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三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南疆。起初只是少数村落有人发热、咳血,不出三日便暴毙而亡,没过多久,瘟疫便蔓延至州府,死者枕藉,人心惶惶。
急报如雪片般传入京城,沈知意看着奏折上“日死百人,州府告急”的字句,指尖攥得发白。朝堂之上,百官面色凝重,有人主张封锁南疆,隔绝瘟疫;有人提议祭祀祈福,乞求上天宽恕;更有甚者,竟散布“女子称帝,天怒降灾”的流言,暗指瘟疫是对她帝位的惩戒。
“封锁南疆?那里面的百姓怎么办?”沈知意怒拍龙椅,“祭祀祈福?能救得了垂死的百姓吗?!”她目光扫过那些窃窃私语的官员,厉声道,“再敢妄言‘天怒降灾’者,斩!”
殿内瞬间死寂。这时,苏灵一身医袍,快步走入殿中,神色疲惫却带着坚定:“陛下,臣愿前往南疆,调查瘟疫,研制解药!”
沈知意心中一暖,点头道:“好!朕拨给你最精良的卫队,所需药材、医工,尽可从太医院调用,务必保重自身。”
三日后,苏灵带着医工队奔赴南疆。沈知意则坐镇京城,一边安抚民心,调拨粮草物资支援南疆;一边严令各地严防死守,阻断瘟疫进一步扩散。谢临与沈砚辅佐左右,日夜操劳,朝堂虽有动荡,却始终未乱。
南疆的情形比想象中更惨烈。苏灵抵达时,州府城门紧闭,城外乱葬岗上尸体堆积如山,空气中弥漫着腐朽的恶臭。她不顾危险,亲自解剖死者尸体,查验病患症状,发现这瘟疫是由一种烈性病毒引起,传染性极强,且发病迅速。
接下来的日子,苏灵扎根疫区,日夜不眠地试验药方。她结合古籍记载,筛选出上百种药材,配伍、熬制、调试,亲自治病救人,记录药效反应。可瘟疫凶猛,试了数十种药方,都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根治,不少医工也感染了瘟疫,倒下了一批又一批。
苏灵心急如焚,头发大把大把地掉,眼中布满血丝,却始终没有放弃。终于,在一个月后,她研制出一种新的汤药,临床试验中,两名重症患者服用后,病情竟渐渐好转,体温下降,咳血停止。
“有效果了!我们有救了!”医工们喜极而泣。
苏灵却不敢松懈,又经过数日反复试验,确认汤药安全有效后,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将药方送往京城,并附信恳请沈知意尽快调拨药材,批量熬制,发放给疫区百姓。
消息传回京城,沈知意大喜过望,当即下令太医院全力赶制汤药。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太医院的老御医们看过药方后,纷纷摇头反对。
“陛下,此药配伍奇特,从未见过,且未经大规模验证,贸然给百姓服用,若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是啊陛下!苏医师虽医术高明,可这瘟疫诡异,万一汤药有毒,岂不是害了更多人?”
不仅如此,京中百姓得知有了解药,却也人人自危,没人愿意第一个尝试。“连御医都不敢保证安全,谁知道喝了会不会死?”“还是等等吧,说不定有人先试了没事,我们再喝也不迟。”
流言愈演愈烈,太医院的汤药熬制也陷入停滞。沈知意看着堆积如山的药材,又想起南疆每日递增的死亡人数,心中焦急如焚。
这时,谢临入宫进言:“陛下,人心惶惶,唯有陛下以身作则,才能打消众人疑虑。”
沈知意心中一动,她明白谢临的意思。可这汤药毕竟未经大规模验证,虽有两名患者好转,却也可能存在未知风险。
“陛下,万万不可!”沈砚听闻后,连忙入宫劝阻,“您是一国之君,万金之躯,怎能冒此风险?”
“朕是一国之君,更应守护百姓。”沈知意语气坚定,“南疆百姓正在受苦,多拖延一日,就会有更多人死去。朕若连这点风险都不敢冒,何以面对天下苍生?”
次日,沈知意在太和殿设下案几,当着文武百官和京中百姓代表的面,亲手接过太医院熬制的汤药。那汤药呈深褐色,散发着苦涩的药味,众人见状,无不屏息凝神。
“陛下!三思啊!”老御医再次叩首劝阻。
沈知意却毫不动摇,她端起药碗,目光扫过众人,朗声道:“苏医师以身犯险,在疫区研制解药,为的是救万民于水火。这药,朕先喝!若朕无事,便立刻发放给南疆百姓;若朕有事,也只求诸位能继续寻找解药,莫要放弃。”
说罢,她仰头将汤药一饮而尽。苦涩的药液滑入喉咙,带着一丝辛辣,灼烧着食道。
百官们吓得脸色惨白,百姓代表也无不心惊胆战。沈知意放下药碗,神色平静:“传朕旨意,汤药继续熬制,随时待命。”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是煎熬的等待。沈知意处理政务时,只觉得浑身发热,头也隐隐作痛,心中不禁一紧——难道药真的有问题?
可她强撑着,依旧神色如常地召见大臣,批阅奏折。谢临与沈砚守在一旁,眼中满是担忧,却也不敢多言。
直至日暮时分,沈知意的发热症状渐渐退去,头痛也消失了,身体并无其他不适。
“陛下!您没事!”沈砚欣喜若狂。
百官们也松了口气,纷纷叩首:“陛下圣明!天佑大赵!”
百姓代表更是欢呼雀跃,之前的疑虑一扫而空。
沈知意露出笑容,当即下令:“即刻将汤药运往南疆,全力救治患者!另外,昭告天下,此药安全有效,各地若有疫情,可按方抓药,太医院将派医工前往指导。”
消息传出,京中人心安定,太医院的汤药源源不断地运往南疆。苏灵接到消息时,正在疫区救治病患,得知沈知意亲试汤药,忍不住红了眼眶:“陛下……”
有了汤药,南疆的瘟疫很快得到控制。患者服用后,病情纷纷好转,新增病例日渐减少。苏灵又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对药方稍作调整,治愈率越来越高。
三个月后,南疆瘟疫彻底平息。苏灵带着医工队返回京城,百姓夹道欢迎,尊称她为“救世神医”。
入宫觐见时,苏灵看着沈知意,眼眶微红:“陛下,您当初亲试汤药,实在太冒险了。”
沈知意笑着拉过她的手:“若不是你研制出解药,朕就算想冒险,也无从冒起。你才是真正的功臣。”
她当即下旨,封苏灵为“护国医令”,赏赐无数,又在京城建立惠民药局,由苏灵主持,专门为百姓免费诊治,普及医术。
经此一役,再也无人敢质疑沈知意的帝位。百姓们感念她的恩德,称颂她“圣明济世,德比尧舜”。那些曾经的流言蜚语,早已被淹没在万民的赞誉声中。
秋日的阳光洒在皇宫的庭院里,沈知意与谢临、沈砚、苏灵并肩而立,望着远处的繁华京城,心中满是安宁。
“如今,瘟疫已平,天下安定,总算不负所托。”沈知意轻声道。
谢临颔首:“陛下以身为饵,济世救民,民心所向,江山必固。”
苏灵笑着说:“以后再有什么瘟疫灾害,我一定能更快研制出解药,不让陛下再冒这样的险。”
沈知意笑了,她知道,这江山之所以能安稳,不仅因为她的决断,更因为身边有这些并肩作战、为国为民的人。
宫墙之内,不再只有权力的博弈,更有了济世的温情。这位曾经疯魔的长公主,如今的靖安圣帝,用自己的行动,不仅守住了江山,更赢得了万民的心。而属于她的盛世,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