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沐珩的童年,是在母亲和姐姐的庇护下悄然度过的。在他还未出生时,父母便因生不出儿子和性格不合选择了离婚。母亲独自承受着生活的重担,将他和姐姐紧紧护在羽翼之下。而他,从小便被诊断为高功能自闭症——不善言辞,习惯重复的动作,对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感知方式。
但幸运的是,他有一个无比坚韧的姐姐。姐姐从小就是他的“翻译官”与守护者。她教他说话,陪他数星星,用耐心和温柔化解他每一次情绪的波动。记得小学时,他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整日沉默,是姐姐每天放学后陪他散步,轻声告诉他:“世界很大,但有我在,你就不会迷路。”
姐姐一直觉得杨沐珩太过懂事,别的孩子都会玩手机,打游戏的,而她的弟弟却只是努力的学习,总是装成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后来在20年姐姐给下上游戏后,迷上了王者,会在里面获得成就感,也是因为姐姐也想让他玩。
初中那年,姐姐考上了外地的大学。临行前,她送给他一串佛珠。“这是我在庙里求的,”她笑着说,“它会代替我陪着你。当你觉得害怕或孤单时,就摸摸它,就像我牵着你的手。”从那以后,这串佛珠便从未离开过他。它成了他情绪的锚点,是他在喧嚣世界中的一片宁静。
母亲总是担忧,怕他无法独立生活。可她不知道,杨沐珩早已在姐姐的引导下,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与世界相处。他喜欢数学的逻辑,沉迷于编程的秩序,那些在常人看来枯燥的代码,在他眼中却如星辰般美丽。
高考那年,母亲劝他留在本地,方便照顾。但他却坚定地填报了深圳大学——只因深圳离姐姐的城市不远,也因这座城市充满现代与包容的气息。他想试试,自己是否能在没有母亲姐姐每日陪伴的情况下,独自走一段路。
大学生活并不轻松。他依旧不太会主动与人交流,小组讨论时常常沉默。但当他写出精准的算法、设计出简洁的程序时,同学们开始用敬佩的目光看他。而每当压力袭来,他便会轻轻拨动佛珠,仿佛听见姐姐在耳边说:“你可以的。”
一次校园科技节上,他开发的一款辅助自闭症儿童情绪识别的小程序获得了二等奖。领奖台上,他罕见地开口:“这个程序,献给我的姐姐,和所有默默守护我们的人。”台下,母亲和姐姐相拥而泣。
夜幕降临,杨沐珩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佛珠在指间轻轻滑动。深圳的灯火如星河般铺展,他忽然明白:孤独并不可怕,真正珍贵的是那些穿越孤独仍紧紧相连的爱。
他不是被世界遗忘的孩子,而是被爱小心翼翼托起的星辰。而那串佛珠,依旧静静诉说着——爱,从未走远。
2024年的深圳,秋日的阳光透过高楼的缝隙洒在校园里,带着一丝温润。深圳dyg俱乐部,杨沐珩坐在训练室的窗边,手中轻轻摩挲着那串深褐色的佛珠。佛珠已被岁月打磨得温润光滑,每一颗珠子都仿佛藏着一段无声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