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雨,总带着几分缠绵的湿意,淅淅沥沥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我坐在窗前,手中握着一封刚拆开的家书,信纸已被湿气浸得微微发潮,上面是姐姐熟悉的字迹,温润平和,字里行间满是对我与允禧的牵挂。
自离开紫禁城,随允禧来到江南已有十余年。这里没有红墙黄瓦的压抑,没有勾心斗角的算计,只有小桥流水的温婉,与寻常人家的烟火气。允禧每日或泼墨作画,或与江南名士饮酒赋诗,我则打理着庭院,种些花草,偶尔陪他一同游山玩水,日子过得平静而安逸。
“在看什么?这般出神。”允禧端着一碗刚沏好的碧螺春走进来,将茶碗放在我手边,顺势坐在我身旁,目光落在信纸上。
“是姐姐的信。”我将信纸递给他,语气中带着几分笑意,“她说永琰越发懂事了,还问我们何时能回京城看看。”
允禧接过信纸,细细读着,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笑意:“也好,等过些时日,江南的雨停了,我们便回京城一趟,看看太后与皇上,也让孩子们认认亲。”
我点点头,心中满是期待。离开京城多年,我虽时常与姐姐书信往来,却也十分想念她,想念宫中的那些故人。只是,我也清楚,那座紫禁城,终究不是我的归宿。当年若不是姐姐力排众议,为我与允禧促成婚事,我或许也会像宫中其他女子一样,被困在朱墙之内,耗尽一生。
“还记得当年在宫中,你为了拒绝先帝的册封,不惜以死相逼吗?”允禧放下信纸,握住我的手,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
我脸颊微红,轻轻拍了拍他的手:“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你还提这些做什么。”
“怎么能不提?”允禧笑了笑,眼中满是宠溺,“正是因为你当年的勇敢,我们才能走到一起,才能拥有如今的幸福。我此生,能得你为妻,是我最大的幸运。”
我靠在允禧肩上,心中满是温暖。这些年,他始终待我如初,从未因我是太后的妹妹而有过半分怠慢,也从未因朝堂的纷争而让我陷入两难的境地。有他在身边,我便觉得,无论身处何方,都是幸福的。
“姐姐在信中说,宁妃娘娘已经走了。”我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怅然。叶澜依的性子,我一直很是敬佩,她敢爱敢恨,为了果郡王,不惜与整个后宫为敌。只是,她终究还是为了果郡王,耗尽了自己的一生。
允禧轻轻拍了拍我的背,安慰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宁妃娘娘能与果郡王合葬,也是了却了她的心愿。你也不必太过伤感。”
我点点头,心中却想起了宫中的种种。姐姐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失去了太多的亲人与挚友,可她却始终坚强,为了弘曕,为了这江山社稷,默默承受着一切。我虽不在她身边,却也时常为她担忧。
“姐姐还说,沈氏后人入宫探望她了。”我继续说道,“眉庄姐姐若泉下有知,看到自己的后人平安顺遂,定会很欣慰。”
“是啊,”允禧叹了口气,“惠妃娘娘是个好女子,温柔贤淑,才情出众,只是可惜,她走得太早了。若她还在,定会与太后一同,守护着这江山,守护着这宫中的一切。”
我沉默片刻,拿起茶碗,喝了一口碧螺春,清甜的滋味在口中化开,驱散了几分心头的怅然。“不管怎样,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我看着允禧,眼中满是坚定,“以后,我们要好好生活,珍惜眼前的一切,也为姐姐,为宫中...