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霸的北大之路
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手绘风格的北大录取通知书插画
第一章:初一历史的启蒙
九月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斑驳的木桌上,林小雨用铅笔在崭新的历史课本扉页上工整地写下自己的名字。这是她初中生活的第一天,也是她与历史这门学科结缘的开始。
教室里弥漫着新书油墨的气息,夹杂着乡下学校特有的泥土芬芳。历史老师王老师走进教室时,林小雨立刻被这位头发花白的老教师吸引了。王老师讲课不紧不慢,却能把枯燥的历史事件讲得活灵活现。
学霸笔记: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重点: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2.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3.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当王老师讲到河姆渡人如何种植水稻时,林小雨突然想到了自家稻田。她悄悄在笔记本上画了一幅小画:一个原始人弯腰插秧,旁边是她父亲在自家田里劳作的身影。这个不经意的联想让她对历史产生了奇妙的亲切感。
知识就像稻田里的秧苗,需要用心栽培才能茁壮成长。——林小雨的日记
放学回家的路上,林小雨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追逐打闹,而是边走边回忆今天学到的历史知识。她家住在离学校三公里远的山村里,这段路程成了她复习功课的最佳时间。
第二章:学习方法初探
第一次历史单元测试前,林小雨创造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她把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把年代数字变成电话号码记忆。当其他同学还在死记硬背时,她已经能够流畅地讲述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的演变过程。
• 元谋人(170万年前) - 最早的中国人
• 北京人(70-20万年前) - 会用火
• 山顶洞人(3万年前) - 会缝制衣服
林小雨制作的历史时间轴手稿
测试成绩出来后,林小雨获得了全班唯一的满分。王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她:"林小雨同学不仅记住了史实,更重要的是她理解了历史发展的脉络。"这句话像一粒种子,深深埋在了林小雨心里。
学习心得: 1.历史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有因果联系的故事;2.每个历史事件都可以问三个问题: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有什么影响?3.把历史人物想象成身边认识的人,更容易理解他们的选择。
第三章:贫困中的坚持
林小雨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还要照顾年迈的奶奶。家里最值钱的电器是一台老式电视机,而她的书包已经用了三年,边角都磨出了毛边。
但贫困没有阻挡林小雨对知识的渴望。没有钱买辅导书,她就利用周末走五公里路去镇上的书店站着看;晚上家里为了省电早早关灯,她就借着灶台的火光读书;农忙时节,她一边帮母亲摘棉花,一边背诵历史年代。
贫穷给了我两样东西:一是对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二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学习的能力。
有一次,同学嘲笑她总是穿着同一件衣服来上学。林小雨没有辩解,只是更加专注于手中的历史课本。她知道,真正的尊严不是来自外表,而是来自内心的充实。
第四章: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学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林小雨特别着迷。她发现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与她渴望教育的心情产生了共鸣;墨子"兼爱非攻"的主张让她思考如何对待那些嘲笑她的同学;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又让她联想到村里因为不懂法而吃亏的乡亲们。
比较分析: 儒家强调仁爱礼制,适合稳定社会;法家主张严刑峻法,适合乱世治国;道家提倡无为而治,适合休养生息。现代中国其实融合了各家思想: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王老师发现了林小雨的独特见解,鼓励她参加县里的历史知识竞赛。为了准备比赛,林小雨每天早起一小时读书,晚上睡前复习。她把历史事件做成小卡片,串在绳子上挂在床头,每天睁眼就能看到。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小雨在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当她站在领奖台上时,台下的掌声让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县历史知识竞赛
二等奖
林小雨获得的第一张奖状
第五章:梦想的萌芽
初一结束的那个暑假,林小雨第一次听说了北京大学。她在王老师借给她的一本旧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北大历史系的报道。文章中描述的博雅塔、未名湖和古老图书馆让她心驰神往。
"我要考北大历史系。"这个念头第一次在林小雨心中闪现时,她自己都吓了一跳。一个农村中学的学生,怎么可能考上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但这个想法一旦产生,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样在她心里疯长。
梦想就像历史长河中的一盏灯,它可能很遥远,但只要你朝着它走,就一定会越来越近。
林小雨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关于北大的信息。她从报纸上剪下任何关于北大的报道,贴在自制的剪贴本里;她向王老师借阅北大教授写的历史书籍;她甚至模仿北大历史系学生的读书方法,尝试写小论文。
北大历史系书单摘录: 1.《国史大纲》钱穆;2.《中国通史》吕思勉;3.《万历十五年》黄仁宇;4.《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5.《历史研究》汤因比。林小雨计划在高中毕业前读完这些书。
初一的历史课结束了,但林小雨与历史的缘分才刚刚开始。她不知道的是,这仅仅是通向北大漫长道路上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无数挑战等待着她。但此刻,这个14岁的农村女孩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而这颗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