以此掩盖雍正帝相关的骇人隐秘。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龙脉被邪气侵蚀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京城及周边地区,接连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地动;漕运河道部分段落水位莫名下降;甚至宫中一些年久失修的殿宇,也出现了不正常的裂缝。钦天监更是频频奏报,称星象虽暂稳,但地气晦暗,主根基动摇之兆。
这些异状,让弘历和琅嬅的压力与日俱增。
寻找“龙脉之心”成了当务之急。琅嬅几乎翻遍了宫中所有能接触到的古籍秘典,甚至动用了富察氏在宫外的势力搜寻相关野史杂记,但关于“龙脉之心”的记载都语焉不详,大多只是只言片语的传说。
她也将希望寄托于系统,但剩余的50点愿力点,连最基础的检索功能都无法支撑。
这一日,她正对着几卷残破的地舆志发呆,永琮迈着小短腿跑了进来,手里举着一块温润的白玉佩——正是那日弘历赐予他,据说能“温养灵性”的玩物。
“额娘,看!亮亮的!”永琮将玉佩塞到琅嬅手中。
琅嬅本只是随意接过,但在指尖触碰到玉佩的瞬间,她体内那丝微弱的【龙气共鸣】之力,竟不由自主地轻轻波动了一下!而玉佩本身,似乎也散发出一丝极其微弱的、与龙脉之气同源的和煦暖意。
虽然这波动和暖意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却让琅嬅脑中灵光一闪!
永琮!他这个被弘历亲口认证、身负“祥瑞”的嫡子,他过于健康聪慧的体质,他之前能“看到”邪气黑龙,甚至能被短暂影响……这一切,是否意味着,他与这王朝龙气,有着某种超乎寻常的亲和力?!
如果他拿着与龙气相关的物品,或者身处龙气汇聚之地,会不会……能产生更强烈的感应?!
这个念头让琅嬅心跳加速。这或许是一个寻找“龙脉之心”的突破口!
琅嬅立刻将自己的猜想告诉了弘历。事关龙脉与嫡子,弘历十分谨慎。他先是亲自测试,发现永琮对他随身佩戴的、代表皇帝身份的九龙玉佩确实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和亲近,而当永琮靠近养心殿、乾清宫等龙气浓郁之处时,精神也会显得格外饱满,眼神清亮。
这证实了琅嬅的猜想!
然而,如何利用这份亲和力去寻找那虚无缥缈的“龙脉之心”?难道要抱着永琮踏遍大清山河?这显然不现实。
“或许……不必远求。”琅嬅思索着张天师的话——“帝王祭祀、气运汇聚之地”。她看向弘历,“皇上,这紫禁城,便是天下龙气汇聚之核心。而宫中,祭祀历代帝王、关乎社稷正统的最重要之地……”
“太庙!”两人异口同声。
太庙,供奉清朝历代帝王神位之处,是皇室祭祀祖先的国家级祭坛,是王朝法统与气运象征的核心中的核心!如果“龙脉之心”真的存在,那么最有可能藏匿的地方,无疑就是太庙!
事不宜迟!弘历当即决定,以“祇告祖灵,安抚龙脉”为由,翌日清晨前往太庙举行一场秘密祭祀,而琅嬅将带着永琮一同前往。
是夜,琅嬅仔细为永琮准备着明日出行的一应物品,心中既期待又忐忑。太庙毕竟是庄严肃穆之地,带着年幼的皇子前去已是逾矩,更何况还要进行如此玄妙的“探测”。她反复叮嘱永琮要乖巧安静,不可冲撞祖灵。
小家伙似懂非懂,却用力点头,奶声奶气地保证:“永琮乖,帮额娘找亮亮的心。”
翌日,天还未亮,帝后仪仗便悄无声息地出了紫禁城,前往位于皇城东南方的太庙。为了保密,此次祭祀规模极小,仅有帝后、永琮以及张天师等寥寥数位核心人物参与。
太庙庄严肃穆,古柏参天。踏入那高高的门槛,一股沉重、古老、蕴含着历代帝王意志与王朝气运的威压便扑面而来。即便是弘历和琅嬅,也不由得屏息凝神,心生敬畏。
祭祀仪式按制进行。弘历亲自上香、奠帛、献酒,诵读祭文,恳请列祖列宗保佑大清国运昌隆,龙脉安宁。
琅嬅则抱着永琮,静静地站在稍后位置,全神贯注地感受着永琮的状态,同时暗中运转【地脉感知】。她能清晰地感觉到,这里的龙气远比紫禁城中更加精纯、更加凝聚,但也更加深沉内敛,如同沉睡的巨龙。
仪式进行到后半段,当弘历在享殿内对着祖宗牌位行大礼时,被琅嬅抱在怀里的永琮,忽然动了动,小脑袋转向享殿侧后方的一个方向,伸出小手指着那边,用极轻的气音说:“额娘,那里……最亮,暖暖的……”
琅嬅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是享殿之后,一个并不起眼的、被称为“祧庙”的偏殿。按照规制,祧庙供奉的是年代久远、与现任皇帝血缘已稍远的先祖神位,平日里香火远不如正殿旺盛。
难道……龙脉之心,会藏在那里?
祭祀仪式一结束,琅嬅立刻将永琮的发现低声告知了弘历和张天师。
弘历目光一凝,毫不犹豫:“去祧庙!”
一行人来到祧庙。此处果然更加清静,甚至有些冷寂。殿内光线昏暗,只有几缕阳光从高窗透入,照亮空气中漂浮的微尘。供奉的神位牌匾也显得古朴陈旧。
永琮一进入祧庙,就显得格外兴奋,挣扎着要从琅嬅怀里下来,小手指着供奉神位的龛座下方,急切地说:“下面!亮亮的心在下面!”
下面?
弘历与琅嬅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疑。祧庙的地面由巨大的金砖铺就,严丝合缝,看不出任何机关痕迹。
张天师上前,手持罗盘,仔细探查了一番,眉头紧锁:“皇上,娘娘,此地龙气确实异常凝聚,但……似乎被一层极强的禁制封锁,贫道竟无法感知其下具体情况。这禁制手法……极为古老玄奥,绝非本朝所设!”
不是本朝所设?那会是谁?前明?还是……更早?
琅嬅看着那平整如镜的地面,以及兴奋不已的永琮,心中升起一个念头:或许,这龙脉之心的禁制,需要特殊的“钥匙”才能开启。
而这“钥匙”,会不会就是身负龙气亲和、能感应到它的……永琮?
她蹲下身,握着永琮的小手,轻轻按向那冰冷坚硬的金砖地面,柔声引导:“永琮,告诉额娘,怎么才能拿到下面那个亮亮的心?”
永琮的小手触碰到金砖,歪着头,似乎在努力感受着什么,片刻后,他抬起头,纯真的大眼睛里带着一丝困惑:
“它说……要……要永琮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