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宫墙难越
本书标签: 古代  信仰国家霸主雄心壮志爱情大义  战争   

十回

宫墙难越

沈知意登基未满半年,朝堂初定,北疆安稳,百姓刚得几分喘息,京中便又起了波澜——手握京畿部分兵权的摄政王赵晏,以“女子称帝,有违天纲”为由,在封地拥兵自重,传檄天下,扬言要“清君侧,复正统”。

赵晏是先帝幼弟,辈分尊崇,当年沈知意以沈知意身份领兵时,他便屡次暗中阻挠,如今见她登上帝位,更是难以容忍。檄文一出,不少守旧派官员纷纷响应,封地周边的郡县很快落入他手中,兵锋直指京城。

消息传入皇宫时,沈知意正在批阅奏折,手中朱笔一顿,墨汁在“轻徭薄赋”四字旁晕开一小团暗沉。她将笔搁在砚台,神色平静得看不出情绪:“摄政王有多少兵力?”

“回陛下,摄政王封地可调兵五万,又收拢了不少慕容瑾旧部和地方豪强,总兵力约有八万,现已攻克通州,距京城不足百里。”兵部尚书躬身回奏,声音带着难掩的惶恐。

殿内百官哗然,有人面露惊惧,有人窃窃私语,甚至有老臣出列,叩首道:“陛下,摄政王势大,且师出有名,不如……不如暂且退位,以安天下!”

“退位?”沈知意抬眸,目光扫过那老臣,带着刺骨的寒意,“朕为大赵浴血奋战,守北疆,安百姓,这帝位是将士们用命换来的,是百姓们认可的,凭他一句‘有违天纲’,便要朕退位?”

她站起身,龙袍曳地,气势凛然:“传朕旨意,沈砚留守京城,安抚百姓,稳定朝政;谢临随朕出征,调度全军;苏灵坐镇太医院,救治伤病将士。三日后,朕亲自领兵,平叛!”

百官噤若寒蝉,无人再敢多言。

出征前夜,苏灵提着药箱入宫,将一瓶伤药放在沈知意面前:“这是我特制的金疮药,止血止痛效果最好,你一定要带在身上,千万小心。”

沈知意拿起药瓶,指尖触到她微凉的手背,轻声道:“放心,我不会有事。京城就交给你们了。”

苏灵点点头,眼眶微红:“你一定要赢,我和沈状元、国师都在京城等你回来。”

谢临也入宫来见,递上一份兵防图:“摄政王虽兵力众多,却多是乌合之众,且粮草供应不足。臣已派人暗中截断他的粮道,三日后交战,可先派轻骑袭扰其后方,再以主力正面强攻。”

沈知意看着兵防图,颔首道:“就依国师之计。”

三日后,沈知意一身玄色帝王甲胄,手持长枪,立于校场之上。阳光洒在甲胄上,泛着冷冽的光,她目光扫过麾下将士,声音洪亮:“摄政王叛乱,祸国殃民。今日,朕与诸位并肩作战,平定叛乱,护我河山!若胜,朕与诸位共享太平;若败,朕与诸位同赴黄泉!”

“愿随陛下,平定叛乱!护我河山!”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大军开拔,直奔通州。

通州城外,摄政王赵晏的大军早已列阵以待。赵晏身着紫袍,立于阵前,见沈知意率军而来,冷笑一声:“赵华筝,你一个女子,窃居帝位,逆天而行,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他竟一眼认出了她的真实身份。

沈知意并不意外,她勒住战马,高声道:“赵晏,你拥兵自重,叛乱谋反,才是真正的逆天而行!将士们,此人祸国殃民,随朕杀!”

“杀!”大军如潮水般冲向敌阵。

一场惨烈的厮杀就此展开。沈知意一马当先,长枪舞动,如入无人之境,玄色甲胄很快被鲜血染红,却更显其杀伐之气。谢临坐镇中军,调度有方,将士们士气高昂,奋勇杀敌。

摄政王的军队虽人数众多,却多是临时拼凑,哪里经得起这般猛攻?很快便阵脚大乱,节节败退。

激战中,赵晏亲自挥刀冲向沈知意:“贱人,受死!”

