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族谱,全世界屠杀官。百姓不烧族谱。地主也屠杀。然后亲自办案。写小说。
在那混乱又荒诞的世界里,这场以族谱为线索的屠杀行动如同一团黑暗的迷雾,笼罩着每一寸土地。屠杀官们手持族谱,眼神冰冷而决绝,所到之处,血光四溅。地主们惊恐地四处逃窜,往日的威风荡然无存,而百姓们则紧紧守护着族谱,哪怕面临死亡的威胁,也绝不将其烧毁。
主角作为这场屠杀的执行者,却在这血腥中逐渐产生了迷茫。每一次亲自办案,看到那惨烈的场景,他的内心都如被重锤敲击。他开始思考,这场所谓的正义行动,真的是正确的吗?那些被屠杀的地主中,难道就没有善良之人?那些守护族谱的百姓,又真的理解这背后的意义吗?
于是,他决定用写小说的方式来记录这一切。在昏暗的烛光下,他铺开纸张,手中的笔缓缓移动。他将每一个案件的细节、每一个人物的表情、每一声痛苦的呼喊都融入到文字之中。随着小说的创作,他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可以重新审视这场屠杀的世界。
在小说里,他塑造了各种不同的角色。有坚定执行屠杀命令的屠杀官,有善良却被命运捉弄的地主,还有勇敢守护传统的百姓。通过这些角色的对话和经历,他试图探寻这场屠杀背后的根源和人性的复杂。
随着小说的逐渐成型,他发现自己的内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不再是那个盲目执行命令的屠杀官,而是一个试图通过文字寻找真相和救赎的思考者。他希望,这本小说能够成为一面镜子,让世人看清这场屠杀的本质,也让自己在这疯狂的世界中找到一丝安宁。 谁犯法就杀。屠九族。造火药。立规矩。
有了如此严厉的法度,整个地区瞬间安静了下来。那些心存不轨之人,一想到那恐怖的连坐之刑,便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市场上,原本小偷小摸横行,如今偷盗现象几近绝迹;街头巷尾,曾经的恶霸无赖也都收敛了嚣张气焰,老老实实做着自己的营生。
而火药的制造,更是给这个地方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挑战。一群工匠在秘密的工坊里日夜钻研,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终于制造出了威力巨大的火药。这火药不仅可以用于开山挖矿,在防御外敌时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当周边的部落听闻此地有了火药这种神奇的武器,都不敢轻易来犯。
立的规矩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农业上,规定了耕种的时节和灌溉的方法,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在商业上,制定了公平的交易规则,商人之间的纠纷也大大减少。
然而,这种严苛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一个家族中的年轻人因意外误犯了法。按照规矩,这个家族要被屠九族。整个家族陷入了恐慌和绝望之中,他们纷纷跪地求饶。但执法者毫不留情,坚持要执行律法。此事引起了当地百姓的争议,有人认为律法过于严苛,应该有一些变通的余地。
就在这时,首领站了出来,他召集众人说道:“律法是我们立足之本,不可轻易更改。但此次事件,实有意外之由。我们可以从轻处罚,以儆效尤。”于是,最终只处罚了犯罪的年轻人,而没有牵连整个家族。这一决定既维护了律法的威严,又让百姓感受到了一丝温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地方在严厉的律法、神奇的火药和合理的规矩下,变得越来越繁荣昌盛,成为了周边地区羡慕的对象。 谁犯法就杀,还屠九族,这在古代可是很常见的刑罚。像秦代的李斯,明代的胡惟庸、方孝孺等都被诛九族。所谓诛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涵盖自己一族,还有出嫁姑母及其子、出嫁姐妹及外甥、出嫁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外祖父一家、外祖母娘家、姨母及其子;妻族二则是岳父一家、岳母娘家。
这种刑罚特别残忍,一人犯错全家族遭殃。但在古代君王眼里,这能斩草除根,震慑他人。不过从现代法治角度看,这太没道理,完全违背了罪责自负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