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班会课上,班主任把林屿叫到讲台前时,教室里瞬间安静了几秒,又很快泛起细碎的私语。
“林屿,这次班级学风建设的统计工作,就交给你来牵头了。”班主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里透着几分信任与期待,“你向来逻辑缜密,做事又细致,这任务交给你,再合适不过。”
林屿站在讲台上,背对着黑板上“团结互助”的标语,指尖无意识地攥着衣角。台下的目光有好奇,有疑惑,更多的是一种“果然和我们没关系”的疏离——没人觉得,这个连课间都不会和同学多说一句话的人,能做好需要协调各方的“牵头工作”。
他微微张了张嘴,心底的犹豫如潮水般涌动,想坦言自己或许难以胜任,可话到了唇边,却化作了一声僵硬而简短的“好”。
班会结束后,林屿抱着一摞表格坐在座位上,对着密密麻麻的栏目发愣。哪些数据需要找各科课代表核对?如何统计自习课的出勤情况?甚至连“怎么开口让同学配合填写”,对他来说都是难题。有同学路过他座位,瞥见那些表格,小声议论着“他能行吗”,声音不大,却清晰地飘进他耳朵里。
林屿的指尖微微收紧,指腹轻轻擦过粗糙的纸张,带来一阵细微却清晰的摩擦感。那一瞬间,他心底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拨动了一下,烦躁如涟漪般缓缓扩散开来,难以言喻,却又挥之不去。
“需要帮忙吗?”
清脆的嗓音在身侧响起,林屿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抬头,目光便直直撞进了夏星那双含着笑意的眼眸中。她刚从讲台送完作业本回来,校服马甲的拉链随意地拉到一半,露出内里浅色的衬衫,额角沁着些许薄汗,仿佛一路小跑留下的痕迹。她手中捏着一支笔,尾端还残留着淡淡的墨渍,像是匆忙间随手抓起的。那份不经意的随意,却被她明媚的笑容衬得格外生动。
“班主任说,让我协助你做学风统计。”夏星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自然地拿起一张表格翻看,“你看,这里的‘作业完成率’,应该按各科老师反馈的名单来汇总,我可以去对接课代表;还有自习课出勤,每天的值日班长那里有记录,我们只要定期收集就行”。
她语速不快,条理清晰,几句话就把林屿混乱的思绪理顺了大半。林屿看着她低头认真标注表格的样子,想起天台上那个同样狼狈的背影,喉咙动了动,低声说了句:“谢谢”。
“不用谢呀,我们现在可是‘工作伙伴’了。”夏星抬起头,唇角扬起一抹浅笑,眼底的疲惫似乎比那日淡去了些许,却依然残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意。“不过,林屿同学,”她顿了顿,声音轻柔却带着几分认真,“我有个小请求。”
林屿愣了愣,示意她继续说。
“我的数学实在太糟糕了,上次月考又成了拉分的罪魁祸首……”夏星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指尖随意地点着表格的边缘,语气带着几分迟疑和期待,“那个……你能不能偶尔抽空帮我补补理科?当然,作为交换,所有需要沟通协调的事情都交给我,我保证让你再也不用为跟人打交道发愁。你觉得怎么样?”
她的提议像一颗小石子,落在林屿沉寂的心湖里。他从没想过会有人主动向自己求助,更没想过,有人会注意到他不擅长社交的窘迫,并用这样温和的方式,为他解围。
天台的风,递来的纸巾,此刻眼前带着笑意的眼睛,一点点在他心里拼凑出一个清晰的轮廓——夏星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只把他当成“冷漠的学神”,她看见他的笨拙,也愿意伸出手。
林屿沉默了几秒,看着夏星眼里的期待,缓缓点头。他的声音依旧低沉,却比之前多了几分温度:“可以,时间……你定”。
“太好了!”夏星眼睛一亮,立刻拿出笔在表格上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撕下来递给他,“那我们就定每周二、四的晚自习后,在图书馆见?”
“好”林屿接过那张纸条,指尖触到她写的工整字迹,心里莫名觉得踏实。
夏星又拿起表格,开始和他梳理具体的工作流程。她会耐心地问他“这样可以吗”,会把需要他做的部分拆解得简单明了,会在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时,主动替他和路过的同学沟通。林屿坐在旁边,听着她温和又有条理的声音,看着她熟练地和课代表对接事情,忽然觉得,那些曾经让他头疼的“社交难题”,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在桌面上投下长长的光影。夏星低头标注表格时,发梢被染成了温暖的金色;林屿则专注地看着她圈出的重点,手里的笔轻轻在纸上做着记号。
没人注意到,教室角落里的这两个身影,正以一种悄然的方式,走进彼此的生活。那张小小的约定纸条,被林屿小心翼翼地夹在课本里,像一颗种子,在无人知晓的地方,悄悄埋下了关于陪伴与成长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