沈知意毫不畏惧,挺枪相迎。两人激战数十回合,赵晏渐渐体力不支,露出破绽。沈知意瞅准时机,一枪刺穿了他的胸膛。

赵晏难以置信地看着她,口中涌出鲜血:“你……你竟真的……”

“叛乱者,死。”沈知意抽出长枪,赵晏倒在地上,气绝身亡。

主帅一死,叛军更是溃不成军,纷纷投降。通州之乱,一日便平定。

沈知意率军入城,安抚百姓,整顿秩序。当晚,她站在通州城楼上,望着京城的方向,眼中满是疲惫,却也有几分释然。

可她没想到,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京中传来急报:沈砚在安抚百姓时,被摄政王的余党刺杀,身受重伤,京中人心惶惶,守旧派官员趁机作乱,扬言要为摄政王“报仇”。

“沈砚!”沈知意心中一紧,当即下令,“留下部分兵力驻守通州,其余人随朕连夜回京!”

大军星夜兼程,赶回京城时,天色已亮。沈知意直奔丞相府,苏灵正在府中为沈砚诊治,见她回来,连忙迎上前:“陛下,沈状元他……伤势很重,还在昏迷中。”

沈知意走进内室,看着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如纸的沈砚,心中一痛。她走到床边,轻声道:“沈砚,我回来了,你快醒醒。”

或许是听到了她的声音,沈砚的手指微微动了动,缓缓睁开眼睛:“陛下……叛乱……平定了?”

“平定了,都结束了。”沈知意点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那就好……”沈砚笑了笑,又昏了过去。

苏灵叹了口气:“他失血过多,还需好生静养,能不能醒来,就看他自己的意志了。”

沈知意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守旧派余党,朕一个都不会放过!”

她立刻下令,全城搜捕摄政王余党和作乱官员,手段狠辣,不留情面。短短三日,京中便肃清了所有叛乱势力,守旧派官员或被斩,或被流放,朝堂之上,再也无人敢质疑她的帝位。

沈砚昏迷了半月,终于醒来。得知京中已平定,他欣慰地笑了:“陛下,如今朝堂清明,天下安稳,女子称帝,也并非不可。”

沈知意坐在床边,看着他:“这一切,都离不开你和谢临、苏灵的帮助。”

“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沈砚道。

日子渐渐恢复平静,沈知意依旧每日勤于政务,谢临辅佐左右,沈砚伤愈后重返朝堂,苏灵依旧行医救人。京中百姓安居乐业,边疆安稳无虞,大赵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曾经反对女子称帝的声音,早已消失不见。百姓们感念沈知意的功绩,尊称她为“靖安圣帝”,无人再提及“女子不可为君”的旧论。

一日,沈知意处理完政务,与谢临、沈砚、苏灵一同来到皇宫的观景台。台下是繁华的京城,炊烟袅袅,人声鼎沸。

“如今,总算是安稳了。”苏灵笑着说。

沈知意点头,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她想起了当年的长信宫,想起了断魂崖的江水,想起了北疆的风沙,想起了那些为守护家国而牺牲的将士。

“这江山,得来不易。”她轻声道,“朕会用一生,守护它,守护这里的百姓。”

谢临颔首:“陛下英明,大赵定会在陛下的治理下,长治久安。”

沈砚也道:“臣等愿辅佐陛下,共创盛世。”

沈知意笑了,这是她登基以来,笑得最轻松、最释然的一次。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宁静。

宫墙之内的血雨腥风,权力的尔虞我诈,终究都过去了。属于沈知意的时代,真正来临了。她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了世俗的偏见,证明了女子亦可君临天下,亦可守护家国。

这朱权染墨的宫墙,最终在她的手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而那些过往的恩怨情仇,都化作了岁月长河中的点点星光,见证着这位女帝的传奇一生。

上一章 九回 宫墙难越最新章节 下一章 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