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边回来的第二天,杨博文一早就把装满胶片的相机揣进包里,拉着左奇函往老巷里的“时光影像馆”赶。路上,他还忍不住念叨:“不知道这次拍的月季和晚霞能不能洗出上次的效果,还有和那个小姑娘的合影,肯定特别温馨。”左奇函握着他的手,笑着说:“放心吧,爷爷的手艺那么好,肯定能把画面里的暖意都还原出来。”
再次推开照相馆的门,风铃依旧轻轻作响。老人正坐在柜台后,手里拿着一张旧照片细细擦拭,见两人进来,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笑着起身:“小伙子们来啦,这次又是来洗胶卷的?”“是啊爷爷,”杨博文把相机递过去,眼里满是期待,“这次拍了我们阳台开的月季,还有江边的晚霞,还遇到了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姑娘,跟我们一起拍了照。”
老人接过相机,熟练地取出胶卷,一边放进洗片的工具里,一边笑着说:“听着就很有意思,等洗出来我也得好好看看。还是老样子,下午过来取?”“嗯嗯,麻烦您了爷爷!”杨博文点点头,拉着左奇函在旁边的长椅上坐下,忍不住和老人说起遇到小姑娘的趣事——小姑娘如何主动帮忙捡芦苇叶,如何踮着脚尖问照片好不好看,还有约定下次再帮忙当道具的小约定。
老人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点头笑着说:“小孩子的心思最纯粹,能遇到这样的小插曲,也是很珍贵的回忆。”左奇函也补充道:“是啊,上次拍银杏叶的时候她就帮过我们,这次又遇到了,感觉特别有缘分。”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老照相馆里满是温馨的气息,连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的样子,都显得格外柔和。
下午,两人准时来到照相馆。老人已经把洗好的照片整理好,放在一个浅棕色的信封里。杨博文接过信封,迫不及待地打开,第一张就是阳台盛放的粉龙沙宝石,粉色的花瓣层次分明,晨露的光泽清晰可见,连叶片上的纹路都格外细腻。“哇,这张拍得也太好看了!”杨博文忍不住感叹,转头递给左奇函看。
左奇函凑过来,看着照片里的月季和站在旁边的杨博文,笑着说:“你看你,在花旁边笑得比花还甜。”接着往下翻,是江边的晚霞,橘红色的天空映着波光粼粼的江面,水鸟的身影在画面里留下淡淡的痕迹,意境格外悠远。而那张和小姑娘的合影,更是充满了暖意——杨博文手里拿着芦苇叶,小姑娘站在他身边,两人都笑着看向镜头,夕阳的霞光洒在他们身上,连影子都带着温柔的弧度。
“爷爷,您洗得也太好的了,每一张都把当时的感觉拍出来了!”杨博文忍不住夸赞道。老人笑着摆摆手:“是你们拍得好,画面里有真情实感,洗出来自然好看。”说着,他从柜台里拿出一个小小的木质相框,递给杨博文:“这个相框是我自己做的,不算精致,但能装照片。你们把最喜欢的那张合影装进去,摆在新房里,也算是留个纪念。”
杨博文接过相框,木质的纹理细腻温润,边缘还被老人精心打磨过,没有一点毛刺。他眼里满是惊喜,连忙说:“爷爷,这太谢谢您了,我们特别喜欢!”左奇函也跟着点头:“您太用心了,这个相框装我们和小姑娘的合影,再合适不过了。”
老人看着两人欢喜的样子,笑着说:“只要你们喜欢就好。以后常来逛逛,不管是洗照片,还是来聊聊天,我都欢迎。”“好!以后我们拍了新的胶卷,肯定第一时间来您这儿洗!”杨博文用力点头,小心翼翼地把照片和相框收好,拉着左奇函向老人道别。
走出照相馆,夕阳已经西斜,老巷里的炊烟渐渐升起,飘来阵阵饭菜的香气。杨博文手里拿着装着照片的信封,怀里揣着木质相框,忍不住转头对左奇函说:“今天真是太开心了,不仅拿到了好看的照片,还收到了爷爷送的相框。”左奇函握住他的手,笑着说:“是啊,这些温暖的小事,就像胶片里的画面一样,都是咱们生活里的小美好。”
回到新房,杨博文立刻找出那张和小姑娘的合影,小心翼翼地装进木质相框里,摆在客厅的书架上。相框里的照片,搭配着木质的纹理,显得格外温馨。左奇函从身后轻轻抱住他,下巴抵在他的肩头,看着相框里的照片:“以后每次看到这个相框,就能想起在江边遇到小姑娘的那天,想起爷爷的好意。”
杨博文靠在左奇函的怀里,看着书架上的相框和满满的书籍,看着阳台盛放的月季,心里满是踏实与温暖。他知道,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盛开的花、绚烂的晚霞、意外的重逢、陌生人的善意,都将被一一珍藏在时光里,成为他们爱情里最珍贵的底色,陪伴着他们走过往后的每一段岁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